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上古佚聞
黑龍大王萬分驚懼。
控水比不過姬云他認了。
畢竟人族修士中有屬性這一說法,這美人兒恰好是水屬性的也不是沒有可能,再加上人族創(chuàng)造出來的種種術(shù)法神通,打不過她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他可是水蛇??!
在水中的速度能和最擅長飛行的禽類妖族媲美,什么時候人族也真的能在水中速度超過妖族了?
這世界,還讓不讓妖好了?
妖族什么時候才能重新站起來?
黑龍大王的淚化成了岷江之水。
他現(xiàn)在只希望在進入表哥的地盤前不被姬云追上。
腹部傷口處元力不斷的和妖力對抗,撕裂著他的血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黑龍大王的速度。
“吾乃浪里小白龍也!”
跟在黑龍大王后面,二者的距離一直都保持在固定的數(shù)值上,這讓姬云皺了皺眉。
岷江篇對他最大的提升還是讓姬云同樣可以借助地勢之力,壓過黑龍大王,但是對他的水中速度提升并不大。
察覺到這一點后,姬云索性又用出了儒家手段。
此言一出,姬云外形沒有變化,但是江水對他的阻力卻再一次減弱,速度又提升了數(shù)分。
姬云和黑龍大王的距離開始不斷縮小。
每當進入攻擊范圍后,姬云又會操控江水,攻擊黑龍大王的腹部傷口,借此加劇他的妖力消耗。
這番動靜,自然也是引起了兩岸人族的注意。
不過當他們察覺到是有人再和黑龍大王纏斗時,只是遠遠的在一旁觀望,不敢輕易上前。
岷江在妖族不少,黑龍大王的地盤里同樣也有四階、五階的妖族,只是他們以往都是黑龍大王的手下,或者蟄伏起來。
現(xiàn)在看到有人族追著黑龍大王砍,非但沒有上前相助,反而是都在暗中替姬云加油,巴不得他將黑龍大王給宰了。
如此一來,他們或許就有機會占據(jù)黑龍大王的水府,成為這一片水域的新王。
這便是妖族和人族最大的不同。
人族內(nèi)部盡管內(nèi)斗無數(shù),各國間戰(zhàn)亂不休,可不管是各國之間,還是在外行走的游俠修士。
他們?nèi)羰强吹接醒迤廴枞俗?,第一時間都會一致對外。
人族能從弱小一步步崛起,這是非常關(guān)鍵的因素。
相反,妖族的整體實力雖強,但無法凝聚到一起。
“好一個絕世美人。”
“文海境大學士,此人想必是出自五大諸侯,或是四大書院?!?p> “得妻如此,夫復何求啊?!?p> 岸邊,不少人族修士都注視著江中動靜,有人在猜測姬云到底是來自何處,也有人被他的美貌所吸引,幻想著以后兩人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當然,他們也在注意江中其余妖族的動靜。
一旦這些妖族要是趁機出手,觀戰(zhàn)的人族也不會置之不理。
文海境的戰(zhàn)斗他們無法插手,但是在這之下的,完全沒問題。
“該死該死,她果然也會儒家手段!”
眼見著姬云給自己增加buff,速度已經(jīng)有超過他的趨勢,黑龍大王再也沒了將她娶回去的念頭。
他現(xiàn)在只想逃。
諸子百家里,儒家、法家、名家這三家手段都和規(guī)則有關(guān)。
不同的是。
儒家學士擅長的是無中生有,他說什么就是什么。
而法則和儒家相反,擅長的是約束,他說沒有什么,就沒有什么。
名家則是擅長顛倒,他說水是火,那水便是火。
有趣的是,百家雖然同源,但是修行儒家的弟子無法再去修行法家和名家的手段。
這牽扯到一段上古秘辛。
大道初臨之際,儒家最為強盛,誕生了諸多天問境的大能,他們又開創(chuàng)了儒家各個分支,被尊稱為圣人。
其中有一人尊號為荀圣,他是儒家辭賦之祖,當今學士能夠以詩文修煉,便是因為荀圣,可想而知他在儒家的地位。
是僅次于開創(chuàng)儒家一道的孔圣的。
荀圣有一弟子,天資灼灼,名為李悝(kui)斯。
他是荀圣最看重的弟子,寄予了厚望,荀圣是打算讓他繼承自己這一脈,或是為儒家再開一脈。
但是后來李悝斯卻沒像荀圣預想的那樣,他直接開創(chuàng)了法家。
弟子開創(chuàng)全新的流派,這原本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法家的思想?yún)s和儒家相悖,二者完全是相反的修行的路線,這讓儒家一脈對李悝斯十分不滿,認為他是離經(jīng)叛道。
初時,有荀圣在,他確實十分看重李悝斯,甚至為他提出了禮法并施的主張來克制兩家弟子的矛盾,但到后來,李悝斯在各國宣揚他的法家思想,讓不少儒家的學士都轉(zhuǎn)儒修法,其中又有一名叫韓鞅的。
這一下,徹底打破了儒家一脈的底線。
不為別的,因為韓鞅正是李悝斯的師弟。
荀圣在李悝斯脫離法家后,游行天下數(shù)年,終于又尋到了一個弟子,他將心血重新澆筑到韓鞅身上,希望他能繼承自己這一脈。
韓鞅學有所成后,便去尋找李悝斯與他論道,想為恩師討個說法。
但彼此的李悝斯有法家之祖的功德加持,實力強于韓鞅,這一場論道,韓鞅自然是輸了。
自那之后,他便留在了法家。
自己最看重的兩個徒弟全都成了法家弟子,荀圣因此郁郁寡歡,自此閉門隱世,不再過問儒家之事。
自此之后,儒法兩家便徹底對立,兩家弟子自此便不能在同時修行兩家的手段。
至于名家和儒家之間,并無恩怨。
雙方不得修行彼此手段的原因起源于兩家老祖。
惠圣與莊圣。
這二人是至交好友,在成為各家老祖之前,曾經(jīng)一同修行,形影不離。
昔年在濠水處,二圣曾有過一段辯論。
雙方就‘子非魚’為題,辯論良久,始終都未能說服對方,再次之后,惠圣有所感悟,創(chuàng)立名家,而莊圣也因此突破,成為儒家第四祖。
說起來,他們彼此二人頗有互相成就的樣子。
從濠梁辯論后,莊圣一脈的弟子和名家弟子便有了一個傳統(tǒng)。
那就是十年一次,雙方匯聚于當年二圣辯論的地方論道,只為完成當年二圣沒有輸贏的那場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