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中州崛起

第七十四章 江淮

明末:中州崛起 大幾大 2517 2022-01-29 15:57:59

  廬州城外中軍帳里,李巖考慮了一下廬州知府投降的問題。

  在減少損失與維持戰(zhàn)略中,李巖左右為難。而中軍旅的副旅長石秀提議道:“主公,我覺得咱們還是答應吳元吧。攻城總會有兄弟傷亡,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也是極好的。主公覺得如何?”

  這個話讓李巖覺得眼前一亮,是啊。如果以單純的兵力損失來看,把兄弟們用在野戰(zhàn)上算是更有效率。對于一支軍隊來說,保護好戰(zhàn)士的生命,本來就是最重要的因素。

  “那咱們就答應了那吳元,不過告訴他,咱們只能再等三天,三天內(nèi)他若是沒有動靜,我們就攻城。城破之后,其他人我們都能放過,只有吳元絕不放過!”李巖說道。

  而吳元倒是真的夠賊,得到了李巖充滿恐嚇的回復之后,吳元秘密送來了一個請求。內(nèi)容是四府總兵官劉良佐讓吳元去請求救兵,吳元可以開門,不過那得是他去請救兵的時候。吳元希望李巖同意讓吳元“繼續(xù)請救兵”,至于開了的那扇小門的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好家伙!大明忠臣??!

   7月10日深夜,廬州水西門開了個小口,早已經(jīng)埋伏在那里的第一師從這里沖進了廬州城。而一個火槍排的軍士則護送著一名便衣的官員到了水西門。這里已經(jīng)有一條小船等著。

  “吳府臺,這一路向北,可就辛苦您啦!”送行的石秀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夜色中也見不到吳元是不是羞愧的滿臉通紅,反正他一聲不吭的上了船。船工將船撐離碼頭,小船漸漸消失在夜色之中。

  安慶、廬州二府的失守,傳到了京師。崇禎皇帝在御門聽政氣得說,要是這股逆賊北伐?要是截斷漕運,怎么辦?

  這時奉命拿了劉良佐的求救信沖出城到鳳陽求救兵的廬州知府吳元在奏章上寫到,槍炮流賊兩萬余人死死圍住了廬州。而吳元臨危受命,帶了親兵殺出重圍。殺出重圍的時候,親兵都戰(zhàn)死了,就他一個人前往鳳陽。半路上聽說廬州失陷,劉良佐殉國。

  讀到了這里,崇禎長長的嘆口氣,干脆把奏章扔御案上。攻克廬州的又是槍炮流賊!朝廷為了剿滅李、張,調(diào)動了大量其他地方的衛(wèi)所兵,直接結果就是原本各省的軍隊數(shù)量極大不足。特別是湖廣、河南、陜甘、山西、南直隸江北諸府等明軍幾乎被抽空。這才導致了李巖以高速機動的行軍擺脫了明軍重兵追擊之后,兵鋒所指,城池竟然無兵防守。經(jīng)歷過十幾年的建奴之亂、民變之亂,朝廷財政幾乎在崩潰的邊緣。

  既然劉良佐已經(jīng)殉國了,現(xiàn)在最重要的就是趕緊再任命一名果敢善戰(zhàn)的人為四府總兵。阻擋槍炮流賊的攻勢??蛇@一年多的戰(zhàn)斗打下來,江淮明軍眾將紛紛上陣,又紛紛落敗。崇禎實在是沒看到什么真正能打的將領,就在這位年輕皇帝煩惱的時候,太監(jiān)又送進來一份加急奏章。

  打開一看,卻見是湖廣、四川倆巡撫的奏章:張獻忠突圍了。

  原來張本被圍困,但是利用明軍將佐養(yǎng)寇自重的心思,西走白羊山與羅汝才會合。此時曹威、過天星欲渡江,為明官兵所阻。張獻忠至,與之會合。接著羅汝才與總兵孫應元等戰(zhàn)于興山之豐邑坪,被官軍斬二千三百余級,俘五百余人。羅汝才率其眾逸走巫山,與張獻忠隊伍會合。

  張獻忠又利用四川巡撫邵捷春和楊嗣昌之間的矛盾,集中兵力,猛攻邵捷春防守的新寧。邵捷春根本沒有想到農(nóng)民軍如此神速,官軍一觸即潰。農(nóng)民軍突破新寧防線后,順利地進入了四川。農(nóng)民軍的入川,打破了楊嗣昌的圍剿計劃,并在軍事上也從防御轉(zhuǎn)入了進攻。

