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6日
就在一周前,菏桐給我打來電話,說他們已回到了地球,并約我繼續(xù)出游,我想起上次去安陽時沒能看到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因其已被收藏到了國家博物館,就想進京看看它,同時還可順便在京游覽一番,故提議進京游玩,并取得了菏桐他們的同意。今天我們即是去往那里。
8時30分許,我們準時在老地方會合。好友久別相見自是一番寒暄與調侃,愉悅之情溢于言表。我們已經很熟了,甚至很多時候我都不把他們當做是外星人,而當他們是和我一樣的人了。
上船后,也來說:“我建議咱們在京游玩2天,今天可去故宮,明天去國家博物館、頤和園,只是明天的時間安排較為緊張?!甭犃艘瞾淼慕ㄗh,我們均表示了贊同。
飛船瞬間就到了目的地,繼之降落于一無人處。待下了船,我們來到公路,再打車來至最近的一處地鐵站,然后上了八通線的地鐵列車。列車開行后,我發(fā)現是運行在地上,直到列車到達四惠站后我們轉乘2號線前往天安門東站,列車才轉入地下運行。我問也來為何地鐵列車會在地上運行,也來說道:“地鐵是地下輕型軌道列車,與城市中高架橋上的輕軌列車為同類,只要條件允許,它們當然都可以在地上運行了,這兩種輕軌列車統(tǒng)稱‘地鐵’?!?p> 到了天安門東站,我們下車后依指示牌指引上到地面,再隨長長的人流排隊等待安檢后進入天安門廣場。終于,我們順利通過安檢后進入了廣場,此時晴空萬里,感覺舒適。
站在廣場環(huán)望,我發(fā)現最為耀眼的就屬天安門城樓了,雄偉的天安門城樓以其無與倫比的建筑樣式及所處的正北中心位置,眾星捧月般統(tǒng)領著美麗的廣場,真的是有天下第一的氣概。
當來到天安門前,也來說:“天安門,位于長安街、皇城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4.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天安門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建成于明永樂十九年(1421),它的最初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蒯祥。天安門曾歷經數次毀建。清順治八年(1651),清世祖福臨下令在原廢墟上大規(guī)模改建,并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F在的天安門是1969年動工,按原尺寸(比原建筑高了83厘米)和樣式重建的。
“天安門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它背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外,還與天安門廣場當今所處的政治地位有極大關系,它是天安門廣場昂起的頭,而天安門城樓下的金水河、金水橋、石獅子、華表等附屬建筑為其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注釋。
“天安門城樓前金水橋南北兩側有2對威風凜凜的石獅,城樓內外各有1對挺秀的華表,城樓前碧波粼粼的金水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這些都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的原物。天安門城樓內外的華表連同須彌座高達9.57米,上面刻有盤龍和云朵,頂端承露盤蹲坐著石獸犼,天安門外面的石犼面朝南,朝向宮外,里面的石犼面朝北,朝向宮內,意為關注皇帝的出入行蹤,犼頭向內的,是希望帝王不要久居深宮不知民間疾苦,要經常出宮體察民情,它的名字叫‘望帝出’,犼頭向外的,寓意皇帝不要久出不歸,要快回到皇宮來處理朝政,它的名字叫‘望帝歸’。城樓下的5座金水橋與城樓的5個券門相匹配,原是供皇帝、宗室王公、三品以上級官員出入,此外還有2座金水橋位于太廟、社稷壇,即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供三品以下級官員和其他需要進出皇宮的人出入?!?p> 聽了也來的解說,我似乎有了更深的領悟:眼前的石獅、華表、金水河、金水橋與天安門城樓渾然于一體,標示了中國古代建筑與天安門廣場及周邊的現代建筑相融合,貫通古今,承前啟后,使之愈發(fā)光耀照人。
不過,我看到天安門兩邊沒有城墻,就問也來:“天安門既是皇城的大門,那它兩邊為何沒有城墻呢?”
也來說道:“這確是個問題,要想知道答案,就需說一下明清時期京城墻和城門的歷史布局及演變史。明成祖朱棣最初營造京城的時候,城市平面規(guī)劃為三重:京城、皇城、宮城,最外圍是京城,內有皇城,宮城則在皇城里面。京城共有9座門:東墻2座門,為東直門、朝陽門;西墻2座門,為西直門、阜成門;北墻2座門,為安定門、德勝門;南墻3座門,為正陽門(前門)、崇文門、宣武門。清時,京城的最高軍事首長被稱‘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安全保衛(wèi),其名稱即源自京城的這9座門。皇城東南西北各開一門,其南邊為天安門,北邊為地安門,東邊為東安門,西邊為西安門,除天安門外,其他3座門及皇城城墻都在1913年后被陸續(xù)拆除了。宮城,即今故宮博物院,其南門為午門,北門為神武門,西門為西華門,東門為東華門。明嘉靖年間,在京城之外修有外城,但只修了南墻和東西墻的各一半,工程并沒最后完成。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因修地鐵,大規(guī)模拆除了城墻和城門,只剩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德勝門箭樓等古建筑得以保留?!?p> 賞覽過天安門,我們通過了金水橋及天安門城樓下的券門,但眼前又現出一道與天安門形制相同的門,其樓額上寫“端門”,見此,我忙問也來:“剛才是天安門,現在又是端門,怎么這么多門?。俊?p> 也來說道:“這源于‘三朝五門’的門殿制度,是封建社會宮殿建制的典型方式,《周禮》中就有記載,并被后世歷朝歷代所沿用。依《考工記》所述,宮殿布局前為宗廟、社稷,中為朝廷,寢宮當在其后,其排列與殷墟基本一致。五門是指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原址在現在的天安門廣場中軸線上紀念碑南側一帶,在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被拆除了。端門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p> 過了端門,就看見午門了,二者之間有廣場相連。
