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奇物與發(fā)現(xiàn)時代

第十二章 熒樹燈下

  不嫌苦,不嫌累,只嫌賺得少,這是落日城的常態(tài)。

  很快也成為了孩子們的常態(tài)。只是對于孩子們而言,說不清是值得慶幸的、還是要感到難過的。

  “我又帶了新書回來啦!”

  結果開門時,顧川發(fā)現(xiàn)這小小的租屋里又少了一個人。那人的名字叫做螺泥,被父母捎去學船學水。

  正在準備晚餐的山桃抬起頭,黯然地向顧川解釋道:

  “螺泥今天回來說他的雇主那邊提供住宿,他要過去和他的同伴們一起住了?!?p>  這群少年人們原本想過各自都不分離的,結果之前就走了一個,如今又走了一個。

  而顧川則比較樂觀:

  “螺泥去了更好的地方,我們也要為他高興呀!而我們這里也更空了,大家各自的空間都更多了,也不會翹腳翹到彼此身上了,是不是呢?以后還能再見面的呀!”

  山桃笑道:

  “那是,那是。”

  租屋買了燈。這種燈類似煤油燈,但它所使用的燃料卻并非“煤油”,而是顧川所見的下淮路上夜晚會發(fā)光的熒樹,因此得名熒樹燈。

  熒樹燈外面裝了透明玻璃,燈頭一側有調節(jié)亮度的旋鈕。熒樹燈需要購買燈油。顧川從百科全書的工藝篇里得知,熒樹的變亮可能是熒樹體內會合成一種微量元素。這種元素在環(huán)境亮度變低后就會自動放光,有點像磷,也有點像放射性元素。

  但都不是。

  每次顧川從德先生那里帶回小冊子來,有興趣的少年人們就會擠在燈下,一起閱讀。這是他們的不需花費金錢的娛樂活動,也是他們一天的結束。

  他們的生活正是那么簡單的。

  每天在天蒙蒙亮,外邊街區(qū)開始吵鬧起來的時候,顧川就和其他少年人們一起起身,洗漱進食過后,匆匆分別,各走一邊。他往德先生的家去報道。等到日晷塔預報的時刻到了,或者云蔽天日、萬籟俱寂的時候,少年人們便會從各自的工作地點折轉回來,在居所一起棲息。

  對于顧川來講,德先生不僅是個雇主,也是個很好的教師。

  當他不好意思地提到這件事情時,德先生笑道:

  “我原本領的就是內城里給公民上課的私塾教師職的薪水,后來被出版商邀請,為了百科全書的編纂,這才放棄了。”

  和顧川一開始的想法一樣,川母教給顧川的世界語言,用地球的話來說,就是幼兒蒙學等級,與這個世界的上流是完不成溝通的。

  與他的前世一樣,這世界也有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階級文化壁壘。

  比如說,典故就是一種壁壘。

  所謂的典故,就是把誰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濃縮幾個音節(jié),比如成語瓜田李下。因為語言本身的性質,典故總是可以傳達更豐富細膩的含義??杉僭O沒人教,又有誰能知道這些生僻的典故來源于什么時代、又來源于什么地方,指示什么意思,又暗示了什么意思呢?

  這是文化上的壁壘,更有專業(yè)上的壁壘。工藝有工藝的術語,科學有科學的術語,量子力學也有量子力學的讓人看不懂的量子力學的術語。這個世界的各個圈子里自然只有各自圈子才能看懂的專業(yè)術語。

