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陽城。城內(nèi)大殿。
夏后姒禹向群臣行禮后,正襟垂拱危坐。自禹建立夏朝,便保留“夏后”部落之名,以“夏”為國號,以“后”代帝君之名。
群臣手持玉圭,叩首拜道:“參見夏后!”
夏禹正色道:“眾位首領(lǐng)請起!”
群臣恭敬道:“諾!”
夏禹道:“眾位首領(lǐng),如今大夏初立,當(dāng)有新歷以利部民。各位可有編撰歷法的人選?”
群臣都是議論紛紛,畢竟編撰歷法可是國之大事。昔日軒轅黃帝文成武備,四海賓服,黃帝觀天地之象,以斗轉(zhuǎn)星移觀天文,命容成子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fā)斂,起消息,正閏余,述而著焉,乃成黃帝歷。如今夏朝初立,便要實行新歷,談何容易。
“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此乃軒轅黃帝定黃歷之法,夏后不可輕易也。”一個鬢發(fā)染霜的老首領(lǐng)叩首道。
這時一個年輕首領(lǐng)上前行禮道:“老首領(lǐng),昔日軒轅帝有黃帝歷,顓頊帝有顓頊歷。如今我夏后共主一統(tǒng)九州,天下歸附,萬民敬仰,諸侯朝見。豈能再以昔日歷法以理邦國之民?”
群臣之中有人點頭稱是,但還有一些舊臣并不認同。
一個年老瘦削、顴骨高聳的首領(lǐng)一臉嚴肅,道:“夏后,軒轅黃帝所創(chuàng)黃帝歷是合天干地支之?dāng)?shù),不知夏后可愿聽老臣聒噪?”
夏禹躬身行禮道:“虞疆首領(lǐng)乃舜帝同族,但說無妨,夏禹定躬身靜聽。”
虞疆正色道,“天地如長木縱橫,天有十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有十二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主風(fēng)雨陰晴晦明,地支主霜露冰雪霧墑,干支交合,六十一甲子,循環(huán)往復(fù),演化無窮。天干者,太陽之輝,以養(yǎng)萬物。甲破殼,乙抽芽,丙生葉,丁抽條,戊茂盛,己抑起,庚結(jié)果,辛新成,壬潛伏,癸萌芽。地支者,坤地之象,以合人事。地支分六陽六陰,子、寅、辰、午、申、戌為陽,丑、卯、巳、未、酉、亥為陰。子時夜半,丑時雞鳴,寅時平旦,卯時日出,辰時朝食,巳時隅中,午時日中,未時日央,申時夕食,酉時日入,戌時黃昏,亥時人定。此天干地支之歷法,觀于天地,通于人事,豈能廢乎?”
夏禹拱手長拜道:“此天干地支之法,洞徹幽冥,燭照海內(nèi),吾夏之朝,自當(dāng)繼之。只是如今我大夏初立,邦國之內(nèi),歷不互通,實需新歷以安邦國之民?!?p> 這時,司徒子契拱手道:“夏后,臣子契有事稟奏!”
夏禹見是司徒子契,忙道:“子契大人請講!”
子契上前,面對群臣道:“昔日顓頊帝在世之時,吾與弟實沈處曠野之中,兄弟不睦,互有干戈。帝怒之,遷吾于商丘,主管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管參星。堯帝即位,以吾為火正,司掌火星,封地為商?;鹫?,配食火星。吾日夜觀測,漸悟火星運行之理。建辰之月,火星在南,則令民放火燒荒。建戌之月,火星伏日,夜不得見,則令民在家燒火,禁放明火。故火種世代相傳,經(jīng)久不滅。敦明火德,光照四海。后吾與部民建閼伯臺,以觀星辰,測陰晴風(fēng)雨,知年成歲收,以火紀(jì)時,始創(chuàng)火歷。大火星,心宿也,在中最明,以為侯主,則四時皆明。如今大夏方興,吾愿編修火歷,以為夏歷,造福華夏?!?p> 這時,皋陶捋須上前道:“子契大人之火歷固然精微,不過昔日東夷之火歷,豈可當(dāng)今日之夏歷?”
子契變色道:“皋陶,你此言何意?”
皋陶不卑不亢,神色自若,道:“皋陶不才,試與夏后與眾位首領(lǐng)一辯火歷。昔日火歷觀大火星運行以安農(nóng)事,分四時八月,合三百六十日。子契大人,是否屬實?”
子契道:“不錯!”
皋陶接著道:“火歷觀大火星運行,以明四時八月。大火昏見東方地平,為火歷正月春分;大火昏見東方半空,為火歷二月立夏;大火昏見南中天時,為火歷三月夏至;大火昏見西方半空,為火歷四月立秋;大火昏見西方地平,為火歷五月秋分;大火晨見東方半空,為火歷六月立冬;大火晨見南方中天,為火歷七月冬至;大火晨見西方半空,為火歷八月立春。春耕放火,秋收納火,以保火種延綿。天地有陰陽二氣,寰宇有日月運行?;饸v知陽火而不知風(fēng)雨,知火種而不知雨墑。無節(jié)氣物候,無平閏晦朔,疏而不密,略而不精,實難推行四海而皆準(zhǔn)也!”
子契心雖不甘,仍向皋陶拱手道:“皋陶首領(lǐng)高談闊論,想必定有新歷之法!子契愿洗耳恭聽!”
皋陶覺察到子契不滿之意,忙道:“皋陶不才,只是就事論事,司徒切莫縈懷!皋陶只曉刑法政事,歷法精研遠不如司徒大人!”