我們來到西邊的售票窗口前排隊買票,其間也來說:“故宮過去被稱為‘紫禁城’,‘紫’,意為帝王居所,古代天文學說認為,紫微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變,是天帝的居所,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禁’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閑雜人等不準來此。
“午門是清代紫禁城的正門,位于紫禁城南北軸線,因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所謂‘推出午門’指的就是此門,但這里可不是斬首的地方,斬首是要押往柴市或菜市等地刑場處決的,且明清時期這里是極為森嚴之地。午門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huán)抱一個方形廣場,東西城臺上各有廡房13間,從午門門樓兩側向南排開,形如大雁展翅,因此被稱‘雁翅樓’。在東西雁翅樓南北兩端各建有重檐攢尖頂闕亭,再加上午門門樓,宛如三巒環(huán)抱,五峰突起,俗稱‘五鳳樓’,氣勢異常威嚴、肅穆。午門有5個門洞,正面是3個,還有左右各1個掖門開在東西城臺里側,從午門的背面看就是5個了,故有‘明三暗五’之說。午門最中間的門和與之相連的路平時只有皇帝才能走,除此之外,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走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出一次,故此路被稱‘御路’。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左側門,宗室王公出入右側門,左右掖門平時不開,皇帝在太和殿舉行大典時,文武百官才由掖門出入。包括天安門、太和殿等在內的各門、橋、石階、殿門,它們進出的規(guī)定同午門是類同的。在午門門樓左右的2座闕亭內設有鐘鼓,皇帝祭祀壇廟出午門鳴鐘,皇帝祭祀太廟時擊鼓,皇帝升殿舉行大典時則鐘鼓齊鳴?!?p> 買了票,我們就去午門前排隊等候進入,等進入時已是10時多了。
進了午門,里面是高墻闊院,院內沒有植樹,而眼前又出現了河流,其上亦有5座精美的石橋,河對面稍遠處則現出一道氣勢非凡的門。
也來說:“故宮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是無與倫比的杰作,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是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四年(1406)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落成。朱棣是通過‘靖難之變’后取得皇位的,他將京城從南京遷到這兒是因為他在未即位時作為燕王就被封在這里,這里對他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好處,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鞏固北部的邊防。在朱棣時期,南京仍是名義上的首都。故宮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外圍有10米高的城墻及寬52米的護城河環(huán)繞,城墻四角建有精美的角樓。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500年間,明清兩代共有24個皇帝在故宮里生活過。故宮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為后寢。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后寢是以乾清、交泰、坤寧這后三殿,及東西六宮、御花園為中心,外東路、外西路的建筑為主,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后宮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此外,在午門外東側是皇帝祭祖的場所太廟,也就是皇室的家廟,不過奇怪的是太廟從未發(fā)生過火災,且它比太和殿還要高大;在午門外西側是祭社稷的場所社稷壇,也就是俗稱的土地廟,‘社稷’因此用來代表國家的含義,社稷壇上的‘五色土’取自于全國各地。故宮曾歷數次焚毀和重建。故宮現為故宮博物院所在地,館藏文物超過180萬件。
“這里是太和門廣場,面積有2.6萬平方米,對面的門就是太和門了。眼前這河是內金水河,它自西向東蜿蜒流過太和門廣場,因西方屬金,金生麗水,故稱‘金水河’,河上的5座漢白玉石橋就是內金水橋了。內金水河像一把弓,上面的5座橋像5支箭,據說其代表著‘仁、義、禮、智、信’,朝廷將這5支箭射向了全國。內金水河不僅是故宮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滅火的主要水源,同時還起到了點綴景觀的作用,使太和門廣場在雄渾中不失秀美?!?p> 聽也來說罷,我們即過了內金水橋走向太和門。太和門前有一對銅獅子,特別醒目,等來到獅子近前時,我才發(fā)覺需要仰視它。
在太和門前的石階中間有大塊兒的漢白玉石雕,上面刻有龍、云、山、水等圖案,此刻旁邊恰有導游正給游客講解:“上朝時,皇帝乘坐的轎子在中間的石雕上面抬過去。石雕上刻的龍、江崖、海水等圖案寓意為‘真龍?zhí)熳右唤y(tǒng)江山’?!?p> 進了寬敞的太和門大廳,我看見有導游圖免費領取,就取了一張。
走過太和門,我們面前出現了由高墻、殿宇等圍起的更大的一處廣場,這里依然沒有植樹,其前方正中有座十分高大的殿宇,我想那一定就是太和殿了。
也來說:“這是太和殿廣場,面積有3萬多平方米,能容納上萬人朝拜慶賀。廣場中軸線上的建筑物就是著名的太和殿了,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紫禁城正殿,初建成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后屢毀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筑,坐落在高8.13米的三層高臺之上,面積2377平方米,高35.05米,每逢雨季,高臺欄桿下的石雕龍頭會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太和殿明代時稱‘奉天殿’,后改稱‘皇極殿’,清代順治二年(1645)改今名,‘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太和’,太和的觀念是上古天人合一觀念的延伸,強調了君臣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民族之間的和諧。因太和殿和太和殿廣場是用來舉行大典及其他重要活動時的場所,所以實際使用的次數相對較少,如在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派將出征、皇帝接受朝賀等活動時會被使用,而皇帝上朝,謂之御門聽政,明代是在太和門,清代是在乾清門。
