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朕,崇禎,熱愛核平

第44章 陜西近況,李自成的困境

朕,崇禎,熱愛核平 火泡 2065 2022-04-28 21:31:26

  從啟祥宮回來之后,崇禎就下了一道旨意,讓田妃重新遷回承乾宮。

  封后?

  田妃還真的不一定適合為后,所以崇禎并沒有這個考慮。

  后宮爭寵崇禎可以理解,但是一旦涉及到皇子的性命,那就任誰都不能饒恕了。

  周后有沒有對田妃的皇子動手,崇禎也不能確定。

  不過有苗頭,就得按住。

  現在,宮里已經不允許飲用涼水了,所有喝的水必須煮沸。

  如今,皇宮里已經大量的使用蜂窩煤,和新式的火爐。

  這些煤,主要來自京郊的門頭溝?,F在,那里已經被東廠控制了,招募了京城的不少流民去挖煤。

  另外,衛(wèi)生問題也是一個重頭,崇禎已經讓大明的皇宮煥然一新。

  現在他還沒有辦法在全國推廣,只能暫時在皇宮試行。

  今天的崇禎整個狀態(tài)要好了許多,覺得自己應該還是得多注意陰陽調和的。

  晚上,崇禎并沒有召田妃侍寢,依舊是自己一個人睡。

  接下來的幾天,早朝的廷議就是開始要錢,特別是兵部要錢要的是最恨的,因為各地都有拖欠軍餉的情況。

  現在國庫每天都有錢進來,他們怎么坐的住呢?

  對此,崇禎都批準了。

  欠的軍餉肯定是得給的,雖然最后不能完全到士兵的手中,但是至少能他們暫時有口飯吃。

  當然,還有一些絕望的朝臣,他們覺得大明在透支自己的未來,是走不了太遠的。

  有這種危機意識的朝臣并不多,或者說在乎大明江山的人并不多。

  發(fā)現了,崇禎剛好就把他們貶到地方任職,給大明的百姓送幾個心里還裝著大明和百姓的官員過去。

  其他官員也很樂意,這些人和他們格格不入,顯得太清高了。

  而且,他們被貶的地方都是山西、陜西、河南三地,都是旱災和造反多的地方,都是百官不愿意去的地方。

  因為很容易掉腦袋,容易被推出來背鍋。

  這些官員雖然很絕望,但是并沒有抗旨,那是赴任了。

  赴任之前,都得到了崇禎的接見。

  崇禎只交代三件事,一個是賑災、二是興修水利,三是密切關注鼠疫和其他瘟疫。

  賑災,興修水利都是要錢的,不給錢交代這些什么意義呢?

  這些官員倒是發(fā)現崇禎不是一無事處,還知道這幾個地方的重點是什么。

  只是,沒有錢什么都解決不了。

  特別是陜西,十村九空,根本就沒有多少活人了。

  除了那些有糧的富戶、田主、商戶,其他的人大多都落草為寇,或者舉兵造反。

  最近,李自成在陜西又復起了,聚集了數千人。不剿滅的話,人數將會越來越多。

  李自成復起,這個崇禎倒是不太意外。

  他原本預計李自成應該會投奔張獻忠的,但是李自成并沒有這么做。

  崇禎覺得,可能是李自成現在已經不愿意屈居人下了。

  不出意外的話,李自成應該會進入河南。

  只是現在,李自成想要再河南壯大已經沒有那么容易了。

  田宏遇的人第一個宣傳點就是河南,很快百姓就知道剿餉停征了,再熬個三年的時間遼餉也會停征。

  對于河南的百姓來說,熬三年還是可以接受的。自然的,就不會跟著造反了。

  造反是沒有任何退路的,除非是真的走投無路了,不然沒有人愿意這么干。

  如果不能壯大,李自成就構不成威脅。

  最多就做個山賊,很容易就會被剿滅。

  目前,崇禎還是希望李自成能夠在陜西一帶活動。

  同時,三邊總督孫傳庭已經開始開倉賑濟災民,招募新兵。

  同時,開始把崇禎給的50萬兩白銀拿出40萬,購買糧食,接濟百姓。

  雖然每天只有一頓粥,但是可以讓災民活著。

  只要把晉商拿下,那么陜西就不會缺餉,不會缺糧。

  500錦衣衛(wèi),進入陜西之后就開始活動了。

  孫傳庭要做的,就是在各方面配合錦衣衛(wèi),讓錦衣衛(wèi)可以在陜西和山西自由的行動。

  同時,他還需要不斷的梳理軍中的蛀蟲,把克扣軍餉的將領統(tǒng)統(tǒng)處理干凈。

  剿匪?

  他并沒有這個任務,崇禎給他的任務并不是這個。

  整頓軍務,救濟百姓,興修水利,恢復耕種,丈量土地,統(tǒng)計人口,預防瘟疫。

  這些,才是孫傳庭的任務。

  他覺得,崇禎交代的還是很對的。同時交代他,可以招撫反賊。

  賑災其實就是等于剿匪,如果百姓可以吃飽,可以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就不會造反。

  他們本質上都是農民,更愿意守著土地,過自己的小日子。

  現在,西安府已經聚集了大量骨瘦如柴的災民,城外到處都是窩棚。

  現在孫傳庭要做的,就是統(tǒng)計人口,把讓他們恢回歸原籍。

  同時,需要調撥一些糧食到他們的家鄉(xiāng),保證他們能夠活下去。

  今年是沒有辦法進行耕種了,但是可以修建引水渠,可以挖井,為來年恢復耕種做準備。

  如果不這么做的,陜西就沒有辦法恢復過來,就不能徹底的解決農民造反的問題。

  在陜西活動的李自成自然也打聽到了這些情況,同時也打聽到了張獻忠的近況。

  他覺得自己不能在陜西活動了,陜西的大量流民現在要么去投奔張獻忠,要么去接受大明的接濟,愿意跟著他的人已經不多了。

  手里沒有足夠的人手,他就沒有辦法攻打城池,沒有辦法開倉放糧,吸引百姓。

  此時,李巖還沒有投奔李自成,所以還沒有喊出“均田免賦”口號。

  民間,也沒有“迎闖王,不納糧”的呼聲。

  倒是張獻忠那邊干出了分田地的事情,傳遍了陜西,有越來越多的人想要去投靠張獻忠。

  就連李自成的部下也建議他投奔張獻忠,直接把李自成氣的不輕。

  他一個‘闖王’去投奔一個‘忠明大將軍’合適嗎?

  除非,這個時候張獻忠也愿意稱王,兩個人平起平坐。

  但是,張獻忠很顯然不樂意這么干,他更愿意扯大旗。

  所以,無論如何,李自成是不會去投奔張獻忠的。

  現在,他想要把張獻忠分田的那一套學過來。

  但是,不能在陜西學。

  得換個地方,只是換到哪里,他還沒有考慮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