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襄漢

第三十七章 司馬徽的擔(dān)憂

襄漢 淺言淡語 2225 2021-09-27 21:07:54

  棋子被黃承彥扔進炭爐之中發(fā)出了一聲吧嗒的脆響,司馬徽也端起一杯溫好的酒放在口中細細品嘗起來,隨后他似是漫不經(jīng)心地的問道,

  “你方才所言,明日將會邀請眾多與你交好的大賢來府中共同考察冬郎。

  這一點還可以說你是出于愛女之心,故而為了謹(jǐn)慎考量冬郎而為之。

  但你又意欲召集如今在荊州的眾多俊杰明日來府,此舉又是何意呢?”

  黃承彥聽到司馬徽的問話,眉頭不經(jīng)意間揚了一下,他沒有直接回答司馬徽的問題,只是說道,

  “德操不是一向自詡智者乎,何不妨猜上一下吾的用意為何?!?p>  見黃承彥有考教的用意,司馬徽笑著說道,“好,那我便猜上一猜?!?p>  隨后司馬徽漸漸思量起來,但沒有過多久,他就已經(jīng)猜出了黃承彥的用意,他對黃承彥說道,

  “你明日特意召集孔明,士元等俊杰,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應(yīng)是有兩個用意?!?p>  “而這兩個用意,卻都要依據(jù)冬郎明日表現(xiàn)所具體行之。”

  “若冬郎明日表現(xiàn)不佳,你定然不會選擇其為你的女婿。

  但今日異度上門求親令你已經(jīng)意識到,月英親事一日不決,則其他有所企圖之人求親之心就一日不息,

  則將來月英之親事,勢必還會為黃氏帶來更多麻煩。

  故而你想召集眾多荊襄俊杰,就是在冬郎表現(xiàn)不符合你之期望之時,在明日云集的眾多俊杰之中當(dāng)眾選擇一婿,以此來永久斷絕后患?!?p>  在司馬徽說完這點后,黃承彥嘴角帶笑,他舉起酒壺親自為司馬徽倒了一杯酒,然后贊揚司馬徽道,“盛名之下無虛士,德操果真知灼見?!?p>  黃承彥的這番話也說明了,司馬徽以上說的那點并沒錯。

  司馬徽接過黃承彥遞過來的酒,飲了一口后,又繼續(xù)說道,

  “而承彥你的第二點意圖嘛,更為好猜。”

  “若明日冬郎表現(xiàn)足夠讓你滿意,你乃守信之人,必會將月英嫁與其。

  但承彥你又深知冬郎與你黃氏結(jié)親后,本來你黃氏在如今荊州的各種派系中獨善其身,

  但到了那時,縱使你不愿,你黃氏一族從此以后別無他法,只能全力扶持冬郎上位。

  自古以來奪嫡之爭便是最大的權(quán)力之爭,其中風(fēng)險令人膽寒。

  稍有不慎,個人性命堪憂不說,更是會讓一族就此衰敗。

  你為黃氏族長,對此定然憂心良多。

  而如今冬郎雖然位居嫡長,又深受景升寵愛,但其過于年輕,身邊無甚臂助為其黨羽,能夠真正傾盡全力扶保其上位。

  故而在你與冬郎結(jié)親后,你就一定會想著,為冬郎招攬謀臣良將為其羽翼,供其差遣。

  好讓冬郎其最后,能夠成功繼承景升的荊州之主的位子。

  如今在荊州眾多俊杰之中,最負盛名者無過于臥龍、鳳雛二人。

  若冬郎能在明日的宴席上表現(xiàn)卓著,令此二人折服,甘愿奉其為主,那么如此一來,荊州之主之位于冬郎而言,不過是唾手可得之物也。

  至于明日過府的其他俊杰,亦是你為冬郎提前謀劃好的羽翼矣。”

  聽完司馬徽的所說后,黃承彥不禁撫掌大笑,“世人皆贊稱德操為水鏡先生,謂德操知人,但吾今日看來,德操不止知人,更乃知事之者呀?!?p>  被司馬徽猜出了心中所想,黃承彥絲毫不感覺有任何不快。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一點是任何人都難以違背的,乃怕是大名士也是如此。

  更何況自己身為一族之長,更是要對整族的人安危負上責(zé)任。

  黃承彥笑著又為司馬徽斟上了一杯酒,對其說道,“其實我還有一點意圖,不知德操兄能知曉不。”

  聽得黃承彥此話,司馬徽第一次皺起眉頭來,可是思考良久后,他還是沒得出什么頭緒。

  見終于有事能讓自己這位號稱水鏡先生的好友犯難,黃承彥心情大好,他對司馬徽說道,

  “吾最后這一點意圖,其實乃是為了德操你呀。”

  黃承彥的話讓司馬徽更加百思不得其解,他問黃承彥道,“承彥何以有此言?”

  隨即黃承彥為司馬徽解釋道,“荊州才俊無數(shù),而如今在襄陽一地中,唯有三人最負才干。

  這三人分別是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義士徐元直。

  這三人皆有不世出的謀略,莫說在荊楚一地,依吾看來,就是放眼天下俊杰中,能超過這三人的也不過五指之?dāng)?shù)。

  而這三人雖未曾拜德操為師,但德操往日中就甚為欣賞這三人,這三位俊杰往日中也將德操兄視為師長敬奉,

  故而這三人雖與德操無師徒之名,卻有師徒之實也。”

  “俗話說,學(xué)成文武藝,拜于帝王家。

  德操視為弟子的這三人皆是文武兼?zhèn)渲牛虏匐y道希望這三人就這樣一輩子沉浸在田畝之中,泯跡于漢水之邊嗎?”

  黃承彥說完這些后,司馬徽頗有動容。

  “吾明日特意將這三人召至府中,雖是有私心之嫌,但那劉公瑋若真是明主,于這三人而言,那豈不是良臣遇明主,正得其宜乎?”

  見到黃承彥提起此事,司馬徽不得不承認道,“在孔明、士元、元直三人中,士元與元直吾還不太擔(dān)心,唯有那外表儒雅實則內(nèi)心孤傲的孔明,吾是真恐其一輩子懷才不遇矣?!?p>  本來若是說司馬徽口中的諸葛孔明真是大才之人,那如今在這群英爭鳴的亂世,總有出頭一日的。

  但司馬徽為何會擔(dān)心,諸葛孔明一輩子不得志呢?

  因為司馬徽深知諸葛孔明與龐士元及徐元直二人最大的不同便是,諸葛孔明對選擇自己追隨的主公有一個潛規(guī)則,那便是他必須是漢室宗親。

  無論一人是何英主,但若其不是漢室宗親,諸葛孔明也是決計不會投靠的。

  那個被司馬徽成為當(dāng)世大智之士的臥龍,其實內(nèi)心懷抱著一個最不智的想法,

  他想要在這漢室分崩離析的時代,憑自己的才能重新興復(fù)漢室,再造大漢。

  而這一點,必須投靠身為漢室宗親的諸侯才可以做到。

  司馬徽一直看不透諸葛孔明這一點。

  他認為以諸葛孔明的智慧,不可能看不出除非有奇跡出現(xiàn),否則那已經(jīng)崩塌的漢室,又豈是那么容易能夠興復(fù)的。

  但諸葛孔明卻還一直堅持興復(fù)漢室這一點,這讓司馬徽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諸葛孔明這一點卻也讓司馬徽相當(dāng)欽佩,因為他從這一點上看出了諸葛孔明的一種品質(zhì),

  那種品質(zhì)叫,

  雖千萬人阻我,但理想所在之處,我亦可奮不顧身往之,絕不后悔。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