“在太和殿前的平臺上,東有日晷,西有嘉量,另有銅龜銅鶴各一對及4只大銅缸。太和殿的屋脊上有個高3.36米的大吻,往下還有11個垂脊異獸,在中國古代,異獸的數量越多,代表殿宇的等級越高。大殿全靠72根直徑1米的大柱來支撐。殿內的用紫檀木制成的金漆雕龍座椅是金鑾寶座,其周圍立有6根蟠龍金柱,金碧輝煌,從而將金殿的重心集中到了此處。這6根蟠龍金柱支撐了上面的藻井,藻井當中雕有蟠龍,龍口中銜有軒轅鏡,‘軒轅’出自于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軒轅星,意為‘軒轅黃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建此藻井,一是為了表示當朝的皇帝才是正統(tǒng)繼承人,二是起到了鎮(zhèn)火的作用。寶座上方匾額寫有‘建極綏猷’,為乾隆帝御筆,不過該匾額是復制品,原件已遺失了,‘建極綏猷’的意思是:天子有上對皇天和下對黎民的雙重使命,既要順應皇天建立法治,也要順應黎民而符合大道。殿內地面鋪設有潤如墨玉的金磚,金磚產自蘇州郊外,是用泥土燒制的地磚,敲之其聲如磬,據說明朝時每塊金磚的造價為1兩黃金,其制造過程繁復,每塊金磚需2年的周期才能最終制成,現在太和殿內的金磚是清康熙年間鋪設的。殿內的地平床高6尺多,金鑾寶座即坐落其上,寶座后設有屏風,金鑾寶座是明代的遺物,清朝的皇帝繼續(xù)使用。寶座前成對擺放的陳設有寶象、角端、仙鶴、香亭。寶象,身上駝著寶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慶有余,而象身四腳立地,穩(wěn)如泰山,象征社會和政權的穩(wěn)固,稱為‘太平有象’;角端,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獸,象征著當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鶴被古人認為是一種長壽鳥,象征著江山長存;香亭是從香爐演變來的,放在殿中,象征著國家安定,在這里舉行重要活動時要點燃檀香。在紫禁城,太和門廣場和太和殿廣場構成了紫禁城的重心,而太和殿里的金鑾寶座則是這一重心中的重心,在太和殿里是不允許存在第二把椅子的?!?p> 此時我們已走近太和殿,后在登上三重石階后就來到了殿門外。由于禁止游客進入,故我們只好擠在人群里向殿內張望,只見金鑾寶座對著太和殿廣場,面南背北。殿內鋪設的金磚未見明顯磨損,非常平滑,堪比現代工藝。
離開人群,我對身邊的特嘎講道:“30年前,我的一位同事朋友曾攜其幼女來故宮,那時太和殿還是允許游客進入的,他女兒當然不知這金鑾殿的厲害,因內急,竟在殿內撒了泡尿。后來,他女兒長大后參加高考,結果成績排名我們那個地區(qū)考生的第一名,可見她也是人中龍鳳啊?!碧馗侣犖胰绱酥v,忍不住笑了起來。
過了太和殿,我們來到相對較小的中和殿。
也來說:“‘中和’,是說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調和各方關系,為中庸之道?;实塾惺氯ヌ偷顣r,一般先在此小憩,接受相關人員的朝拜,為將要舉行的活動做一些預備工作?!?p> 特嘎則說:“我看這些大殿像廟宇,只不過里面坐著的不是泥塑的佛?!?p> 看過中和殿,我們來到保和殿。
也來說:“明清兩朝,這里是皇家的宴會廳,每逢重大節(jié)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此宴請文武百官,以示慶賀。自清乾隆年間始,這里成為中國科舉考試最高一級殿試的考場?!?p> 當來至殿后,也來指著石階間的巨型云龍石雕說:“此為零墀,在故宮每座宮殿的前后都有。這塊是用艾葉青石雕刻而成,清乾隆年間,又將原明代所雕花紋去掉,重新雕琢。此石雕長16.65米,寬3.07米,厚1.7米,重250噸,是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塊零墀,石料來自于房山。石雕四周是卷草紋,下端是海水江崖紋,中央是飛云簇擁著九條口戲寶珠的蛟龍,是難得的石雕珍品。不知此石為何會在保和殿后面,推測是因其運來后就放在了這里,想要移動非常困難,所以就一直未動?!?p> 特嘎聽了道:“或許是因為此石的顏色或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所以才被放在這里的呢?!?p> 游罷前朝,我們來至乾清門,這是進入紫禁城后寢的大門。乾清門前有一對銅獅子,奇怪的是獅子的耳朵和眼皮是耷拉著的,為此我湊到一名女導游近前,就聽她正解說:“清朝皇家禁止臣子進入后宮,嚴禁后宮干預朝政,所以皇帝通過這對銅獅子警示人們:不該聽的不要聽,不該看的不要看?!?p> 也來說:“乾清門是內宮的宮門,是清朝‘御門聽政’的場所,許多重大國事都是在此討論后決策的?!苯又?,也來指著西側的一排房屋說:“那里曾是清雍正年間開始設立的軍機處所在地,距雍正居住的養(yǎng)心殿僅50米。軍機處的人選要由皇帝親自挑選,其機構由皇帝直接控制,地位高于內閣。軍機處的設立大幅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直到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才被廢除?!?p> 過了乾清門,就是乾清宮了。
也來說:“‘乾清’出自《道德經》中‘天得一以清’句,天即是乾,表示帝王是天地間唯一的、最尊貴的。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明朝的14個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帝、康熙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至清雍正帝以后才挪到了養(yǎng)心殿。乾清宮是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國使臣、舉行家宴等的重要場所,清朝時,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后停放靈柩的地方。乾清宮內設有金漆寶座,屏風上刻有先帝圣訓,寶座上方高懸著清順治帝御筆‘正大光明’匾額。雍正帝即位后,針對于爭奪皇位的弊病,他發(fā)布了秘密立儲的上諭,從而改變了封建王朝公開冊立太子的制度,此后,皇帝親自寫儲君諭旨兩份,一份放在這塊正大光明匾額后,另一份則自己藏起來,在皇帝去世后,拿出兩份詔書核對,如無誤即可生效,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幾位皇帝都是按秘密立儲制繼承皇位的?,F在的乾清宮是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的。”
