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天運

第十三章 五品洞玄

大唐天運 旦暮遇之 2235 2022-03-23 19:10:00

  高莽一覺醒來,王屋山銀裝素裹。

  洗漱完畢,早有道童將早餐整齊地擺放在餐廳的八仙桌上。

  唐朝那會還沒八仙桌,桌子是高莽讓修建道觀的工匠幫忙打造的,連帶著四把當下流行的圈椅。

  高莽在椅子上坐下來,看著滿桌的食物滿滿的幸福感。

  姑蘇的傷荷藕,嶺南的筍芽,終南山的韭根,波斯的波斯菜也叫菠菜,天竺的落蘇也叫茄子,大秦國的包菜也叫包包菜,泥婆羅國的大蔥也叫大蔥,再加上東都洛陽百草園的菘菜,八樣清淡小菜,全部經(jīng)過御廚精心烹制。

  主食則是一大桶雕胡飯,用雕胡米摻以熊白也就是熊背上的脂肪蒸制而成,顆粒誘人香氣撲鼻。

  李白說,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杜甫說,滑憶雕胡飯,香聞錦帶羹。

  王維說,琥珀酒兮彫胡飯,君不御兮日將晚。

  大唐三大吃貨,呃,三大詩人都推崇的雕胡飯,高莽當然也是最愛。

  當然這頓早餐的價值高莽也是清楚的,一頓飯足以吃垮一戶普通人家。

  八年前朝廷開始營造陽臺宮,為了便于轉運物資材料,專門修建了一條從洛陽通往王屋山的大道,從那以后,來自皇宮大內(nèi)的各種奇珍和食物也沿著這條道路送到了王屋山。

  蔬菜糧食之類的幾乎兩天送一次,并且是大內(nèi)專車,所以這條路被當?shù)氐睦习傩沾緲愕胤Q之為“菜道”。

  菜道大概就是“荔枝道”的低配版吧。

  老神棍司馬承禎將高莽的餐食安排得如此低調(diào)而奢華,大概也沒安什么好心,大抵是在提醒高莽,干了我大唐的飯,就要干我大唐人該干的事。

  老道更深的目的則是,以后你就是宮里的人了,帝王家的日常了解一下。

  風卷殘云干光大唐飯,高莽滿足地打個飽嗝兒,從腰間的鹿皮囊里取出煙斗和煙絲,美滋滋的懟了一鍋子。

  院中掃雪的小道童見高莽走下房間臺階,急忙上前恭敬道:“小師叔,今日丹鼎開爐,仙師讓您趕去陽臺宮?!?p>  高莽點點頭,抬頭看了一眼飄落而下的雪粒,這是要凍死人的節(jié)奏啊。

  不敢再耽擱,高莽回到房間,在兩個小道童的伺候下將道袍整齊穿戴好。

  不是矯情或者講究排場,而是必須如此。

  盛唐以來,司馬承禎所在的上清道一家獨大,但還有全真道、樓觀道、正一道、天師道等其他道教派別,在當時也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和司馬承禎同時代的,諸如張果老,羅公遠,吳筠,李含光等道士,都深為玄宗所倚重。

  開元初年,長安青都觀道士,天師道的張萬福編寫《三洞眾誡文》、《三洞法服科戒文》,整理道教的齋醮科儀,軌范宗教儀軌,并且對道士的穿戴著裝有了明確的要求和規(guī)定。

