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進入大學的我,沒有像之前一樣加入任何社團或者學生會,沒有“重蹈覆轍”,那種“你追我趕”式的所謂的“進步”,我并不想再經歷一次。
不過,我嘗試了另外一種不切實際的東西---戀愛。
其實,有一點我在這期間都沒有搞懂,“戀愛”到底是一個行為還是一個心理活動?如果我直接問“沒有愛,可以談戀愛嗎?”或許所有人都會投來異樣的目光,但這就是我這段時期里的真實狀態(tài)。
我并沒有指望“校園戀愛”會出現(xiàn)在我身上,因為我知道,即使它有了些許的苗頭,我也會想盡辦法去扼殺它,我渴望被愛,但當愛意降臨的時候,我卻只剩下恐懼。愛情是雙向的,沒人可以指望對方無條件的愛著自己,自己卻無需做任何事,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愛得死去活來,然而愛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這顯然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我手捧著在校園食堂買的咖啡,走在回往寢室的路上,這幾乎是我每天的“打卡”,就味道而言,學校賣的咖啡真的無法用過多的詞語進行肯定的評價,甚至比速溶咖啡還略顯遜色,但或許正是它的不完美,卻更顯真實。那些打著“醇正”口號的牌子貨,已經失去了初衷,逐漸商業(yè)化的同時也失去了純正。
遇到蔓蔓純屬是一個偶然,即使現(xiàn)在回想,我仍然記得我當時的尷尬。
這是第一個除親人外在我腦海中留下印象的“名字”。
咖啡灑落一地,就如同不少狗血的電視劇的情節(jié),不過我倒是沒有冷血到先看自己的鞋子是否有被污漬濺到,即使在社恐,面前蹲了個書籍散落一地的人也無法完全視而不見。
蹲下身,這就是我倆的第一次見面,“天時,地利,人和”幾乎一樣都沒有沾上。
相互道歉之后,我們互留了聯(lián)系方式,隨后蔓蔓便朝著教學樓的方向離開,鈴聲響了,她急切的加快了腳步,我一直目送到她進來教學樓為止,隨后才低下頭收拾殘局,果然,我的鞋沒能幸免于難。
第一次的相遇讓我不知所措,我喜歡有計劃的生活,對于任何突發(fā)情況都會讓我感到不安。
蔓蔓的長相沒有特別出眾的地方,站在人群中和常人沒什么兩樣,這沒什么好驚訝的,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但她五官十分的清秀,鼻梁高挺,大大的眼睛如大海一般清澈,干凈且透明,絕對是屬于耐看型的女生。
回想起來,當我同意和她“互換聯(lián)系方式”的時候,就已經體現(xiàn)出了冥冥之中她對于我的吸引力,只是當時的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撿起咖啡紙杯,我不以為然的轉身離開,至少我當時以為我是“不以為然”的。
我們的相識并沒有什么戲劇性,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沒有轟轟烈烈,但這讓我感到踏實。
2
所有“感情”的展開都仿佛教科書一般,永遠都需要一個人先開口、先主動,這是故事展開的契機,也是必然。
這次,連我的室友都感覺奇怪,因為是我先選擇開始這段故事。
我前期并不知情,但突然之間開始頻繁的抱著手機聊天,連我的室友都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答案”,而我當時卻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戀愛會讓人喪失判斷力”吧,但我覺得這非常危險。
手機對于我而言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或者說,它更像是一個“手表”,因為我總是會點開鎖屏的界面,并在看好時間后就將其關上,我不會刻意去看有沒有消息,因為一般情況下都不會有人找我,即使有,除了緊急事件,我都會很厭煩那些沒有意義的閑聊,一旦我回了,那就會進入一個無休止的怪圈,討論著一些浪費時間的小事,并且仿佛永遠都討論不完。
當然,因為我不喜歡“手機不離手”的狀態(tài),我的手機也會在我的不經意間頻繁失竊,但都不會給我造成除金錢外的其他損失。
但現(xiàn)在,一切都變了。
我不在“以自我為中心”,即使我已經失去了“自我”,并且找尋了很久都于事無補。
我漸漸喜歡上了和蔓蔓相處,雖然對我的性格影響緩慢,但那依舊是一個好的開端,并且無限趨近于一種良性發(fā)展。
很快,我便迎來了我們的第一次單獨約會,甚至快的有點出乎意料,但據(jù)我了解,現(xiàn)在這種情況在大學的校園里仿佛過于常見,我說的并不是所謂的“快餐式愛情”,而是不再需要“表白”這一在我看來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令我感到奇怪。
在我看來,愛情雖然并非多么“神圣”,但也有它自己運行的準則,雖虛呼縹緲,但也不是一件多么“隨便”的事情,但現(xiàn)在的人的“愛情觀”卻并非如此。