看過了乾清宮,我們來到交泰殿。
也來說:“‘交泰’取自《易經》中‘天地交泰’句,象征著帝后生活和諧。交泰殿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清嘉慶時重建。殿中高懸著康熙帝御書、乾隆帝臨摹的‘無為’匾額。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將代表皇權的25顆玉璽存放于此。東次間陳設有計時器——銅壺滴漏,為乾隆十年(1745)制造,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間設有一座自鳴鐘,系嘉慶三年(1798)由清宮造辦處制造的,皇宮里的時間都以此為準,該自鳴鐘高5.8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座鐘,雖已歷200余年,仍能正常準確地走動、打點報刻時,聲音清脆洪亮。交泰殿是為皇后準備的正殿,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會端坐在殿內的寶座上接受慶賀禮,包括皇太后、皇帝、嬪妃、高級官員等都要來此慶賀。”
聽也來說罷,我們透過窗戶向殿內觀瞧,只見巨型的銅壺滴漏和大自鳴鐘非常搶眼,它們真的非常特別。
過了交泰殿,我們來到坤寧宮,這是后三宮的最后一宮了。
也來說:“‘坤寧’出自《道德經》中‘地得一以寧’句,地即是坤,在古代,皇后的地位跟皇帝相對,是天下女性中最尊貴的,皇帝是天,皇后就是地,皇帝是乾,皇后就是坤,皇后也是天下間之唯一。乾清宮代表陽性,坤寧宮代表陰性,以示‘陰陽結合,天地合璧’之意。坤寧宮在明代是皇后的寢宮,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打進京城時,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寧宮自縊身亡的。坤寧宮在清順治十二年(1655)改建后,為薩滿教祭神的主要場所,這里有每年大祭3次,還有每日常祭,大祭時樞臣皆與,常祭時只有少數侍衛(wèi)等人參與吃福肉。清朝的雍正皇帝時期,由于雍正帝搬出乾清宮,皇后便不再住坤寧宮了,所以清朝只有清初幾位皇后住在這里,其余的皇后們大多在東西六宮有自己的住所,如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后生前住在長春宮,嘉慶帝孝淑?;屎笊白≡谪箲c宮。坤寧宮東側是皇帝皇后大婚時的洞房,按照禮儀,帝、后新婚要在這里住滿3天,之后,皇帝搬到養(yǎng)心殿,而皇后在東西六宮中選擇一宮居住,但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已結了婚的,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了,清代的康熙、同治、光緒3個皇帝用過這個洞房?!?p> 聽也來這般說,我們便透過窗戶向里觀瞧,我發(fā)現殿內空間較大,但作為臥室則顯得有些空曠。
離開坤寧宮,過坤寧門,我們來到了御花園,這是紫禁城中軸線上最后的部分。因已是中午時分,我們遂在這邊買了面包、水等食物,在游覽至一處名為“浮碧亭”的奢華涼亭后,就坐在里面的長條靠背木椅上,邊休息邊漫不經心地簡單就餐。這亭子較大,跨于水池之上,池中蓮下游魚成群。此時氣溫雖已上升,但和風撲面,故我們并不覺得熱。
也來說:“御花園南北縱89米,東西寬135米,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明代時叫‘宮后苑’,清雍正朝起稱‘御花園’,為漢族園林建筑之精華,是紫禁城內皇族休閑之地。園內松、柏、竹等植物間點綴著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這里空間舒廣,有10多處建筑,包括4座漂亮的亭子,即萬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在園中呈對稱分布,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古時,一些重要的節(jié)慶都有活動在這里舉行,如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園內的由太湖石疊筑而成的堆秀山是宮中重陽節(jié)登高的地方,屆時皇帝率領后妃們登臨祈福?!?p> 待吃過東西,我們聊了起來,我問菏桐:“這次你們出去順利么?”
菏桐回道:“嗯。我們這次一共去了3艘母船?!?p> “母船?是那艘巨大的球體狀母船吧,它也會離開地球么?”
“是的,母船必要時也會離開地球。我們此去是為了接取上一級基地的大型貨運飛船運來的巨量物資及進行一些人員流動。之所以要去接取,是為了減少上一級基地貨運飛船的往返時間,我們這次接取往返共花費了9個多月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yōu)樯弦患壔氐呢涍\飛船節(jié)省了9個多月的往返時間?!?p> “為什么地球不能成為更高一級的基地?是地球太小了還是地球的環(huán)境不好?”
“更高一級的基地必須是尚無智能人類居住并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且必須具備相當的宇宙安全環(huán)境及合適的相對空間位置,能夠完全符合這些條件的星球其實罕有?!?p> 此時,坐在菏桐身旁的也來告訴我說:“君,我剛給你發(fā)送了一段視頻資料,是我們遇見上一級基地來的貨運飛船時拍攝的。”
聽也來這么說,我忙拿出手機,查找后發(fā)現了一段新的視頻資料。待播放后,就見視頻中有球體狀的飛船飛進了同樣也是球體狀的飛船之中,只是它們的大小相差懸殊,我因此問也來:“是你們所乘的母船飛進了上一級基地來的球體狀貨運飛船之中了么?”
也來回道:“是的。”
我聽了感到詫異,因為地球上的這3艘巨大母船竟能輕松飛入那艘超級貨運飛船之中,就如同菏桐他們所在的母船中的小飛船進出母船一樣,可見這上一級基地來的貨運飛船的大小是何等驚人了。如以前一樣,這段視頻資料在我播放完畢后就從我的手機里自動消失了。
這時,坐在我身旁的特嘎問我:“君,這段時間你外出了么?”
