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正是萬物復(fù)蘇、鳥語花香的季節(jié)。經(jīng)過幾個月的籌備和練兵,大禹已將召集夏后氏十二個部落士兵訓(xùn)練得井然有序,他們軍紀(jì)嚴(yán)明、斗志昂揚,都渴望早日劍指江漢、平定三苗。
大禹將諸侯軍列陣蒲坂城外的夏師校場,請軍中大祭司用龜甲占卜。
大祭司在校場前燃起一堆烈烈篝火,篝火飄動的煙氣如霧氣一般,宛如一道藍(lán)色的云龍盤旋而上。大祭司口中念念有詞,將一塊龜甲扔進(jìn)篝火之中,祭司仍然口中念念有詞,圍著篝火跳舞。過了半晌功夫,大祭司從通紅的炭火之中將龜甲夾出來,恭敬地放在校場的一塊石案前。只見龜背甲裂出三道裂痕,三道裂痕從“伐三苗”三個倉頡鬼哭體的大字旁穿過,如同三條河流的紋路。而三條紋路又都從龜尾處發(fā)源。
大祭司捧著龜甲,向天跪拜,道:“神兮靈兮,佑我華夏。吉兮瑞兮,諸事可成。”言畢,向天叩首九次。
大禹和夏師眾人都跟著跪拜九次。
大祭司起身,雙手捧著龜甲,轉(zhuǎn)身面對眾人,道:“卜伐三苗事,吉!”
夏師威聲動地,高聲道:“吉!吉!吉!”
禹也闊步登上校場高臺,拔劍高聲道:“濟濟有眾,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對諸群,以征有苗?!?p> 夏師皆道:“喝!喝!喝!”
大祭司走到大禹身旁,道:“攝政君,臣有一言,要告知攝政君!”
禹恭敬道:“祭司請講!”
大祭司附耳道:“前腿主落為定數(shù),貴人常逢龜尾中。愿攝政君思之?!?p> 大禹拱手道,“祭司所言,禹謹(jǐn)記于心。”
說罷,禹轉(zhuǎn)身面向夏師士兵,道:“夏師的弟兄們,如今三苗為禍,割據(jù)江漢。昔日堯帝征三苗于丹水,流三苗于三危。舜帝服三苗于云夢,布德澤于九江。奈何三苗兇頑,不尊帝命,屢犯華夏,擄我子民。今日,我輩當(dāng)替天行道,平定三苗,鏟除奸兇,安我華夏!”
夏師士兵皆道:“諾!諾!諾!”
正是長風(fēng)浩蕩,河山永蔚,萬里無云,陽光和煦。禹騎著一匹青驄戰(zhàn)馬,率領(lǐng)夏師十八路諸侯,浩浩蕩蕩地向有苗氏進(jìn)軍。
大禹此次遠(yuǎn)征三苗,因皋陶年老告病,需要靜養(yǎng),不能隨軍遠(yuǎn)征,便只帶伯益、后稷、應(yīng)龍等人。伯益深知此前華夏部落與苗蠻部落的數(shù)次交鋒,便建議大禹避實擊虛,繞開三苗重點防范的丹水和云夢,從西路繞道進(jìn)軍。大禹深思熟慮多日,最終采納伯益意見。
大禹下令命后稷、石明統(tǒng)率三千士兵仍沿著丹水路線行軍,夏師主力則由禹、伯益、應(yīng)龍率領(lǐng),沿著淮水,從西繞過桐柏山,避開三苗防守嚴(yán)密的丹水地域,直插荊州腹地。夏師連克應(yīng)城、天門,轉(zhuǎn)戰(zhàn)漢江,直逼荊門。
三苗首領(lǐng)有苗氏猝不及防,他原來以逸待勞,想要在丹水設(shè)伏的計劃完全被打亂。等到禹率夏師攻下天門,大軍逼近荊門,他這才反應(yīng)過來,忙抽調(diào)三苗部落的精兵強將支援荊門。而這也減輕了后稷、石明東征軍的壓力,他們率軍西進(jìn),準(zhǔn)備繞道與夏師主力會合。
大禹率領(lǐng)夏師來到荊門,便覺荊門風(fēng)物與華夏部落不同。荊門群山萬壑,江流九派,高林寒樹,煙波浩渺。山間有清泉飛瀑,猿猴蕩藤,更有鳥鳴上下,更顯山谷幽深。
不多時,夏師已到一處碧水湖前,只見碧波潺潺,潭影悠悠,一位頭戴蓑笠的中年男子正坐在一處飛瀑前垂釣。
中年男子凝氣屏息,全神貫注,只盯著那根翠竹釣竿下的釣鉤。
飛瀑濤聲如雷,浪花如亂瓊碎玉,濺出萬點水花,儼然一派朦朧如紗的霧氣騰騰。
大禹望著身披蓑笠垂釣的中年男子,怔怔出神,似乎在思考什么事情。
這時,只見中年男子的魚線抖動幾下,似乎要向下沉。中年男子也不慌忙,也不著急拉動釣竿,等魚竿那頭又掙動幾下,濺起幾圈水花漣漪。他這才用力將翠竹釣竿往上一挑,一條六七寸長的青鯉便隨之出水。
這中年男子用手撫摸一下青鯉的背脊,輕聲嘆道:“游遍五湖風(fēng)波惡,碧波垂釣意如何。一蓑煙雨江湖路,魚兮魚兮奈若何?!?p> 說罷,他解下那條六七寸長的青鯉,輕輕一拋,青鯉便又游入碧潭深處,轉(zhuǎn)瞬便沒了蹤跡。
望著青鯉入湖,他放聲長笑,道:“魚兮魚兮奈若何,又入碧潭隱風(fēng)波?!?p> 大禹見狀,令夏師原地休息,上前拱手道:“先生垂釣飛瀑之下,寒潭之間,雅興高致,令人仰慕。不知先生名姓?”