  張萬福的主張得到道教各派認可,司馬承禎也對此持開明態(tài)度,吸納、采用了張萬福的一些主張。

  《三洞法服科戒文》中,道士分為七種品第,初入道門、正一、道德、洞神、洞玄、洞真、三洞講法師,每個品第的道士穿戴巾、冠、褐、裙、帔都加以區(qū)分。

  高莽作為司馬承禎的關門弟子,輩分奇高,遠不止“小師叔”那么高,按照品第,他應該著第五品“洞玄”的道服。

  具體裝束是,頭戴四面兩葉的蓮花冠,身著黃褐三丈六尺,袖領帶作三十二條,帔用二丈四尺,共二十四條。

  即便司馬承禎的要求沒那么嚴格也沒那么正式,這些東西穿戴起來也很麻煩,更何況高莽趕時間,當然要有人協(xié)助了。

  還好只是正式場合才講究這一套,否則真真要累死了。

  穿戴整齊,高莽揣了一個紫銅的熏香暖手爐,在一干道士和道童的陪同下向著陽臺宮走去。

  暖手爐也不是因為養(yǎng)尊處優(yōu),而是為了暖手。

  等會他要去丹坊配藥煉丹,手指必須保持靈活,容不得半點的差池和馬虎。

  日后李白進了大明宮的翰林院,成了詩詞待詔,不一樣天天揣著暖手爐?

  否則皇帝一時興起叫你來寫詩,你哆哆嗦嗦的“殿前失儀”不說,字寫得狗爬似的怎么成呢?

  當高莽來到陽臺宮的時候,廣場上已經(jīng)跪滿了人,粗粗掃一眼至少七八百人之多,其中還有一些佛門弟子。

  佛門弟子出現(xiàn)在這里高莽一點都不意外,老神棍的影響力早就突破了天際,沒見人群中還亂入了一些金發(fā)碧眼的景教徒和拜火教徒嘛。

  在跪拜人群的最后面,還有聞訊趕來的附近的村民,還有幾位高莽相熟的里正和村正,眾人裹著皮襖或穿著塞滿柳絮的褐衣,虔誠跪在雪地里,一個個須發(fā)雪白,凍得哆哆嗦嗦。

  即便小孩子的鼻涕都凍成了棍兒,村民們也不舍得走,反而一臉興奮之色,眼中充滿期待之色。

  每次老神仙丹爐開爐,信徒們都能得到丹藥和符篆,這已經(jīng)是十里八鄉(xiāng)的老百姓熟知的慣例。

  可老神仙什么時候開丹爐卻沒個準信兒,山上的道人更不會提前通知,所以說趕上了就是機緣,趕不上只能說你福報不夠。

  今日來的人算是趕上了,運氣好的話,還能從小仙師那里得到護身符呢。

  最近陰兵出沒的傳聞鬧得沸沸揚揚人心惶惶的,有了護身符也能討個心安不是?

  “小仙師來了!”一個清脆的孩童聲響起,跪在最后的村民們紛紛站起身來,向著高莽行禮。

  抱拳的抱拳,叉手的叉手,作揖的作揖,還有一些個下跪磕頭的,場面變得一團亂糟糟。

  唐朝那會兒不興跪禮,下跪的都是曾受了高莽大恩惠的。

  抱著孩子的老婆看著高莽眼睛發(fā)亮,小仙師這扮相真是好,比村里出嫁的小媳婦兒都俊。

  高莽有些驚訝,這次來的人太多了,大概是陰兵鬧得吧。

  他頻頻向著村民微笑行禮,讓身后的道童把護身符分發(fā)下去。

  桃木做的護身符不是什么值錢玩意兒,卻是他一刀一刀雕刻出來的,還是有意義的。

  拿到護身符的村民感激萬分,又是一番花樣式的行禮,一個勁兒的夸贊小仙師仁義。

  這時廣場另一邊的入口處,十幾只體型龐大的青牛緩緩而來,每一只青牛的身后拉著一輛板車。

  等牛車在廣場邊停下來,道士從板車上的大木桶里取出燒好的姜湯,分發(fā)給眾人。

  要到黃昏時分他們才能領到丹藥,沒有姜湯驅寒根本頂不住。

  布施完畢,一些香客先后來到小仙師面前,恭敬行禮后再送上禮單,亦或是一些詩詞文章。

  小仙師一一笑納,回禮之后也不多言,徑直向著陽臺宮的大門石階走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