“沒有,不過這期間中國發(fā)生的2起交通事故讓我感到愕然。其中一起是去年11月份發(fā)生的,事故當天是雨雪天氣,在中國京昆高速發(fā)生多車相撞,造成多人死傷,事故現場異常慘烈;另一起發(fā)生在今年1月份,地點是廣東清連高速,系多車連環(huán)相撞,亦造成多人死傷。”我說。
也來聽了道:“中國車輛保有量巨大,車流密集,為安全計,道路的最高限速應設計合理,防止因車速過快而導致危險增加,此外,在雨雪、冰凍、大霧等不利天氣狀況下,最高限速還應相應下浮,也就是說,同一道路路段上的限速是浮動的,并以電子顯示的方式告知駕駛員?!?p> 菏桐則說:“大部分交通事故的主因是車速過快。通常,人在相對空曠的道路上通過其實更加不安全,因為那時司機普遍會放松警惕且易高速駕駛,而行人大多也同樣會放松警惕,這有可能導致車輛之間或車輛與行人之間瞬間發(fā)生嚴重的交通事故?!?p> 此時特嘎對我說道:“行車、乘船確有風險。不過有也來同咱們在一起乘車就會變得安全了,因為在危急發(fā)生的瞬間也來會將所乘汽車帶離地面數米至空中,然后再緩落到安全地帶?!?p> 休息后,我們繼續(xù)游覽御花園,就見路面上有用各色卵石鑲拼的象征福、祿、壽等的吉祥圖案,園內多有高大茂盛的古柏,一棵明代栽種的名為“龍爪槐”的古樹其造型優(yōu)美。
也來說:“坐落在御花園正中的欽安殿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是故宮中最古老的建筑,同六大殿一樣同處于紫禁城中軸線上。欽安殿內供奉的是道教中的北方神真武大帝,在陰陽五行中,北方屬水,故以此來保佑皇宮,消滅火災。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紫禁城建成后的數百年間,遭遇大小火災數十次,而欽安殿次次幸免于難?!?p> 游覽過中軸線上的全部景觀后,我們便想去西側的西六宮和養(yǎng)心殿,可惜在詢問了工作人員后得知這些地方目前并不對外開放。
雖未能去那邊游覽,也來仍對我們解說道:“養(yǎng)心殿位于乾清宮西側,原是為皇帝臨時休息而建,養(yǎng)心殿,‘養(yǎng)心’取自孟子的‘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句,其南北長94.8米,東西寬81.3米,占地7707平方米。自雍正開始,養(yǎng)心殿就成為國家最重要、最機密的地方。養(yǎng)心殿為‘工’字形建筑,正殿是皇帝的辦公室。養(yǎng)心殿最東邊的屋子是東暖閣,是同治帝、光緒帝年幼時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地方,宣統(tǒng)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fā),溥儀在此召開‘御前會議’,作出退位決定。順治、乾隆、同治這3個皇帝就是在養(yǎng)心殿過世的。
“晚清時期西六宮的格局改動較大,不再與東六宮對應。咸豐二年(1852),慈禧剛進宮時住在西六宮中的儲秀宮后殿,并于咸豐六年(1856)在那里生下了載淳,即后來的同治帝?!?p> 聽也來說罷,我們便去了東側的珍寶館、鐘表館、東六宮等處。
珍寶館、鐘表館需單獨購票,但很值得一覽。珍寶館的清宮珍寶大部分是由宮廷造辦處奉旨制作的,也有地方官吏的朝貢品,展出有各色寶石、金銀器皿、珍珠翡翠、金絲鳳冠、象牙玉雕等。鐘表館內有英、法、中等國制造的各式鐘表,古色古香,令人嘆為觀止。珍寶館那邊有面九龍壁,是清乾隆年間所建,比我們見過的大同九龍壁要小,但故宮的這面九龍壁看起來更為精美,其上的9條不同顏色且形態(tài)各異的龍靈動如生。
東六宮則較有生活情趣,就像是一座座四合院,各自擁有大門、小門,墻高門堅,私密性極好。
在游覽東六宮之景仁宮時,也來說:“景仁宮為二進院,‘景仁’出自論語‘景仰仁德’句,明代時為嬪妃居所。清順治年間,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居所,佟佳氏即康熙帝的生母,當時為佟妃,順治十一年(1654)三月,康熙就誕生在這里。此宮其后一直為后妃居住,清雍正孝圣憲皇后、清咸豐帝婉貴妃、清光緒帝珍妃等曾在此居住?!?p> 在游覽東六宮之永和宮時,也來說:“永和宮為二進院,明代時為嬪妃居所,清代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久居此宮,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時,德妃烏雅氏誕下胤禛于此宮,胤禛就是后來的雍正帝,德妃烏雅氏也是胤禵(皇十四子)的生母。清道光帝康慈皇貴太妃(即靜妃)亦曾居住在此,其子是愛新覺羅·奕(恭親王),養(yǎng)子為奕詝(咸豐帝)。清光緒帝瑾妃也在此居住過,瑾妃即是光緒帝之珍妃的姐姐?!?p> 看過東六宮,特嘎說:“東六宮擁有封閉的院落,適合于居住?!?p> 菏桐聽了道:“是啊,東、西六宮是皇帝們常來之處,數百年來不知有多少皇家故事曾在這里發(fā)生過?!?p> 游覽結束后,已是17時許了,我們即隨人流從北門神武門離開故宮。
回望神武門,也來說:“這座門古時除了供宮里的人們進出外,還是以擊鼓、敲鐘來報時的場地。古時的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2個小時,而半夜23時至來日1時正是三更天,這便是‘半夜三更’的由來。每當夜幕降臨,在擊鼓報初更之前,須先敲鐘108響,其后每更鼓要敲三遍,先慢后快,每更所敲的鼓點數是不同的,越往后鼓點數越多?!?p> 菏桐聽了道:“唐代時實施晨鐘暮鼓:夜晚,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早晨,鐘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
其后,我們沿路步行,并發(fā)現了一些老舊的四合院民居。