  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崇禎覺得腦袋整個大了起來。這時孫傳庭的奏章,請求嘉獎之前壽州保衛(wèi)戰(zhàn)的立功者。

  崇禎眼前一亮,這個陸文昭是信王府邸舊臣,好像是打過薩爾滸之戰(zhàn)的,是個萬歷年間的舉人。他從一個舉人出身的小官升到?jīng)]有實缺的掛名指揮使,靠的就是這戰(zhàn)功。

  令崇禎對陸文昭印象深刻的是,陸文昭從來不隱瞞自己的敗績。因為嫉妒在私下的奏章密信中說陸文昭敗績的官員也不是一個兩個??善麄兯f的有關陸文昭敗仗的確切的消息,都在陸文昭自上的奏章之后的事情。這讓崇禎對陸文昭的評價極高。

  而且陸文昭也數(shù)次寫奏章,分析了戰(zhàn)事失敗的軍事理由與政治理由,包括該如何整頓軍務,以圖強化明軍的戰(zhàn)斗力。崇禎作為皇帝,他是沒辦法把陸文昭的奏章內(nèi)容勒令下面的大員們執(zhí)行。即便是年輕,崇禎可不糊涂。若是這么做,不僅根本沒用,反倒會讓陸文昭成了官場上的眾矢之的。雖然不能從上層給陸文昭任何支持,崇禎卻相當欣賞陸文昭的忠勇。

  思忖了良久,崇禎終于決定,讓陸文昭接替殉國的劉良佐為總兵官。

  此時的廬州府衙內(nèi),總參作戰(zhàn)部部長楊秀清:“咱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徹底占領了廬州、安慶二府,如果進行防御,那就得進攻,進攻是最好的防御。根據(jù)沙盤推演,咱們兵分兩路,一路北上,打到鳳陽之后再回來。另外一路則是西進,進軍湖廣黃州府、繼而進戰(zhàn)漢陽與漢口?!?p>  大伙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習慣,聽命令的視線都落在一副巨大的中國地圖上,看文件的把文件交給別人之后,也開始看向那副地圖。沒人露出欣喜的表情,眾將反倒是臉色陰沉,不樂意的情緒毫無隱藏。

  李巖說道:“既然咱們駐守安慶,并且攻打廬州,想來在江北境內(nèi),往北往東的兩處定然要打。向西進軍也是少不了的事情。只是早打晚打而已?!?p>  “可我們現(xiàn)在也不過是兩萬多人,既要守住大別山、安慶、廬州,還得北上與西進,這兵力根本不足?!北R儁義很含蓄的提出了與楊秀清完全不同的想法。

  李巖微微點頭,“我不妨給大家講,北上是佯攻,嚇唬孫傳庭,讓他不敢動,死死保衛(wèi)中都。”

  林沖接過了話頭,“主公,那你覺得我等現(xiàn)在該怎么安排戰(zhàn)略?!?p>  “我們就要把淮河以南的地方控制住,收上來稅,征得了兵。然后踹了淮河北大營,建成一道淮河防線,讓淮河一帶的明軍不能南下……”

  李巖淡然道,將領中能聽明白的,都用崇拜的目光看著李巖:守江必守淮,以后鐵定的打應天府。聽不明白的將領,則頻頻發(fā)問。而李巖一一解答問題。漸漸的,眾將明白了李巖的想法。

  在這個戰(zhàn)略中,李巖是按照了中國傳統(tǒng)南朝的路子來走。作為大別山、江淮方面的占據(jù)者,李巖的戰(zhàn)略不用考慮西進,或者說西進頂多到漢陽、漢口,所以戰(zhàn)略構架更是簡單的多。傳統(tǒng)南朝的防御體系中的核心就是守江必守淮。在淮河一帶與北方的敵人反復爭奪對淮河的控制權,同時西進、東征,逐次拿下兩湖、江浙、福建、兩廣。最終匯集兵力,實施北伐。

  若是看過關于后世三大戰(zhàn)役的紀錄片,就能非常清楚的理解到這點??勺约翰筷牭奈幕潭犬吘故芟拗疲@些知識對大家來說不亞于天方夜譚。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這時代哪怕是大明、滿清的官員也沒幾個人能夠系統(tǒng)的總結出這樣的戰(zhàn)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