很少有人再有“長相廝守”的心理活動,更多的只是一種自私的“索取”,因此,人們現(xiàn)在仿佛不再需要“深情的表白”,只是先通過“撩騷”(我認為這個詞十分妥當),然后直接就可以跳到牽手接吻的環(huán)節(jié),事后只需要一句確認“我們在一起了,對吧”并且得到肯定的答復,一切便算是塵埃落定。
很多人認為,這是追人的套路罷了,何必大驚小怪,但這并不是“愛情”運作的模式,“愛情”是純潔且不容套路的,這么做,在達到了目的的同時,也違背了“愛”的初衷。
無論如何,我們第一次的約會,并沒有落入這可悲的現(xiàn)代“套路”,而是僅僅吃了個飯、看場電影,一切雖與現(xiàn)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這種“老電影”式的約會卻保留下來了“愛情”更加簡單的本意。
雖說是第一次單獨約她出來,但“時機”有時候確實重要,我表白了,經過一段時間的感情積累,雖說是第一次單獨約她出來玩,但我覺得現(xiàn)在是可以表露情感的時候了,畢竟,我的“情感”出現(xiàn)的連我自己都覺得驚訝。
我得到了肯定答復。
這并不只是她對于我表白內容的答復,也是對于我并非“冷血動物”,我也有心的答復,當然,蔓蔓她或許沒有想到這些,但正是她的無心,才使得我需要的答案更加的真實。
回來的路上,我試圖去牽她的手,蔓蔓沒有拒絕,一切都如同預先安排好的一樣。
3
蔓蔓的出現(xiàn),讓我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些許的快樂,至少,她讓我知道了這世界有不同的活法,這世界也并不是一無是處,這就是她對我的影響,不管是否知情,她是第一個在試圖改變我的人,對此,我竟然也欣然接受了。
我不相信凡是戀愛中的兩人都會遇到“瓶頸期”,但是,在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后,我倆仿佛遇到了......
我不想過多闡述我們戀愛的日常,那些浪漫的、不浪漫的日常,或許是大多人都經歷過的,我和蔓蔓也是一樣,沒有特例,只是同款。
普通的一天,我和室友走在回往寢室的路上,話說回來,我的室友他并非不配擁有姓名,在來這里的第一天他就說過,但我當時并沒有在意,至于現(xiàn)在,這個問題也并沒有影響我們的相處,所以不提也罷,總之,我倆路上談論著一些無聊的話題。
手機響了,是信息的提示音,放在往常,我不會在意,甚至手機都不會調出聲音,但蔓蔓讓我的“改變”也滲透到了這一方面。
我拿出手機查看著信息,果然,是蔓蔓發(fā)的,倒不是什么急事,內容無非是作為“情侶”身份的閑聊,這次也不例外,只是想跟我抱怨些事情罷了,加上現(xiàn)在我隱約感覺我倆處在一個尷尬的氛圍之中,閑聊在現(xiàn)在起到了一些必要的緩和作用。
不過這一次,我的室友插話了,他應該是意識到了什么,不管是我倆的“冰點”還是這一次蔓蔓的抱怨,他看出來了,在這些事上,他仿佛總能察覺,就如同“心理大師”一般,看透我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心。
“不管她在抱怨什么,去解決它,這一次,別再坐以待斃了”這是他沉默了許久后對我說的話,雖然我壓根沒有向他訴說任何事。
不過,轉念一想,他說的或許有道理,“問題”不可能一直逃避下去,在現(xiàn)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好歹做點什么,或許可以跨越“瓶頸期”也說不定,這一次,我聽到了我室友對我說的。
蔓蔓這次抱怨的事情在我看來非常普通,她看中了一條裙子,二次元的那種,雖然我并不理解這些“文化”,但我不喜歡也不傷害,站在中立的角度。
裙子是漫展的限定款,我們這邊每年都會有那么幾次大型的漫展,影響力不容小覷。
再三詢問下來,裙子一天只有八條,考慮到尺碼問題,她所喜歡的裙子嚴格來講只有兩條,她找了許多“代購”,但作為商家的熱銷,所有代購都表示了拒絕(這些都是從蔓蔓口中聽說的,很多我理解的詞語卻在這讓我十分陌生)
雖然我對于“饑餓營銷”感到厭惡,但既然我決定按照室友說的,解決這一問題,那我也只能妥協(xié)于商家制定的規(guī)則。
室友是個動漫迷,對于漫展是事宜,問他再清楚不過,這次,作為小白的我不得不主動開口詢問。,并且準備現(xiàn)學現(xiàn)用。
至于他強調了許多次的“根本搶不到”一類的說辭,我也就聽聽就好,畢竟,既然是明碼標價公開出售,那就總歸會出現(xiàn)在買家的手里,無論身份為何。
為了“搶”裙子,我通過各種渠道尋找著可以早些入場的方式,這沒有什么好奇怪的,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在這是世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叫事,有需求就會有買賣,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查詢到裙子所在的展位及一些基本信息,我早早的入睡了。
