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春秋魯國風云

第3章 周公旦東征平叛

春秋魯國風云 千里草人 2161 2022-10-23 20:45:24

  當然,周公旦的攝政之路,一開始仍舊是很艱苦的。

  雖然,天子給了這個攝政的權(quán)力,但不服的人仍舊存在,比如太保召公奭。

  召公奭是先天子周武王非常器重的大臣,官居太保,受命治理王朝鎬京以西大片疆土。

  召公奭認為,根據(jù)武王遺命,你周公旦也只是受命治理王朝鎬京以東疆土,周公召公分陜而治,怎么現(xiàn)在就你周公旦當了攝政王?

  你周公旦沒有企圖,鬼才相信!

  召公奭是一位直接了當?shù)耐跏易谟H,周成王分布詔令后,他氣沖沖來找周公旦:

  “太宰,陛下任你為攝政王,這是你的主意嗎?你說說看,你到底想怎樣?”

  周公旦看著這位堂兄弟,知道這是一位對王室忠心耿耿的大臣,德才兼?zhèn)洌畹孟忍熳游渫跻兄亍?p>  他誠懇對召公奭道:“太保,請看看前朝吧。商湯時,有賢臣伊尹;太戊時,有賢臣伊陟、臣扈;祖乙時,又有賢臣巫賢;武丁時,則有賢臣甘般?!?p>  “曾經(jīng)的商王朝何其強盛,那正是憑借這些賢臣,王朝才得以治理,國家才實現(xiàn)安定。如今我們大周王朝,要想安定百姓、治理國家、鞏固基業(yè),也需要賢臣啊?!?p>  “只要臣子忠心,有德有才,專心治理國家,替陛下分憂,又何必在意其他呢?”

  召公奭當然知道前朝的這些賢臣,也知道前朝歷代商王對這些賢臣的器重,給予大把的權(quán)力,才讓這些有道賢臣在施政中不受羈絆,政令得以統(tǒng)一,國家得以安定。

  此時聽周公旦一說,頓時放下心來。

  召公奭對周公旦道:“太宰這樣一說,我就放心了?!?p>  從此,召公奭全力支持周公旦的改革和施政,成為大周王朝一代賢臣。

  不服的人還有嗎?

  有,如周武王的其中三位弟弟。

  這三位,正是邶國、墉國、衛(wèi)國三國國君霍叔、管叔、蔡叔。

  這三兄弟平時一向交好,在武王滅商中輔佐周武王立下赫赫功勞。

  周武王分封諸侯,特意將原殷商京畿一分為四,分別建立殷國、邶國、墉國和衛(wèi)國,將商紂王之子武庚封于殷國,將三兄弟分別封于邶國、墉國、衛(wèi)國。

  三兄弟的主要任務是守著各自封國以監(jiān)視殷國,時刻注意著殷國的商朝遺民去向,防止其反叛,可謂是責任重大。

  天子能夠?qū)⑷绱酥匾娜蝿战唤o自己兄弟,很顯然,正是因為咱功勞大、能力強。

  三兄弟可謂是志得意滿,目中無人,一副趾高氣昂的模樣。

  現(xiàn)在好了,你周公旦竟然成了攝政王?

  憑什么?!

  周武王的弟弟中,三弟管叔年齡最長,他最有資格攝政,所以周公旦攝政管叔的意見最大。于是,一則武王遺命被周公旦篡改的流言被制造了出來!

  在這則流言的基礎上,周公旦制定的禮制嚴格限制諸侯勢力的不良影響也迅速擴大,即受分封的各路諸侯尤其是武王眾兄弟的不滿和猜忌迅速擴大。

  霍叔、管叔、蔡叔三兄弟互相發(fā)著牢騷。牢騷發(fā)多了,便狠下心來:你四哥居然可以當攝政王,那咱也可以當王!

  怎么當?

  推翻了原來的王,不就行了么?

  但自己號召力有限,怎么辦?

  殷國國君武庚,不是原來的商王正宗后裔嗎?

  哈,你老周家窩里反了?

