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歷。
黃色的封皮,中間靠右的位置,是雙黑線的四方框,框內,從右到左豎寫著“欽天監(jiān)欽遵、御制數(shù)理精蘊印造時憲書、頒行天下”三行字,再往左則是“大金宣光十九年歲次時憲書”的字樣。
“今年的春天來得比往年都早,”蔭堂笑道,提筆在皇歷上寫下,“議政王大臣京畿會議,宏琦主內務府”的字樣。
“王爺,會議通過了?”汪輝祖笑著給蔭堂添了些茶水,這還是去年的雨前,不過,存放有法,仍然不失清香。
“內務府由宏琦主理,事先商議過,我贊成,張首輔與幾個上書房大臣也是贊成的。”
“那招收女官呢,廢除內監(jiān)呢?”汪輝祖笑道。
“一并通過?!笔a堂慢慢從皇歷上抬起頭來。
“嗯,皇上登基十九年,德音孔昭,威信日隆,有此圣主,榮憲公主才能順利署理內務府。”汪輝祖道。
“你回紹興省親,優(yōu)哉游哉,我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書信中又不便多言,你有什么想法,盡可道來?!笔a堂笑笑,知他有話要講,因而起身走到汪輝祖跟前,拿起茶壺給他倒茶,慌得汪輝祖慌忙站起來。
“王爺,您適才不是還說,這個春天來得早么?不知不覺大地回春,草木就要萌生,厚厚的棉裝也該脫去了,這春去春又回了?!彼词a堂一眼,“去年是甲子年,這甲子變法,或甲子新政,,不知不覺已經開始了?!?p> “變法,新政?”蔭堂自失地一笑,“走,出去走走,透透氣?!?p> 二人聯(lián)袂而出,汪輝祖卻與不敢與蔭堂并行,斜著身子跟在蔭堂后面。
春風吹過,乍暖還寒,卻是吹皺了一池春水,蕩漾揚波。
“學生以為,去年的重頭戲是新學,算是鋪開了,而今年的重頭戲,是女人署理內務府,女人掌權加上招收女官,這其實已是在改變官制,不過,先變的是內宮的官制?!?p> “皇上這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是什么套路?你在信中講,這是由內而外,由小及大,由漸變到突變,今兒回來了,就好好說說?!笔a堂盯著汪輝祖道。
“內務府是皇上的家事,雖說內務府總管大臣不次于上書房大臣,但畢竟是家奴,這可以說是皇家內事;革掉宮監(jiān),七格格署理內務府,可看作是皇上對愛妹的信任,也可看作是后宮之事,前朝不甚關心,阻力都小。”
“嗯,你接著說。”蔭堂慢慢地往后面的花園走去。
“就是新學,現(xiàn)在也已經全面鋪開,學生此次回浙,蘇杭地區(qū)的新學已是有模有樣,新式學堂如雨后春筍,拔地而出!各縣學堂里也都設立了算術等課程,這些,相比于其它領域的變法,阻力都要小得多。”
蔭堂沉吟道,“這倒不假,內務府上三旗,高塞現(xiàn)在是新任,濟爾舒又被圈于高墻之內,只要我不反對,就可推行?!?p>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嗯,皇上,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他……依學生看,是在下一盤大棋?!?p> “大棋?”
“對!我有老鄉(xiāng)在兩廣總督勞崇光的幕中,去年,廣東已經在幾個縣試點解除礦禁,勞崇光可是被稱為宣光四大名臣,我老鄉(xiāng)還特地作了一本《牧粵宣化錄》,宣揚他治理兩廣的事跡,我細細讀過,里面也有過西洋人自主開礦的記載……”
汪輝祖看了一眼蔭堂,見他聽得認真,繼續(xù)說道,“選在廣東試點,頗有深意。如果礦禁解除,試想一下,如果下一步,解除海禁,那立馬就會忽如一夜春風來,沿海一夜間就會涌出更多的繅絲、礦冶、陶瓷等作坊,隨之就會有大量的作坊主,……里面的事兒,學生一時還看不透。”
“你繼續(xù)說?!笔a堂看看他,表情凝重起來。
“這新學與內務府新政,說句不中聽的話,是在試水,看看大家的反應,新學已是功成,內務府七格格如果署理成功,那全國性的變法,也就可以慢慢推開,但菜可能會一道一道地上,而變法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皇上手里?!?p> “這變法是柄利劍啊,砍別人也會砍殺自己。”蔭堂長嘆一聲。
“王爺縱觀史書,看得透徹?!蓖糨x祖恭維一句,“大凡史上的變法,大都以失敗而終。雖有成功,但最終也是政存人亡,商鞅車裂、王莽身死、張居正抄家,挖墳掘墓,兒孫充軍,王安石雖然善終,但也是得益于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傳統(tǒng),……這變法者,幾乎都沒有好下場?!?p> 汪輝祖好似動了感情,他順手扯下一段枯枝,“啪”,又折斷了。