凌晨四點,我已經出現(xiàn)在會場門口,讓我驚訝的是,會場并非我想象的那樣空無一人,稀稀疏疏已經有不少“代購”在此等候,他們視死如歸的表情讓我感到無奈。清晨的空氣中混雜著青草的芳香,此時會場門口已大排長龍,沒想到,這類“文化”在青少年之中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
開始進場,不自覺的跟隨其他人一起小跑,漸漸加速,筆直沖向展位.....這不是我所熱愛的世界,但我身處其中,不得已“入鄉(xiāng)隨俗”。
是的,我買到了,雖然我感覺我的身體已經到達了極限。即使不熱衷于二次元文化,我也已經無力兜兜看看,我喜歡抱有目的地行動,既然目的達成,對于展覽,我也沒有“非逛不可”的必要了。
當我將裝有裙子的紙袋遞到蔓蔓面前時,她激動地熱淚盈眶,并且恨不得將這件事“昭告天下”,所有她使用的社交平臺,她都欣喜地挨個發(fā)了個遍,這也收獲了數(shù)萬人“羨慕”的目光。
當然,這數(shù)萬人怕是那天沒有搶到裙子的“同一世界”的人。
我甚至懷疑,蔓蔓的“昭告天下”是否指的是裙子而非我本人,至于她的“熱淚盈眶”,眼淚應該也不會是為我而流的吧。
我其實早該意識到“無力回天”,之前的我或許可以,但被蒙蔽雙眼之后,我意識不到任何事,這一點是致命的。
有些時候,我真的覺得女生的心思很難猜。
當時的興奮,或許僅限于裙子這個“物體”之上,對于我倆的關系,仿佛并沒有什么改善,也許收到禮物的一周內是有幫助的,但并沒有影響到后期結果。
我們的關系在一周后又變回了“冰點”,對于裙子與“感動”一事,也已經沒人再提。
我重新恢復了理智,是的,為了這段感情,我做了太多“理智”外的事情,那不是之前的我。
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所以現(xiàn)在也已經無法解決。
仔細想想,禮物這種東西,或許僅僅是“我想送”而已,對方并不需要為此而感到高興,至于禮物的“貴重”,同樣的,那也只是“我感覺”罷了。
這事其實很好理解,你千辛萬苦做的事,到頭來,只有自己會覺得辛苦,對于禮物和心意而言,它們的附加價值也同樣如此,那不過是自己給自己加戲罷了。
對方是否會感同身受,那只能靠“人品”,與心目中的“劇本”無關。
4
我喜歡單曲循環(huán)一首歌,直到聽膩為止,會偏執(zhí)的喜歡一個人,直到,她再也不值得我去喜歡的那一天為止......
要知道,這世上沒有一勞永逸的開始,也從來都沒有無法承受的結束。人生中,每個人需要把握的是:該開始的要義無反顧地開始;該結束的就干凈利落地結束。
其實我和蔓蔓還有機會,差的只是更多的“挽回”,這么說可能不太妥當,但大學的最后一年,我們的確少了很多的“陪伴”,畢業(yè)季被說成是分手季,或許便是這個原因。
我沒有把心思完全放在我倆的“感情”上,雖然它還有修復的可能。
恢復了理智,面臨即將到來的實習,我需要規(guī)劃的事情很多,雖然她也在我的規(guī)劃當中,但從“學生”到“打工人”身份的轉變,注定了她將等待并且適應這一過程。但這是個艱巨的“任務”,一旦她同意等我工作穩(wěn)定,就等于變相同意了我這一決定當中“對不起她”的部分,畢竟我會缺少她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陪伴”。
雖然還沒參加工作,但我清楚的知道,一旦離開了“學校”這個保護傘,我們都將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活成我們不喜歡的樣子。
其實呢,就算得不到對方的秒回,但是對方忙完,會慢慢回復你的每一條消息,也是很暖心的,這點我表示贊同,可當對方連你的信息都懶得看的時候,就說明對你已經不在乎了,這我只能持保留意見,畢竟“懶得看”也得分原因,倘若持續(xù)加班后僅能休息一小會兒,那回消息是“愛”,不回也并不是“不愛”......
成年人的戀愛,講究的是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而不是無緣無故玩失蹤,但對于即將到來的,完全未知的實習,我無法向她做出保證。
蔓蔓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變化,積極向上的那種變化,為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我第一次為別人考慮,我希望她過的更好,至少是我完全感受不到的那種......
她的生命中應該會滿是“希望”、“快樂”、“夢想”這一類字眼,而非“絕望”與“頹廢”,因此,有那么一剎那,我甚至希望她離開我,遠離我的生活,或許會有傷痛,但那只會是暫時的,離開我,對于蔓蔓而言,或許“利大于弊”。
雖然無奈中參雜著不舍,或許吧,但我們分手了。
這是不爭的事實,不用過于糾結什么,這只是一個必然的時期,一切,都會過去,就如同我的學校生涯,也伴隨著這樣一場簡約的“校園戀愛”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