首頁 現(xiàn)實

雪落北山

第四十九章 一平方米的麥田

雪落北山 北山上的石頭 3240 2025-06-07 11:11:52

  清晨的露珠,還掛在草葉上。我透過廚房窗戶,看見父親已經(jīng)蹲在他的小菜園邊忙活。自從土地流轉(zhuǎn)后,這塊不足一平方米的小菜地,成了他每天最關(guān)心的地方。

  “爸,這么早?“我端著一杯熱水,走到院子里。

  “你老子耳朵不聾?!备赣H頭也不抬,額頭上沾著泥土,大聲道:“看看昨兒種的蘿卜,不知道出芽沒有?!八氖种?,輕輕撥開表土,動作小心翼翼,像是在拆一件珍貴的禮物。

  我蹲下身,看見幾株嫩綠的芽尖剛剛破土,細如發(fā)絲卻倔強地挺立著。

  父親的眼睛亮了起來,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種表情,我上一次見到還是在他看著豐收的麥田時。

  “爺爺!“程桐穿著睡衣就跑了出來,小腳丫直接踩在潮濕的泥地上,問道,“我的向日葵發(fā)芽了嗎?“

  父親連忙用身子擋住菜地,叫道:“穿鞋!地涼!“語氣嚴厲,眼神卻溫柔。他轉(zhuǎn)身從門廊拿出一雙小拖鞋,親自給孫女穿上。

  程桐迫不及待地湊到菜地角落,那里專門劃出一小塊屬于她的“領(lǐng)地“。

  上周,父親給她三顆向日葵種子,教她如何播種、澆水。從那天開始,幾乎每小時都要來檢查一次,急不可耐的樣子讓全家人都忍俊不禁。

  “還沒呢,“父親摸摸孫女的頭,說道,“種子在土里睡覺,得睡夠才肯出來?!?p>  程桐撅起嘴,不高興道:“爺爺,它們都睡三天啦!“

  父親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認真說道:“莊稼活,急不得。你越急,它越慢。“說著話,拿起小噴壺灑水,笑道,“桐桐,來,你給它們唱個歌,爺爺再澆點水,說不定今天就醒?!?p>  “好呀?!背掏┝⒖陶J真地哼起幼兒園教的兒歌,小手笨拙地幫爺爺扶著噴壺。陽光穿過梧桐樹葉,在他們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我站在一旁,想起小時候父親教我種第一棵豆苗的情景。

  也是這樣耐心,這樣溫柔。

  吃完早飯,我回到書房繼續(xù)《麥浪》的創(chuàng)作。第三章寫到老農(nóng)最后一次收割的場景,我的筆尖在紙上懸了很久,找不到合適的詞句。

  窗外,傳來父親和程桐的對話聲。

  “爺爺,為什么泥土是黃色的?“

  “因為它記著所有事情,就像我們的皮膚一樣。“

  “那它會記得我的向日葵嗎?“

  “會,記得牢牢的?!?p>  我放下筆,走到窗前。父親正握著程桐的小手,教她怎么給菜苗松土。他的聲音低沉緩慢,每個字都像是從歲月深處,打撈上來的珍寶,緩緩道:“松土要輕,千萬要注意不能傷著根。根是命,傷了根,苗就活不成?!?p>  程桐認真點頭,小臉繃得緊緊的。陽光照在他們身上,一老一少的影子重疊在一起,分不清是誰在支撐著誰。

  回到書桌前,我思如涌泉,鋼筆在紙上飛快地移動,寫道:“老農(nóng)最后一次撫摸麥穗時,他摸到的不僅是糧食,更是四十年的光陰。每一道皺紋里都藏著一段與土地的故事,每一處老繭都是一季勞作的見證...“

  中午時分,我寫完最后一個句號,伸了個懶腰。走出書房,發(fā)現(xiàn)家里靜悄悄的。母親在廚房準備午飯,告訴我父親帶著程桐去村口小賣部買種子去了。

  “他這些天怎么樣?“我小聲問母親。

  母親手里的菜刀停頓了一下,說道:“夜里睡得淺,常常起來好幾次去院子里看他的菜?!八龂@了口氣,“昨兒半夜,我醒來發(fā)現(xiàn)他不在床上。找了一圈,看見他蹲在菜地邊發(fā)呆,手里攥著一把土...“

  我的胸口,感覺一陣發(fā)悶。父親從未在我們面前表現(xiàn)出對土地流轉(zhuǎn)的難過,那些深夜獨自面對泥土的時刻,泄露他無法言說的失落。

  下午,我騎車去縣城交稿?;貋頃r路過曾經(jīng)的自家麥田,驚訝地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地頭徘徊。我停下來,看見父親站在那里,一動不動地望著已經(jīng)種上經(jīng)濟作物的大田。

  “爸!“我走過去。

  父親似乎嚇了一跳,隨即露出尷尬的表情,說道:“我...就是來看看。“

  這片曾經(jīng)金黃的麥田,如今整齊地種著某種綠色作物,現(xiàn)代化的滴灌系統(tǒng)在田間縱橫交錯。遠處,幾個工人正在操作一臺我沒見過的農(nóng)業(yè)機械。

  “這是藜麥,“父親突然說,“從外國引進的,賣得貴?!八恼Z氣平靜,掩飾不住眼中的陌生感,“他們用機器播種,一天能種五十畝?!?p>  正說著,一個穿著工作服的年輕人走過來,禮貌地告訴我們這是私人土地,請勿進入。父親點點頭,轉(zhuǎn)身離開時又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