也來說:“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是以正房、倒座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傳統(tǒng)住宅的統(tǒng)稱。京最大的四合院是曾經的恭王府,也即原和珅的住宅?!?p> 因中午吃的簡單,加上游覽時間過長,我們現在都感到又累又餓,遂就近去了一家飯店就晚餐。我們點了拔絲山藥、豆瓣魚、翡翠豆腐、土豆絲炒韭菜、京都排骨、魚香脆皮茄子等菜品,又要了2瓶啤酒和幾碗米飯,飯菜非??煽凇?p> 離開飯店,我們順路買了幾樣水果,后找到并住進了一家旅店。我們聚在一起吃著水果邊聊天兒,至傍晚時分才各自休息去了。
2017年5月7日
7時多,經過一夜良好的睡眠,我們都已起了床,為的是早些進入天安門廣場。在旅店附近就過早餐后,我們便乘車來到了天安門廣場附近,今天的天氣與昨日相仿,讓人感覺舒適。
國家博物館位于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在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一側的安檢通道上,我們排隊等候,并于9時前通過安檢后進入了廣場,再隨人流來到國家博物館前。眼前的博物館大樓氣象宏大、莊嚴整潔,這讓我們駐足賞覽了一番。
也來說:“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展品來自于全國各地。”
我們先是排隊用身份證在取票機上免費取票后,再去排另一個持票進入博物館的隊列。進館的速度稍慢,需分批進入,等我們進入時才發(fā)現里面需要安檢,且這兒的安檢與上飛機前的檢查類似,極為嚴格。
進入后,但見大廳開闊、高大、明亮,裝修十分現代。我先是去了趟洗手間,看到里面有供免費使用的洗手液、手紙,單間內擁有紅外線自動沖廁大便器,這里整潔干凈,通風良好,無任何不良氣味。
接著,我們乘電梯來到地下B2層。
也來說:“這里有【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是以歷史文物為主要見證,系統(tǒng)展示了中國從遠古時期到清末的漫長歷史進程,有2千多件展品?!?p> 我很快就被展品所吸引,這里的展品數量之多、文物之珍貴、種類之齊全都出乎了我的意料,直令我眼界大開。像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陶鷹鼎、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豬、陜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紅山文化的玉龍、三星堆青銅面具、西周虢季子白青銅盤、大盂鼎、吳王夫差青銅鑒、秦代瑯琊刻石、秦代龍紋空心磚、西漢時期“漢并天下”瓦當、隋代安濟橋(趙州橋)的石欄板、太平天國玉璽,再如刻有文字的甲骨,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部分玉器、青銅器,還有西安秦始皇兵馬俑中的秦俑、陶馬等,在此均有展出,著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也在此展出。在這里,我感受到了中國驚心動魄的歷史和奪目的藝術文化,見到了能證明中國歷史的實證鏈。
觀覽中,特嘎問也來:“吳王夫差青銅鑒是干什么用的?那個器形碩大且精美的虢季子白青銅盤是個洗澡盆么?”
也來說道:“吳王夫差青銅鑒是吳王夫差御用的洗臉盆。虢季子白青銅盤是個盛水器,它長137.2厘米,寬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公斤,盤內底部有銘文8行111個字,講述的是虢國的子白榮立戰(zhàn)功,周王為其設宴慶功,并賜弓馬之物,虢季子白因作此盤以為紀念,其銘文語言洗練,字體精美?!?p> 因展品眾多,我們便有意加快了觀覽速度以節(jié)省時間,故免不了有些走馬觀花了。
離開B2層,我們乘電梯直接上到四樓,因為也來說殷墟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放置在這里。
當進入展廳,我發(fā)現這里亦有許多精美的展品。很快,我們就看見了不遠處的后母戊鼎,它正醒目地立于展廳中央。我們趕緊走過去,就見大方鼎顯得非常陳舊,但這絲毫沒有減弱我們對它的好奇心,因為它是中國迄今為止出土的單體重量最重的青銅器。
也來說:“歷史上,春秋時期的楚莊王北伐前曾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小,意欲與周天子比權利,‘問鼎中原’這個成語由此而來。所以鼎象征著國家的權利,而后母戊鼎因是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禮器,故意義非凡。后母戊鼎鑄有多種紋飾,其上最顯眼的是饕餮紋。”
經細致查看,我發(fā)現大方鼎鑄造精巧、簡約,看起來威武凝重。我們欣賞了好一會兒后才滿意地離開它。
由于昨天的游覽,導致我們還未完全恢復過來,好在博物館內的休息區(qū)較多,故在遇到休息區(qū)時我們就會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休息區(qū)分布在各展廳之間。
接下來,我們從四樓下到了三樓。
三樓的古代錢幣展廳值得一看,展品中還包括一些鑄造錢幣的錢范。還有一個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廳也在三樓,且展品精美、奇特、罕見,是當代中國建國以來積累的,展品數量眾多,難得一見。
在展廳間的走廊側壁上也有展品,其中就有明代的宣德爐,這讓我感到吃驚,原因是眼前的宣德爐其精細程度堪比現代工藝,而其美則是現代所無法超越的,宣德爐的大名看來是所言無虛了。