子契聞聽此言,才面色緩和,回到群臣行列。
皋陶接著向夏禹拱手行禮道:“夏后,臣皋陶舉薦一人,可與伯益首領(lǐng)共創(chuàng)新歷?!?p> 夏禹問道:“不知皋陶首領(lǐng)舉薦何人?”
皋陶道:“此人名為豎亥。豎亥本舜帝時測師,其人高大健行,猿臂長足,身高九尺,一跬五尺,一步一丈。故舜帝命豎亥測華夏輿圖之?dāng)?shù)。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自東極至西,合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遍游四方,通曉民情,更觀日月天象,明陰陽變化,知夷夏之別,悟萬物之理,近年來日夜整理,編撰一部新的歷法。此新歷上合天干地支,下分四時二十四節(jié)氣。歲有四時,月有二氣,年有正閏,月有朔望。明日月運行,合春耕秋收,知風(fēng)露雨雪,啟生民農(nóng)事,光照八荒,恩澤四海,足以通行吾大夏邦國。”
夏禹大喜道:“眾位首領(lǐng),意下如何?”
群臣聽罷,皆道:“此新歷合天時民意,當(dāng)可推行?!?p> 夏禹闊步走到殿前,道:“傳吾后令,命豎亥、伯益修訂新歷,虞疆、子契、皋陶協(xié)訂。待新歷成,命為夏時歷,華夏邦國,皆遵行之?!?p> 群臣叩首道:“謹遵夏后命!”
是年十月,夏歷修訂完成,夏禹下令推行華夏部落聯(lián)盟各個大小邦國。華夏部落諸侯皆宗夏,令出如一,民心咸同。
夏禹有感皋陶輔助治水、推行刑教、協(xié)訂夏歷之功,召集夏后氏部落首領(lǐng),決心禪位皋陶。皋陶五讓天下賢者,后稱疾不出,隱居荒山。
夏禹二年,皋陶薨。
夏禹三日不飲不食,神如槁木,不住對著皋陶隱居之地的方向嘆息。夏禹想起當(dāng)年堯帝讓賢許由、巢父之事,嘆道:“皋陶,賢人也!于民有功,不貪高位,不慕賢名,淡泊從容,功成隱退,真圣人之行也!”于是,便命伯益為政官,總理朝政。
夏禹五年,巡狩,會諸侯于涂山。諸侯朝見,皆稱臣納貢,盟誓同心。
涂山會盟之后,夏禹繼續(xù)向南巡狩,遇見一條大江,江闊數(shù)十丈,深不見底。幸好有一條大木舟經(jīng)過,夏禹便帶兩個隨從登舟渡水。舟中有六七人,多是當(dāng)?shù)匾鶃矶珊拥陌傩铡O挠泶藭r巡狩,穿著粗布衣裳,戴著蓑笠,舟中人只覺此人莊重從容,凌然生威,也不敢多言怠慢。夏禹便端坐在舟中,眺望江面,但覺遠山疏影,霧氣蒙蒙,隱隱有下雨之兆,霧氣之中恍惚還有龍形騰躍,傳出陣陣龍吟之聲。木舟似乎被莫名的力量掀動,在江面上下顛簸。
“不好!是江龍負舟!”有人高聲喊道。
這時舟頭和舟尾同時一陣劇烈抖動,左右顛簸,濺起水花數(shù)尺。
“???是二龍負舟!若是單龍,尚能僥幸活命!二龍負舟,真是前有強敵,后有追兵,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無路可逃!”
舟中人都大驚失色,慌張不已,不知該如何是好。船夫也停住劃槳,抱頭蜷縮在船頭,身體不住發(fā)抖。夏禹的兩個隨從也匍匐在舟中,從兩側(cè)護住夏禹。
只有夏禹神色不變,從容自若,垂手穩(wěn)坐舟中。
江面水氣彌漫,浪濤滾滾,龍吟之聲在眾人耳畔回響,更讓人膽戰(zhàn)心驚,難以平心靜氣。
“各位,聽我一言,先不要驚慌!安心坐下!”夏禹淡淡道。
“你是誰?我們憑什么聽你的?”
“哼!就是!大白天戴個斗笠,裝什么隱士高人!你要真有本事,就快降服這兩條江龍!”
“嘿,我看他是腿腳不方便才動彈不得,要不他估計早就跑了,還會在這里說風(fēng)涼話?”
“住口!”兩位隨從喝道,正要上前,被禹揮手制止住。
“哎,看看,他還帶著兩個幫手,定是大有古怪!哎……哎……”
一個船客還未說完,便覺腳下劇烈一震,他身子便凌空飛出數(shù)丈,跌落在江心。他伸手亂舞,只是白白喝了幾口江水,神情極為狼狽。
“快……快救我……”他的聲音已有些微弱。
這時,夏禹從船上找到一條草繩,向剛才嘲諷他的人扔去。
那人眼見草繩扔來,如同見到救命稻草一般,死死抓住,再也不肯輕易放開。
夏禹命兩位隨從用力,才將那人救上船來。
卻是那人喝了一肚子的江水,有人忙去壓他肚子,只見他嘴角汩汩流出江水和涎水來,翻著白眼,圓鼓鼓的肚子跟著一起一伏地抖動。
過了小半晌功夫,那人才醒轉(zhuǎn)過來,眼睛也有了幾分神采,忙轉(zhuǎn)向大禹,跪地叩首道:“多謝恩公救命之恩!小人有眼不識泰山,當(dāng)真是胡言亂語,我自己摑嘴!”說著便真掄圓胳膊打了自己幾個響亮的耳光。他見夏禹沒有反應(yīng),正待要再打,被大禹一只黝黑健壯的大手捉住胳膊,這耳光就再也扇不下去。
夏禹將他的胳膊緩緩放下,道:“江上風(fēng)大,你先坐下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