中年男子轉(zhuǎn)身細(xì)細(xì)打量著大禹,冷笑道:“汝本華夏人氏,何故來我三苗?莫不是也來揮竿垂釣,烹吾魚民?”
伯益聞言怒道:“你是什么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敢沖撞我華夏部落的攝政君?”
大禹忙擺手止住伯益,拱手行禮道:“禹確是華夏之民。此行只為攘除三苗奸兇作亂之輩,絕不殃及無辜百姓!”
中年男子道:“好。那汝看碧潭之中,何者為黑,何者為白?”
大禹望向碧水寒潭,但見寒波澹澹,碧水潺潺,只見幾道魚影游動,卻瞧不清蹤影。他正要如實相告,忽然余光瞥見潭邊兩個字:
龜尾。
“龜尾?”大禹心中暗念這個名字,忽然想起臨行前大祭司附耳叮囑他的兩句話:
前腿主落為定數(shù),貴人常逢龜尾中。
“龜尾?莫非就是這‘龜尾湖’?那眼前這個煙波釣叟就是貴人嗎?”禹心念至此,便躬身行禮,念出這兩句卜辭,“前腿主落為定數(shù),貴人常逢龜尾中。”
聞聽此言,那位身著蓑笠的中年男子又驚又喜,連跑帶躍,將翠竹竿一擲,那翠竹釣竿在空中“嘶嘶”呼嘯兩聲,便沒入山林之中。
“敢問尊駕,可是禹公?”中年男子拱手上前行禮道。
大禹還禮道:“豈敢豈敢!禹不過一介平民,得帝君抬愛治水理民。禹公之名,實不敢當(dāng)!”
中年男子笑道:“哎,禹公已為攝政君,當(dāng)此公字有何不可?何況此公非人臣王侯之公,乃一心為民之公!禹公不必推辭!”
大禹聞聽此言,只得接受,并還禮稱謝,并問道:“還未請教先生名姓如何稱呼?”
中年男子摘去頭上斗笠,笑道:“我名姓方,因出生在溪邊,故取名單字一個‘溪’。先祖乃是堯帝時隱士姓方諱回,后我族人隱居林泉,不問世俗之事。我本一介鄉(xiāng)野村夫,喜好游歷山川,好管不平之事??商煜虏黄街氯缫安?,除之不盡,徒增煩惱,后自添一個‘隱’字,世人便喚我‘溪隱子’。我隱居此山林之間十?dāng)?shù)年,不過饑食果蔬,渴飲山泉,寒來生火,閑來垂釣而已。”
大禹道:“禹見過溪隱子先生。實不相瞞,禹臨行之前,祭司贈我兩句卜辭。禹思索多日,不解何意。直到方才先生問我碧潭之中魚之黑白,我瞧見潭邊青石所書‘龜尾’二字,才知今日得見貴人?!?p> 方溪隱拱手道:“禹公所言,折煞草民。我方才所言,不過一探虛實。若是愚頑兇惡之輩,定會以為我嬉笑嘲弄于他,或是口出惡言,或是橫戈相向。而方才禹公不嗔不怒,認(rèn)真思索,可見正是心懷天下百姓的賢主。三苗百姓若得禹公,正如枯木逢甘霖,恰似寒霜遇晴陽。”
禹正色道:“三苗酋長有苗氏兇頑貪虐,自負(fù)好戰(zhàn)。這些年我華夏部落因治理洪水和平定共工之亂,無暇顧及三苗。有苗氏便忘記丹水之?dāng)『驮茐糁耍招薷曛萍?,多次越過邊界,侵?jǐn)_擄掠我華夏部民。此前舜帝以寬厚為念,未予深究??扇缃裼忻缡喜粌H未懸崖勒馬,反而以為我華夏部落軟弱可欺。正是以怨報德,以仇報恩。我此行奉舜帝之命,正是要鏟除有苗氏這等奸兇之輩,還我華夏和三苗一個太平!”
方溪隱道:“禹公所言極是。三苗自丹水之戰(zhàn)與云夢之役后,百姓便知華夏強大,不愿再起刀兵??捎忻缡弦蛔鍎萘姶螅?lián)絡(luò)其他幾個部落,一直妄圖擊敗華夏部落聯(lián)盟,稱霸中原。此等行徑,正是逆天黷武之舉,實乃天下之禍根!”
禹拱手道:“不知先生可有平定有苗氏之良策,助我夏師攘除奸兇!”
方溪隱沉思一會兒,踱步道:“良策倒談不上,但我知曉這有苗氏部落有‘三兇’,若禹公能消除此三兇,便可平定三苗!”
禹有些疑惑,問道:“不知是哪‘三兇’?”
方溪隱道:“三苗有句諺語,‘三苗之地有三兇,瘴氣毒蛇藤甲兵’。三兇之中,最難防者為瘴氣,尤其是北方人,初到瘴林,便渾身酸痛,上吐下瀉,水米不進(jìn),筋骨消瘦。毒蛇也是遍布山林,稍有不慎,便會被毒蛇咬中,一旦被咬,不消三刻便皮肉發(fā)黑,毒發(fā)身亡。當(dāng)然,前兩兇還能預(yù)防躲避,若是遇上有苗氏的藤甲兵,任憑刀砍斧剁,戈擊箭射,都是毫發(fā)無傷,那才真是上天無路,入地?zé)o門?!?p> 夏師士兵聞聽此言,都是面面相覷,感嘆這三苗之地的兇險。禹的眉頭也是漸漸皺起,雙目如潭水一樣望向遠(yuǎn)處霧氣繚繞的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