見我看的發(fā)呆,也來便對我說:“明代宣德年間,銅香爐的制作水平達到了巔峰。宣德爐,是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1428)參與設計建造的,簡稱‘宣爐’,朱瞻基即宣德皇帝,是位有作為的守成皇帝。宣德爐造型美觀,除銅之外,還加入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一般的爐要煉4次,而宣德爐采用進口的紅銅,且要煉12次,因此入手沉甸,其成品色澤內融,爐質純細如嬰兒膚,具震撼美感。這批宣德三年出產的銅香爐總共只有3千個,極為珍貴?!?p> 聽也來這般說,我才曉得眼前的銅香爐是極為罕見的精美藏品。此正是:
稀世宣德爐,美觀料工精。
細如嬰兒膚,震撼登巔峰。
中午時分,我們結束了對博物館的游覽。為節(jié)省時間,我們沒出去就餐,而是買了面包之類的食物簡單就了午餐,之后我們出了博物館,直奔地鐵站而去。
我們乘地鐵1號線到西單,再換乘4號線后在北宮門站下車,出站后走不遠就到了頤和園北宮門。
在買了通票進入后,我們過小橋來到一平臺廣場上,從這里可以上山,只見附近及陡峭的山坡上建有一些佛教建筑。
也來說:“頤和園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于1750年,是乾隆以治水和為母祝壽等理由修建的。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漪園隨同圓明園一道被英法聯軍燒毀。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并將清漪園改名為‘頤和園’,‘頤和’為‘頤養(yǎng)太和’之意。1898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后,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京,頤和園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主要居住地。
“頤和園集傳統(tǒng)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huán)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約占四分之三。
“頤和園按功能可分為宮廷區(qū)和園林區(qū),宮廷區(qū)又分為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qū)和以樂壽堂為中心的帝后生活區(qū),園林區(qū)分為以萬壽山前中軸線為中心的風景旅游區(qū)和昆明湖景區(qū)。
“以頤和園為中心,把兩邊其他4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三山五園的皇家園林區(qū),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玉泉山,3座山上分別建有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圓明園,統(tǒng)稱‘三山五園’。
“這里是萬壽山北坡,眼前這組宏大的藏式建筑喇嘛廟坐南朝北、依山借勢,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是始建于清乾隆時期的皇家寺院,它仿照藏桑鳶寺形式修建,稱為‘須彌靈境’或‘四大部洲’。這里有象征著須彌山、日、月、四大部洲、八小部洲的不同佛教建筑,從而構成了廣大神秘的圣境。1860年這里毀于英法聯軍,后又部分重修,近年逐步修葺,達到了乾隆時的規(guī)模?!?p> 我們踏著由巨大石塊連成的石階迂回向上攀爬,其間順路游覽了路過的佛教建筑。
當攀至山頂,因見有一座外壁嵌滿琉璃小佛像的佛教建筑佇立在那兒,也來就說:“這是智慧海,是萬壽山最高處的佛教建筑,建于乾隆年間,與它南面名為‘眾香界’的牌樓共同組成了大報恩延壽寺的最后一部分,且是當年原物。大報恩延壽寺的主體部分在萬壽山的南面?!腔酆!辉~源于《無量壽經》中‘如來智慧海,身府無崖底’,意為如來佛智慧如海、佛法無邊。該建筑雖似木結構,卻是全部用石磚發(fā)券砌成,沒有枋檁承重,所以稱它為‘無梁殿’,又因殿內供奉了無量壽佛,故也稱它為‘無量殿’?!?p> 我問也來:“大報恩延壽寺是怎么回事?還有萬壽山、昆明湖的來歷又如何?”
也來說道:“大報恩延壽寺建于萬壽山南面,同四大部洲一樣也是在乾隆時期建造的,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如今的主體建筑是清光緒時期重建的。
“萬壽山為燕山余脈,遼金時期,這里的山水被稱為‘金山’‘金?!?,元代時傳說有一老者曾在山下挖出一個石甕,故此山此水被稱‘甕山’‘甕山泊’,玉泉山下的泉水是甕山泊重要的水源之一。史料記載,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科學家郭守敬開挖通惠河,將昌平及西山一帶的泉水匯引湖內,接濟漕運,從此甕山泊就成為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有了山水,每至盛夏,這里十里荷花、香氣襲人,在明代被喻為杭州西湖,稱‘西湖景’。元、明兩代,環(huán)湖先后新建了多座有規(guī)模和影響的寺觀,拉開了在此造園的序幕,至清代最為集中。乾隆時期,甕山正式更名為‘萬壽山’,甕山泊改稱‘昆明湖’?!?p> 這時我們已走到一處岔路口,也來說:“如向東走可繞至位于此山南面的佛香閣,向西走則可游覽萬壽山的山林風景并下山。我建議咱們先下山去游覽頤和園的其他景觀,等最后再從萬壽山南面的山下向上登游佛香閣。”聽也來如此建議,我們均表示了贊同。
我們沿山路下山,途中只見古樹參天,其多為側柏。當來在昆明湖畔,只見湖面開闊,水質清澈,而岸邊多有古柳,且古柳的主干已嚴重蒼老變形,長長的柳枝垂向地面和水面,分外柔美。遠望,萬壽山上有佛香閣巍峨坐鎮(zhèn),昆明湖中有十七孔橋婀娜多姿,這一陰一陽的兩座重要建筑十分協(xié)調。整體看,這座園林依山傍水、清秀大氣,盡顯皇家氣派。
再沿昆明湖西堤游覽,只見奇花嘉樹繁多,樹木造型優(yōu)美。我們一直走到了玉帶橋,這是一座堪稱藝術品的精美拱橋。
