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三月清明祭

清明祭

三月清明祭 鐵韋 2269 2021-08-03 20:44:35

  清明祭

  鐵韋

  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樹。一土一畦都會成為遠方孤客的想念。

  晉公子重耳懷揣鄉(xiāng)土流亡列國。受盡磨難,在重耳餓得兩眼發(fā)昏頻臨虛幻時,跟隨他一路逃難的國士中,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割股煮湯事主。重耳得勢當(dāng)上晉國國君后大賞有功之人。卻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羞而不爭,默不做聲攜老母離開。居于綿山。晉文公醍悟,遂派人召介為官。介未應(yīng)文公。晉文公遂派人放火燒山以期逼出介子推。

  介子推始終不出,背母焚于林中。文公悔恨悲傷,命定介子推焚身之日。國內(nèi)不得生火,萬民吃冷食。是為寒食節(jié)的由來。幾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承。歷史換了一輪又一輪。而作為一種民族精髓得以傳承下來。

  中國有兩個重要的節(jié)日。都是因氣節(jié)而起。一個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楚大夫屈原投江存義。一個是晉義士介子推堅守個人氣節(jié)不惜焚身??犊论E今天讀起來依然悲壯激昂,捶胸長嘆。我真的欽佩這些舍身求仁舍身存義的仁人志士。感覺這才是民族脊梁,民族真正應(yīng)該發(fā)揚光大的精神。國之有士,民之福君之幸也。

  也許愛讀歷史傳記,古書古文的緣故,我或多或少也沾了一點古風(fēng)。不為五斗米折腰,不為權(quán)貴唱媚歌贊語。在厚黑學(xué)盛行的當(dāng)下。也算是少有的另類吧。

  我的家在洞庭湖平原。那是一方沃土。溝渠湖泊密匝。河流縱橫。物產(chǎn)豐富。是殷殷實實的魚米之鄉(xiāng)。

  記憶中的清明是在谷子下水時季。

  少時家貧。衣疊補丁,食不裹腹。

  大排面的祭祖是不可能的。肚子都填不飽,何來的錢米供奉祖先。過年過節(jié)筒簡單單幾個菜。點上香燭,燒三片錢紙,朝天地國親牌位嗑了響頭。母親在旁喊幾句祖宗保佑平安之類的就禮成了。

  祭祀講究儀式感。講究心誠福至。祭拜時心里萬萬不可誹謗非議的。母親叮囑我們,褻瀆了神靈,會遭報應(yīng)。

  祖宗保沒保佑不知道。反正我就和那年代大多數(shù)同齡人一樣迷迷糊糊地渡過了童年少年時光。也病過,溺水過。但終究是在半饑半餓中長大了?,F(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感嘆生命的頑強。

  每年清明節(jié),抑或是其他重要的日子。村鄰們都是要上街采買一番的。有時帶了家里的雞蛋或蔬菜到街上去賣變幾個錢家用。那時家家都拮據(jù),生活清苦。雞下的蛋除重要節(jié)日重要人等能吃外。

  其余的都是要攢下來賣錢的。一般是走七八里泥路到塞波咀老街去買點黃紙,蠟燭香什么的,都是便宜的,那年代物價平穩(wěn),掙錢雖難,但錢也值錢。幾毛錢就可以買一大疊。母親挎了竹藍子和舅媽一起上街。先是沿家后面的湖走上三五里。而后拐去一條運河岸邊小路。運河是早年開荒立垸的先輩挖拓的。十幾米寬的樣子。運河拐彎的地方有一座木架小橋通向老街。橋面用木板鋪就。五尺來寬。有的釘子松了。不是很牢實,人走在上面。吱吱呀呀地響著。小孩子照例是要跟著去的。每回節(jié)日上街都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大小孩子們一路嬉戲,興高采烈。大人們省吃儉用,總要從衣袋里拿出包著或紅或紫的手帕布巾,拈出些角票分票銀毫子,買幾個法餅。有時還買點杏李桃子。慰勞孩子們。那時的果子真的好甜好香。也許是純天然的緣故。沒人做假,那年月是沒有假貨的。做假會遭到整個社會打擊。反正年長后我再也沒有吃出那種味道。

