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營地內(nèi),留守的清軍將領全部聚集在中軍大戰(zhàn)內(nèi),此時多爾袞也是在大帳內(nèi)來回踱步,時不時看向明軍大營的方向。
這時一名清兵進入帳內(nèi):“報,輔政王一對人馬正向我們營地而來。”
眾人聽此心里一跳,多爾袞連忙問道:“是明軍還是豪格。”
“回輔政王,天太黑了看不清。”
多爾滾見此連忙帶一眾將領走出帳外,同時下令所有人做好戰(zhàn)斗準備。
隨著馬蹄聲越來越近,總算是能看清楚來人的身影,而豪格也是第一時間表明身份。
豪格進入營地后便翻身下馬,多爾袞連忙迎了上去,而后第一時間便注意到了豪格左臂上的箭矢。
“怎么回事?明軍有防備?”
豪格點了點頭:“我率領人馬沖到明軍營地的時候,明軍突然發(fā)難,我看其似早有準備,便立即下令退了回來?!?p> 多爾滾微微點頭:“你手怎么樣?傷亡如何?”
豪格轉(zhuǎn)身看了眼身后:“雖說被明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當時我前軍剛進入明軍射程之內(nèi)。
反應過來后我便第一時間下令退了回來,并沒有發(fā)動強攻,因此并沒有太大的傷亡。
至于我的手臂也無礙,只是被流矢扎了一下,不妨礙明天上馬殺敵?!?p> 多爾袞聽此頓時大笑:“不錯,既如此那今夜就好好養(yǎng)精蓄銳,明天我們將其正面擊敗也是一樣?!?p> 說完便讓人將豪格以及一些傷員帶下去處理傷口,其余人抓緊時間返回帳內(nèi)休息,以備明日之戰(zhàn)。
同時提醒手下將領提高精神,以防明軍會趁機襲擊。
然而一直到第二天天明也并沒有再發(fā)生。
如同以往一般,天才剛亮清軍便集結(jié)完畢,而另一邊的黃德功也是整裝完畢。
黃德功對于他麾下人馬的實力如何是非常清楚的,他的山東軍大部分都是由當年劉澤清的山東軍,以及一部分李自成的老營所組成。
至于他原本所統(tǒng)領的勇衛(wèi)營,整體相比人數(shù)太少了,而且重建立山東軍后他也急需要一套自己的班底。
因此他將一部分有能力的人提拔為官軍,融入山東軍中幫他統(tǒng)領整個山東軍。
至于剩下的人馬則編成了親衛(wèi),戰(zhàn)士作為督戰(zhàn)隊使用,而自他成為山東總兵到現(xiàn)在也不過才三個月左右。
這段時間他雖然一直在緊抓軍隊的訓練和磨合,但時間太短了,若是比較起來他山東軍算是各路人馬中實力最弱的一個了。
因此對于清軍他實在是沒有什么把握,哪怕他現(xiàn)在有左良玉所派的五萬人馬以及太原本地守軍助陣。
太原屬于重鎮(zhèn),因此駐扎的守軍算是比較多的了,再加上之前流賊作亂因此招募了一些人馬。
而后又收攏流民,因此到現(xiàn)在各地兵馬加加攏也有近六萬之多,如此一來他麾下的兵馬就有近二十多萬了。
雖然這樣說,但他現(xiàn)在身邊可沒有這么多人馬供他調(diào)動,在如今這種情況其他的小城小鎮(zhèn)不說。
作為主城的太原,以及周邊幾個大城是一定要保住的,因此在他到達太原后便對幾個城池進行了布妨。
太原本地的守軍其中兩萬被他安置在陽曲,剩余人馬則被他安置在了最重要的太原城內(nèi)。
而左夢庚則是被他安排在了清源城內(nèi),只不過此次查探軍由于各方面原因便讓其帶了一部分人馬與他匯合前來。
而他的本部人馬則分布在榆次、徐溝及太谷三城,而且這幾個城市之間相距是比較近的。
若是一個城池受到襲擊,附近的城城便能快速的進行支援,如此幾個城城之間算是形成了犄角之勢。
最重要的是幾個城池若是連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個圓形,而清軍想要繼續(xù)北上則要從他們之間穿過去,而到時便會受到他們多方的夾擊。
另外人數(shù)并不代表戰(zhàn)斗力,反而因為軍隊來自各處再加上之前并沒有合作經(jīng)驗,因此默契什么的就不用說了。
而且因為軍隊駁雜,作為主將領的他想要使臂使指般的調(diào)用各路人馬也難以做到。
最重要的是各路人馬的實力也良莠不齊,其實真要說起來,他現(xiàn)在所面臨的情況其實就是此次各路大軍圍剿清軍所要面臨的情況。
說起來也幸虧昨晚和清軍相遇的時候天色已經(jīng)很晚不適合作戰(zhàn),否則他們現(xiàn)在恐怕都已經(jīng)被擊敗了。
因此今日一早黃德功便召集了眾將領,在一番商議后決定先退入身后的榆次城內(nèi)。
然后以榆次、徐溝、太原、清源和陽曲以及距離范村五十里的太谷,和周邊大小城池碉堡組成阻擋清軍繼續(xù)前進的防線。
因此當多爾袞他們到達明軍營地的時候,便發(fā)現(xiàn)整個營地空空如也,明軍早已離去。
阿濟格等人見此自然是大肆嘲笑了一番,多爾袞見此并未說什么,而是下令大軍繞過前方的榆次城繼續(xù)北上。
退入榆次城的黃德功通過斥候很快得到了這個消息,而后第一時間以飛鴿傳書告知太原等幾個大城的守將,讓他們做好援助防守準備。
而清軍對于這些自然不清楚,他們也無需了解這些,在確認明軍確實退走之后便繼續(xù)北上。
很快便進入了太原、榆次、清源以及徐溝四城的包圍圈,這一路上凡有阻擋的大小堡壘小城盡皆被其攻破,然后屠戮一盡。
期間黃德功、左夢庚等幾個附近城池的將領也曾派兵支援過,但雙方實力太過懸殊。
再加上兵力分散因此難以形成有效的阻擋,而且在互相救援期間,也有救援人馬被清軍埋伏的。
從而導致救援之兵全軍覆沒的,如此一來還未和清軍正面對抗,到現(xiàn)在零零總總的傷亡加起來已經(jīng)有過萬了。
黃德功看著一封封的戰(zhàn)績不由得感到頭痛,他明白這樣下去不行,按理說他所制定的一城受襲其余附近城池立刻進行救援。
整體來說是不錯的,但奈何想法和實際總是會有所偏差,首先一些小城所擁有的兵馬并不算多。
而其城墻也并不算特別的堅固及高大,清軍攻勢兇猛,因此連一兩個小時都堅持不到,更別說等他們救援了。
最令人惱火的是,還有一些人則是貪生怕死,眼見身邊的城池受到攻擊絲毫沒有救援之意。
而且等到清軍兵臨城下之時,他居然立刻棄城而逃,黃德功明白再這樣下去必然不行。
這樣下來別說依托各城作為防線阻擋清軍前進了,他麾下的這些人馬恐怕都會被清軍慢慢消磨掉。
想到這里黃德功當即再次以飛鴿傳輸?shù)姆绞?,告知左夢庚等幾個城池的將領。
讓他們即刻發(fā)兵,然后與他一同從東西南北四面共同夾擊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