  回家的路上,父親異常沉默。直到路過一片小山坡,山坡上有幾塊零散的菜地,看起來是村里老人自己開墾的。

  “老張頭的地,“父親指著其中一塊,說道,“他比我大十歲,還種著呢?!?p>  我順著他的手指看去,一位白發(fā)老人正彎腰在菜地里忙碌,動作緩慢,悠閑。

  父親看了很久,眼神復(fù)雜。

  回到家,程桐立刻沖過來報告好消息,叫道:“爸爸!我的向日葵發(fā)芽啦!“

  她拉著我的手,跑到菜地前,驕傲地指著一株剛剛破土的小嫩芽。父親站在一旁,臉上帶著罕見的笑容:“出得齊整,是個好兆頭?!?p>  晚飯后,程桐神秘兮兮地把我拉到她的房間,從枕頭底下掏出一個圖畫本,說道:“爸爸,你看!“本子上,用稚嫩的筆跡寫著“爺爺?shù)霓r(nóng)耕手冊“,里面歪歪扭扭地記錄著父親這幾天教她的各種農(nóng)諺和種植技巧,還配上了彩色插圖。

  “爺爺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她認真地指著一條記錄,說道,“還有,'麥怕清明連夜雨'...“

  我翻看著這本充滿童趣的“農(nóng)耕手冊“,心情激動。程桐或許還不明白這些口訣的意義,她以孩子特有的方式,正在保存一份即將消失的記憶。

  “爸爸,“程桐突然問,“爺爺為什么那么喜歡土地?“

  我思考了一會兒,輕聲回答:“因為土地記得所有事情。記得爺爺流過的汗,受過的累,也記得他收獲時的快樂?!?p>  程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然后翻到本子最后一頁,上面畫著一大片金色的麥田,一個小人站在中間,頭頂上是火紅的太陽。

  “這是爺爺?shù)柠溙?,“她解釋說,“爺爺說,那里有太陽的味道?!?p>  回到書房,我翻開新的一頁稿紙,繼續(xù)寫作?!尔溊恕返墓适拢呀?jīng)在我心中有了新的方向,不再只是關(guān)于土地流轉(zhuǎn)的政策報道,而是一個農(nóng)民與土地之間血脈相連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記憶與傳承的故事。

  夜深了,我起身活動僵硬的肩膀。透過窗戶,看見父親獨自站在院子里,月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他蹲在他的小菜園前,手指輕輕撫過每一株幼苗,像是在撫摸一片看不見的麥田。

  第二天清晨,我還在睡夢中,突然被院外程桐的尖叫聲驚醒。

  “爸爸!爸爸!快來看!“她的聲音里充滿驚喜。

  我匆忙跑出去,看見程桐和父親蹲在菜地前。兩株向日葵幼苗破土而出,嫩綠的莖稈上還頂著種殼,像戴著小小的頭盔。

  父親用樹枝和繩子,為它們搭了簡易的支架,防止被風吹倒。

  “它們夜里偷偷長出來的!“程桐興奮地手舞足蹈。

  父親笑著糾正,說道:“不是偷偷,是按著時令來的。“他指著幼苗,“瞧,多壯實,將來準能長得比你還高。“

  程桐立刻拿出她的“農(nóng)耕手冊“,認真地記錄下這一重大事件。父親在一旁指點,態(tài)度認真且十分負責,一句句道:“記上日子,記上天氣,以后好比較。“

  我看著這一幕,突然明白父親正在做什么。他不僅僅是在教孫女種菜,更是在將一種與土地相處的方式、一種生活的智慧傳遞下去。那塊一平方米的小菜地,對他而言,就是整個世界。

  早飯后,我?guī)透赣H擴建他的小菜園。我們從村邊運來肥沃的土壤,用磚頭壘出整齊的邊界。父親規(guī)劃得仔細。這邊種蔥蒜,那邊種青菜,角落留給程桐的向日葵。

  “等向日葵開了花,“父親對程桐說,“咱們就在花下喝茶,看蜜蜂采蜜。“

  程桐拍手叫好,立刻在本子上記下這個約定,還畫了一幅想象中的向日葵茶會圖。父親看著她畫畫,眼神柔和得像是看著一片正在抽穗的麥田。

  下午,郵遞員送來一封給我的信。是出版社的編輯,對我提交的《麥浪》前三章大加贊賞,認為“真實感人,寫出了時代變革下農(nóng)民的深層情感“,希望盡快看到完整稿件。

  我把信拿給父親看。他戴上老花鏡,認真地讀了兩遍,然后點點頭:“寫吧,該記下來的都得記下來?!?p>  晚上,我在書房加班修改稿件。夜深人靜時,父親輕輕推門進來,放下一杯熱茶。

  他站在我身后,看著桌上的稿紙,突然說:“那年大旱,井水都干了,我跟你娘挑水澆地,肩膀磨得出血...“

  我轉(zhuǎn)過身,看見父親的眼睛在臺燈下閃著光。他繼續(xù)道:“后來下了場透雨,麥子一夜之間躥高一截。那年的收成,救了全村人的命。“

  這是我第一次,聽父親主動提起往事。我趕緊翻開新的一頁紙,記錄下這段故事。父親看著我的筆在紙上移動,輕輕點頭,然后悄無聲息地離開。

  我寫到深夜,完成《麥浪》的第四章。合上稿紙時,窗外已經(jīng)泛白。我走到院子里,看見父親的小菜園在晨光中泛著生機勃勃的綠色。那兩株向日葵幼苗又長高了一些,正迎著朝陽伸展葉片。

  程桐的“農(nóng)耕手冊“放在小凳子上,翻開著最新的一頁,上面用彩色筆畫著一輪紅日,下面寫著:“爺爺說,只要太陽還升起,土地就永遠有希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