  殷國國君、商紂王之子武庚興奮了!相信歷朝歷代以來,沒有一個前朝太子會輕易甘心認命自家江山易主,更何況自認為不但英明神武更兼自己可影響的舊朝勢力相當龐大的武庚。

  復國野心催動下的武庚迅速聯(lián)合了原本監(jiān)控自己的邶、鄘、衛(wèi)三國共謀大計。

  就這樣,本來是監(jiān)視著殷國防范著殷國造反的霍叔、管叔、蔡叔,居然慫恿殷國國君武庚扯起了造反的大旗,史稱三監(jiān)叛亂!

  三監(jiān)叛亂可不是鬧著玩的,要知道武庚是商紂王之子,商王朝被滅才過了三年,商王朝在這片大地上統(tǒng)治了五六百年之久。

  你周武王所謂的滅商,其實也不過是團結(jié)了一部分各地部落,在牧野之戰(zhàn)中擊敗商紂王的王師,攻破商王朝都城朝歌,對商王朝來了個斬首行動而已!

  放眼天下,不知有多少殘部仍心系商王朝,至少原來的商王朝京畿一帶,以及一直臣服于商王朝的東夷一帶大大小小上百個部落,那都是對周王朝不滿的。

  現(xiàn)在,商王之子武庚公然舉起了反叛周王朝的大旗,那還不趕快響應?

  東方的徐國、奄國、薄姑等當時影響力和國家實力較強的諸侯國很快響應。叛軍勢力迅速擴大,全方位向大周王朝各諸侯國發(fā)動了進攻。

  更要命的是,由于參與叛亂的還有堂堂周武王的親兄弟霍叔、蔡叔、管叔,這說明了什么?

  你周王朝內(nèi)部根本不穩(wěn)定,連兄弟都要反叛,那全天下的商朝遺老遺少們,還不趕快起來鬧革命?

  周公旦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但他沒有亂,他親自指揮平叛,在召公奭、呂尚等重臣的全力支持下,全身心投入平叛事業(yè)中。

  三年,周公旦整整用了三年,終于將叛軍蕩平。

  大周王朝經(jīng)歷了這一場浩劫后,周公旦的攝政地位得到了鞏固,王朝上下對他是刮目相看。

  周公,那就好好施政吧,大周王朝的運數(shù),就靠你來奠定了。

  相比帶兵打仗,周公旦的治國理政才能更加突出。

  周公旦開始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使這些制度成為維系周王朝數(shù)百年統(tǒng)治的基礎。

  如嫡長繼承制。在大周王朝以前的夏、商兩朝,君位的繼承是不確定的,有時是在天子眾子中選擇最為賢明的,有時是指定由眾子中的長子。

  比較多的是天子駕崩后,由比較賢明的兄弟來繼承等等,傳位不定。

  由于傳位不定,使未來天子之位成了許多人爭奪的目標,使王室內(nèi)部圍繞著儲君之位而并形成不同的派系。

  朝臣以及各路諸侯紛紛選邊站隊,使王權(quán)力量得到嚴重分化。

  就說這次三監(jiān)之亂,始作俑者正是管叔、蔡叔、霍叔三兄弟自以為自己居功甚偉,并認為周武王將天子之位表面上傳給了兒子周成王,實質(zhì)上傳給了兄弟周公旦。

  必須將這個傳位制度明確下來!

  周公旦為周王朝制定的傳位制度便是嫡長子繼承制,即王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是法定的天子繼承人,誰也不要去爭!

  那天子的其他兒子們,怎么辦?

  兩種辦法,一是分封到各地去當諸侯;二是在周王朝擔任卿大夫。

  你們就老老實實地當著封疆大吏或朝中要員,把天子給輔佐好。

  圍繞著傳位制度的明確,整個大周王朝的君位繼承法就明確了,各諸侯國也必須遵循這一規(guī)定,諸侯立世子,就只能是立嫡長子。

  其他公子,最多是給予一塊封地作為食邑,成為諸侯國的大夫。

  把傳位法給制度化后,周公旦先后制定了關于君臣、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等一系列禮儀制度,規(guī)定凡是違反相關禮儀的,天子可以征討。

  當然,如果我們要講這些禮儀制度,那一時是講不完了,所以這里也不多講了。

  反正周公旦作為攝政王,他推行了大量執(zhí)政措施,為大周王朝夯實了長盛統(tǒng)治的基礎,成為大周王朝最有影響力的一代賢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