“老子有言,治大國如烹小鮮,治理一個大的國家,不能瞎折騰,要跟煎小魚一樣,慢慢地翻,如若老翻,魚就會爛掉。”蔭堂若有所思。
“王爺說得是,”汪輝祖沒有感覺到蔭堂語氣的變化,仍是順著自己的思路,“學生以為,老子這句話中強調做事的周密與穩(wěn)妥,這是必要的,但同時,也在強調高瞻遠矚,洞察先機,把握主動,才能把小魚煎好。變法,要求必須有大決心,大魄力,大智慧,必須始終把握著變法的進程,而當今皇上,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雖然是派系林立,悍臣滿朝,但什么都逃不過他的法眼,可以說這變法的火侯與時機,始終掌握在他的手里,皇上,堪稱是一代雄主啊?!?p> “老夫子也贊同變法?”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學生不敢說假話。大金朝開國三十年,前后四位主子,這就好象人到中年,已是在走下坡路?!瓤催吔?,雖然沒有烽煙狼卷,但北邊俄羅斯老毛子,對龍興之地步步蠶食,對新疆也是虎視眈眈,東洋人,時常來犯,騷擾邊境,殺我百姓,虜我婦女。再看國內,從各部到各省,冗衙冗吏到處都是,人浮于事,貪墨成風,皇上說的是內務府,其實,又何嘗不是全國的寫照呢”
汪輝祖越說越激動,“土地兼并,無地可耕,鹽業(yè)、漕運、銀庫、糧庫……都是百弊叢生;這次回去,有的地方,流賊四起,各種會道門在民間如火如荼,聽說玄甲軍余部也是蠢蠢欲動,這些,都需痛下狠手,加以整治。就是八旗,也是寅吃卯糧,武功退化,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您是首席議政王,又是上書房大臣,王爺,這些,您應比我清楚?!?p> “唉!”蔭堂長嘆一聲,在廊檐下坐了下來。
“皇上,這也是圣人之心,深思熟慮,反復籌劃,但并不急于求成,”汪輝祖卻沒有坐,“他這樣一點一點地推開,卻并不下發(fā)變法的明詔,就是他認為還不到全面推行的時候,也可能……”
“可能什么?”
“也可能,皇上在等?!?p> “等什么?”蔭堂一皺眉。
“等的是吏治的革新。新學與內務府畢竟阻力不大,如果其它領域的變法,沒有一批堅定的變法派支持,沒有一批清廉實干的官吏,那政令是不出北京城的,甚至都出不了養(yǎng)心殿?!蓖糨x祖看著蔭堂,“我敢斷言,整頓吏治會與變法革新并行不悖,并駕齊驅,什么時候懋勤殿真正忙起來了,那時,重頭戲就要上演了。”
“不瞞老夫子,前些日子,已有官員上書,提出厲行革新,說什么中國之制度……奉行日久,不能無弊,說什么世易則事易,事易則備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
“都是誰?”汪輝祖很是上心。
“六部里,以戶部尚書沈廷揚、刑部尚書趙徹為首,”地方上,以兩江總督勞崇光,湖廣總督周天爵,山東巡撫徐廣縉,浙江布政使王恕為代表,兩江與湖廣盡次于直隸,加上六部沈廷揚、趙徹等人,儼然已是最大的一派,風雷交加,令人矚目啊?!?p> “對,新學已是成功改變了朝堂的權力格局,這是變法派,也是保皇派。”汪輝祖笑道,“變法嘛,就得有一批人搖旗吶喊,沖鋒陷陣!……朝中大臣態(tài)度如何?”
“起碼對內務府新政是同意的,也是支持的,不過,張鳳藻三朝老臣,他心里到底想什么,還需再觀察……”
…………………………………………
…………………………………………
暮夜,燈籠已經點亮,高大的神武門前頓時光亮一片。
年后,咸安宮又另外招收了二百七十人,仍稱咸安宮官學,不過,進學地點卻選在了內務府原來的尚衣監(jiān),這樣,咸安宮官學實有學生三百六十名,是一支大隊伍了。
他們這九十名官學生卻已是參與到宮門的值守中,他們還有學業(yè),輪班并不頻繁,可是越是這樣,肅文越是重視,每天親自檢點巡閱,絲毫不敢怠慢。
他腰挎順刀,前后左右走動著,一眾咸安宮的學生卻個個挺胸抬頭,目不斜視,釘子般站立于兩側。
遠遠看到內監(jiān)舉著宮燈,鄂倫察與高塞二人從宮里走了出來。
肅文耳邊馬上響起岳父訥采的話來,“鄂倫察雖為次輔,但樹大根深,其追隨者多為封疆大吏,地方督撫,多為帶兵將帥,為滿族要員。他節(jié)制滇南七載,一時智勇之士多出幕下,有滿臣,也有漢臣,軍機大臣孫世霖也與之交好,云貴總督邁柱、北河總督高斌、河南巡撫鄂昌都是其中的中堅,各省十二位陸路提督中,就由兩人出其門下,烏里雅蘇臺將軍安寧福、福建水師提督鄂武更是其親戚子侄,就連新晉位的禮親王高塞,也甘愿投其門下。”

司馬白衫
兄弟們,投投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