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一陣,劉鐸總算恢復(fù)了一些生氣,語氣沙啞帶著些郁悶的說
“下官謝王爺開導(dǎo),下官剛剛情緒激動,冒犯了王爺,還請王爺恕罪?!?p> 朱由檢也不在意,只要不再尋死覓活的就好。
“哈哈,劉大人不必如此,本王還是第一次開導(dǎo)人呢,如果有什么話說得不對,還請劉大人不要介意啊。至于你冒犯本王,只要你不再尋死,那本王就赦免你吧!
劉大人,你不知道啊,你這一尋死,外面都怎么傳本王的嗎。都說是本王逼死了你,這個罵名本王可背不起啊?!?p> 朱由檢笑著笑著就尷尬的停下了,因為劉鐸就這么看著他,那眼神就像在說‘難道不是嗎?’。
“咳咳,劉大人這是何意?”
劉鐸轉(zhuǎn)過頭,聲音悶悶的說
“下官只是自己一時想不開,才會投河,自是與王爺無關(guān)。”
“好了,好了,劉大人別生氣了,本王知道是自己的錯,昨晚不該說那些話,剛剛勸你的話也說得有些重了,本王給你賠不是。”
劉鐸長出口氣,搖搖頭說
“下官只是在氣自己,王爺說的那些話都是對的,東林黨這些年的所為,確如王爺所說,下官確實又當(dāng)了一次懦夫?!?p> 兩人就這么沉默了下來,良久朱由檢才問
“劉大人想過以后怎么辦嗎?”
“下官不知道,這些年的堅持,到頭來全是錯的,全是被小人所利用,成了禍國殃民的罪臣而不自知,想到這些下官就心如死灰,王爺能給下官指條明路嗎?”
看著劉鐸近乎哀求的眼神,朱由檢想了想說
“這事本王幫不了你,本王只是親王,不能干涉朝政,結(jié)交大臣。路還是要劉大人自己去找,不妨先從眼前做起,做好這揚州知府,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yè)。治理中,去尋找國朝存在的問題,大的問題解決不了,先找那些小的,容易解決的問題,去慢慢改變整個國朝。劉大人要相信,朝中還是會有和你一樣的能人志士的。”
劉鐸起身,對著朱由檢深深一躬。
“劉鐸受教了!”
朱由檢扶起劉鐸,接著說
“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當(dāng)務(wù)之急,是解決劉大人的殺身之禍。京中的情況恨不樂觀,本王估計要不了多久魏忠賢就會下手了。”
劉鐸毫不在意的一笑。
“下官不怕,魏忠賢要下手,就讓他來吧?!?p> 朱由檢一下就有些生氣了,敢情勸了這么久,就這結(jié)果?
“劉鐸!本王給你說這么多,你是一句都沒聽進去嗎!你這樣,本王還真后悔來這一趟!你好好想想東陽公吧!
就你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本王最看不起的就是你和楊漣他們這種人!看不清形勢,只顧蠻干,還處處大義凜然,屠刀來了,引頸就戮,還一副慷慨悲歌的樣子!
看看東陽公,他是怎么做的,劉瑾勢大,東陽公知道不能蠻干,假意依附奉承,承受了多少罵名,保護了多少人。等劉瑾一除,東陽公清正視聽,一掃劉瑾之遺禍,之后急流勇退,毫不戀權(quán)。和東陽公比,你們算什么!
你只看到了現(xiàn)在閹黨橫行,你怎知那些依附閹黨的朝臣,就沒有幾個是在行東陽公之事嗎?!?p> 一番話說得劉鐸面紅耳赤,訕訕地問
“那王爺覺得下官該怎么做?”
“哼!還能怎么做,給魏公公認(rèn)錯啊,本王再替你求求情,讓這事兒就這么過去。”
就這么的,劉鐸被朱由檢逼著,給魏忠賢謝了一封言辭懇切的認(rèn)錯信??粗约簩懗龅男偶瑒㈣I嘆息一聲。
“這封信件一送出去,下官的一身清譽就毀于一旦了啊。”
“行了,別感慨了,想想東陽公。來給本王磨墨,本王給你求求情。”
“哈哈,王爺還是自己磨墨吧,下官要去打理一番,現(xiàn)在這樣太有辱斯文了?!?p> 看著朱由檢目瞪口呆的表情,劉鐸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離開府衙的時候,劉鐸對著朱由檢深深一躬,一切盡在不言中。
回去的路上,徐應(yīng)元好奇的問
“王爺,你給這劉大人說了些什么啊,怎么這劉大人感覺變化這么大呢?”
朱由檢想到他今早的表情,沒好氣的說
“本王是來說死他的,沒想到他又不想死了?!?p> 徐應(yīng)元訕笑的湊過來,討好的說
“王爺,奴婢錯了,奴婢不該亂想,王爺你就給奴婢說說吧?!?p> 朱由檢一把推開他的老臉。
“本王還就不告訴你,讓你一天就知道亂想,還想聽八卦,沒門兒?!?p> 就在徐應(yīng)元一路哀求和朱由檢不耐煩的拒絕中,一行人回到了別院。
最后朱由檢還是滿足了徐應(yīng)元的八卦之心,當(dāng)聽到朱由檢是勸說劉鐸脫離東林黨,給魏忠賢認(rèn)錯時,徐應(yīng)元頓時驚為天人,東林黨的固執(zhí)他可是聽說過的,沒想到居然讓自家王爺說成了,看著手里劉鐸言辭懇切的認(rèn)錯信,徐應(yīng)元對自家王爺那張嘴,那可真是高山仰止。
認(rèn)錯信和求情書當(dāng)天就送了出去,劉鐸的命運也就此改變了。至于朱由檢的求情書怎么寫的,那語氣還是相當(dāng)強硬的,大概意思就是‘給本王個面子,劉鐸既然已經(jīng)認(rèn)錯,那就這么算了,這人本王保了,給本王識趣點,別再來找麻煩。’
不提魏公公收到信時的表情,朱由檢在揚州停留了五日,每日都在劉鐸的陪同下,了解揚州城的真實情況。
看看那些官宦士紳多達(dá)幾百人的作坊,大批的材料貨物從中進出。
看看那些官宦士紳的船,偶爾還有一些掛著王府勛貴旗子的船,如何通過一面旗子,就大搖大擺的通過揚州鈔關(guān),無人敢查。
看看無數(shù)的掛著各色旗子的運糧船,從湖廣順流而下,轉(zhuǎn)入運河去往蘇杭。
看看郊外那些官宦士紳成片的桑林,無數(shù)的奴仆在其中勞作。
這些繁華的景象,雖發(fā)生在大明的土地上,卻與大明無關(guān),朝廷從中收不到一文錢。
只能從那些貧瘠的土地中,從那些辛苦勞作的平民中,去抽取那些賦稅。
當(dāng)南京那邊的消息傳來,朱由檢就懷著復(fù)雜的心情,逆江而上,前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