也來說:“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蘇堤建造的。玉帶橋為清乾隆時建造的高拱石橋,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橋拱高而薄,形若玉帶,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了一輪圓月。橋下原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是當年乾隆從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p> 而后,我們返至石舫旁的游船碼頭,并買票乘船前往十七孔橋。及船行湖上,我立感清風拂面,頓覺涼快了不少。
其間也來說:“在附近的中關村南大街,有著名的中國國家圖書館,其前身為京圖書館,也即始建于1909年的京師圖書館。該館館藏書籍3119萬冊,其中古籍善本有200余萬冊,尤以‘四大專藏’,即《永樂大典》《文津閣四庫全書》《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最受矚目?!?p> 菏桐聽了道:“這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以后應找時間去看看?!?p> 不多時,修長亮麗的十七孔橋就清晰地展現在了我們眼前,它自岸邊連接了湖中的一座小島。待上岸后,我們仔細賞覽了這橋和立于橋東面的一尊鎮(zhèn)水銅牛,銅牛亦是非常精美。
也來說:“十七孔橋建于清乾隆年間,是仿盧溝橋樣式所建。十七孔橋所連接的島為南湖島,乾隆帝、慈禧太后曾先后在島上檢閱過水軍、水師學堂的操演,此島是昆明湖中最佳的觀景游覽場所?!?p> 游覽過后,我們沿湖岸來到宮廷區(qū)。
也來說:“這里的東宮門現在是頤和園的正門。仁壽殿是當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坐朝聽政、會見外賓的地方。仁壽殿后有3座大型四合院,為樂壽堂、玉瀾堂、宜蕓館,是慈禧、光緒、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宜蕓館東側的德和園大戲樓是清代三大戲樓之一。仁壽殿,‘仁壽’為仁者長壽之意,院內的壽星石原是嗜石成癖的明朝官吏米萬鐘勺園中的珍物,庭院中還對稱排列了4塊兒石峰,系從圓明園內移來的太湖石,被稱‘四季石’,象征春、夏、秋、冬,與壽星石合稱‘虛峰五老’,象征廬山勝景五老峰,寓意長壽,此外,庭院正中還有一尊從圓明園移來的銅麒麟?!?p> 我們頗感好奇地在宮廷區(qū)游覽了一遍,后自樂壽堂的邀月門沿雕梁畫棟的寬大長廊前往佛香閣,而廊側就是昆明湖。
也來說:“這長廊共728米,其枋梁上有彩畫1.4萬余幅,號稱世界第一廊?!?p> 當來至萬壽山下的排云門,我們便隨也來進入了,因為也來說這是登臨佛香閣的入口。這兒的正殿是排云殿,就見標牌上寫到:“排云殿原為清漪園大報恩延壽寺大雄寶殿,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1886年在其廢墟上建成排云殿,是為慈禧祝壽的場所?!?p> 也來說:“‘排云’源于晉代詩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詩句,寓意此處為仙人居所、長生不老之地,殿內陳設為慈禧萬壽慶典時原狀。”
我們透過門窗向里觀望,見里面有慈禧當年接受祝壽時的寶座及其他陳設物件。
繞過排云殿,我們沿山坡拾階而上就到了德輝殿,此處的標牌上寫到:“光緒十二年建于被英法聯軍焚毀的原清漪園多寶殿舊址之上,是當年慈禧到佛香閣拈香禮佛時的更衣之處?!?p> 再沿石階繼續(xù)向上就到佛香閣了,此處的標牌上寫到:“佛香閣始建于清乾隆年間,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光緒時按原樣重建。閣結構為八面三層四重檐,通高36.44米,聳立于20米高的石造臺基上,氣勢雄偉,是頤和園全園的構圖中心?!?p> 我們沿八字形臺階直登臺上,來在佛香閣前,在此舉目瞭望,但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可見佛香閣確為頤和園的重心所在。
也來說:“佛香閣是原大報恩延壽寺的主體建筑,如今是頤和園的象征,‘佛香’來源于佛教對于佛的歌頌。佛香閣是塔式宗教建筑,閣內有8根巨大的鐵梨木擎天柱,結構相當復雜,為古典建筑精品。佛香閣被認為是鎮(zhèn)山與通天之所。有個傳說與此閣有關。說是當年乾隆皇帝想在這風景秀美的地方建造一個大園子,但聽人講山下有個明朝王妃的墓,且這妃子當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動不得。乾隆帝似信非信,直到墓的石門被挖開,他親到現場一看,只見門里刻著8個大字:‘你不動我,我不動你?!〉鄱虝嚎紤]后,即命人將土都填了回去。最終,乾隆帝決定在山上蓋一座大廟來鎮(zhèn)住不冥的鬼魂,這,就是佛香閣了?!?p> 在佛香閣下仰望,我發(fā)覺其十分高大,須知此閣為木制建筑,所以很是了不起,再加上它被高大的底座托起,更使其格外引人注目,踞山面湖,讓遠處的人都能感受到它那如玉樹臨風般的陽剛之美。佛香閣也是禁止游客入內的,透過大門觀望,只見里面十分寬敞。
游覽過佛香閣,我們從閣后的小門出來,回到了智慧海,再沿來時的上山路線返回至北宮門。
因已在京游玩了2天,故我們決定就此結束本次出游。出了頤和園,我們向人少的地方走去。我沒忘記作詩一事,就請也來為這都城作詩一首,也來即吟誦道:“
古都歷史三千年,燕山腳下天子城。
政治文化中心地,坐北朝南鎮(zhèn)九州。
天安門前廣場麗,昔日皇門換新生。
故宮本是紫禁城,恢弘嚴整震古今。
皇家園林頤和園,錦繡山水有佛香。
走進國博看歷史,中華文明五千年。
交通樞紐輻五洲,旅游重地大迎賓。
世界發(fā)展需引領,奧運之都續(xù)輝煌?!?p> 聽了也來的詩,我們幾個均表示了贊賞。很快,我們來至一無人處,待菏桐調來飛船后便乘船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