  黃紙買回來后,我就提著去找我大堂哥。大堂哥名字

  里有個學(xué)字,我就照當(dāng)?shù)氐慕蟹?。喊他學(xué)哥,學(xué)哥大我二十多歲,是大隊上有名的木匠。忠厚一生,為人不玩套路。對我很好。學(xué)哥斜眼看了我拿的黃紙。笑瞇瞇地“又是么子具鉆″。這是學(xué)哥發(fā)明的獨特詞匯,意思是套路事情。我覺得這個詞匯很貼切生活。很是認(rèn)可。

  “具鉆是借個鑿子打下黃紙做冥錢″。

  學(xué)哥轉(zhuǎn)身在他的工具箱里找出了弧鑿。打冥錢只能用弧鑿,因為弧鑿口是半圓的。打在黃紙上才可打出銅錢的樣狀。如果用方鑿打出來的就不像銅錢了,先人收到用不了,會生氣的,先人一生氣,就不保佑后人了。后果是很嚴(yán)重的。到底有無陰間,眾說紛紜。然而農(nóng)村人是信的。耳濡目染,我也是信奉的。這就是宗教的力量。幾千年的傳承,刻進骨子里的信仰。它的效果有時比法律還管用。

  總之在對待祖宗神仙這事上,無人敢作假,唬弄忽悠。

  那時木工師傅每個大隊都有幾個。到了清明節(jié)前后。木工師傅的弧鑿幾乎就沒閑停過。

  我握住弧鑿。右手拿了把小錘熟練的在黃紙上打錢。

  冥錢打好后,母親便用煮得爛熟稀糊的米飯將裁剪好的紅綠紙用竹皮弓著糊個圓球。算是清明球。球是折成褶紋的。很深的皺。球是做什么用的。有老人說是燈籠。用以照亮先人來去的路。

  “不是不準(zhǔn)生火嗎?還做什么燈籠″我連連問駁。

  老人是有些道行“你懂么子。那是寒食節(jié)不生火,咯是清明″

  “清明不就是寒食嗎″我爭辯。

  “鬼扯腿,哪個講的。寒食是寒食,清明是清明。清明在后,寒食在前兩碼事″老人讀過私塾,是老一輩文化人。我雖有腹謗,卻不敢放肆。后來我在書本上知道了這些。老人是對的。我知道我錯了,我欠老人家一個道歉。然而我永遠沒有機會了。老人在一個冬天掉進了水溝里再也沒有醒來,他去了另一個世界。

  準(zhǔn)備好了祭祀品,便是去墳?zāi)沟?,先掛了球紙。點燃香火蠟燭。放掛十八響。十八個小鞭炮,一兩毛錢,很是便宜。再虔誠跪下向先人磕頭三回,整個儀式算是完了。

  零三年在江西工作時,我才感到了清明節(jié)的隆重。所有的廠家是要放假祭祀先人的。做了如粽子一樣的飯團,果子飯,加上菜肴放到墳冢邊。向先人磕頭致禮。

  洞庭湖平原是沒有這套禮節(jié)的。都是掛個紅綠紙球,紙球下吊著一吊紙錢。據(jù)說在陰間的先人就會來取下那吊紙錢。

  過去母親在的時候,我因生計奔忙在外。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是由母親掛球磕頭的。

  去年三月清明節(jié)前后,一場大病母親再沒有起來。從此祭祀掛球之事就由我自己來操理了。母親和早逝的父親合拱住到了一起。

  母親從祭祀者成了被祭祀的人。她和父親就靜靜地安息在那里。旁邊開滿了油菜花。

  母親去了一個很遠的地方。那個地方叫永遠。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