  于是幼兒蒙學水準的語言教學,離通順閱讀落日城內的許多書籍還差得遠,只能連蒙帶猜,忽略自己不懂的部分,勉強閱讀,自以為看懂。

  顧川能夠讀通醫(yī)典,也是因為川母讀得懂醫(yī)典并手把手教學的緣故。而實際操作中,他經(jīng)常會寫出別字來。

  要知道,德先生的稿件都是手稿。德先生用筆不至于繚亂,但如果不能通讀上下文,不曉得專業(yè)詞組,經(jīng)常就會寫出錯別字來。

  用中文打比方的話,比如石蠟,顧川第一次就寫成了石臘。因為第一次接觸,讀音相近,字形相近,又不知道石蠟這種工業(yè)材料的存在,就把蟲字旁與月字旁看錯了。

  幸好他的字寫得清晰,叫德先生審稿時容易看出毛病來。

  后來,顧川學乖了,遇到不曉得的,就記錄下來,直接問德先生。

  “這樣做正好,我最怕你的是明明你不會寫,也看不懂,就學著我的筆跡,隨便涂一個字上去?!?p>  德先生說:

  “那錯誤不被糾正,以后就一定還要出來的?!?p>  “你不嫌棄我嗎?先生?!?p>  顧川尷尬地垂首了。

  因為他也算是多活了一世,結果這世語言學習一切重來,就鬧出許多他在學生時代經(jīng)常出的笑話來。

  “小川,你別擔心,我見得多啦?!钡故堑孪壬哪X袋,笑道,“最開始做私塾教師的時候,經(jīng)常有村子里送學生來,那些學生有的大字不識,有的雖然學了點,但帶著濃重的鄉(xiāng)音和錯別字?!?p>  說到這里,他嘆了口氣,講到自己的另一想法:

  “其實這也不算事,畢竟語言還是人用的,是不是?你和鄉(xiāng)親說話,就用鄉(xiāng)音,又何必和城里人一樣呢?只是現(xiàn)在落日城,掌握最多的知識,落日城標準的字有最多的文獻,落日城標準的讀音,有最多的學者,就沒辦法,要多學?!?p>  這話,讓顧川忍不住懷疑德先生就是他口中那個曾經(jīng)有濃重鄉(xiāng)音、經(jīng)常寫錯別字的學生。

  好在不知道是不是重生的緣故,顧川這世的腦力思維遠超前世。大多典故與專業(yè)術語,都一點就會,甚至舉一反三,而憑借上一世的積累,經(jīng)常說出叫德先生也吃驚不已的話來。

  只一個節(jié)氣的功夫,德先生拿起顧川撰寫的稿件,能滿意。而滿意過后,回顧十幾天前,德先生也忍不住暗暗吃驚:

  “你的學習速度遠遠超過我以前教過的所有學生,已經(jīng)可以做內城的文書工作了?!?p>  顧川不言,自然也不講自己在夜里靠著熒樹的光站著讀書,活得像高三學生的生活。

  “這樣,你可以完全替我執(zhí)行幾次訪問了?!?p>  可惜的是,顧川很久沒能把他在城里安定下來的事情告訴川母。木匠帶回去的還是顧川拒絕了尾桐夫人的消息。

  “母親應該一直在擔心我?!?p>  顧川經(jīng)常會想到這個問題。

  等到凹臉商人的商隊再度帶來川母的問候時,已經(jīng)是兩個節(jié)氣后的事情了。

  川母的信里沒有任何抱怨與擔憂,只問道:

  “你的生活還好嗎?”

  然后川母講了些自己的絮絮叨叨的生活小事,還有對顧川的許多思念。

  之后,顧川就把自己寫好的給川母的信交給凹臉商人,也告知了自己平靜而充實的生活。

  落日城的通訊并不發(fā)達。在電氣未產(chǎn)生,交通主要依靠牲畜的時代,落日城內部使用信件完成基礎交流,而落日城與落日城外的信件渠道壓根就不存在。

  不知道為什么,落日城并沒有嘗試維護一個更廣區(qū)域的郵件系統(tǒng)。反倒是商人開拓的繁復的商路存在發(fā)展為更廣區(qū)域的通訊系統(tǒng)的可能,起到了傳達文化、科技與其他信息的作用。

  “這是因為工業(yè)化的程度不夠嗎?”

  來到落日城的第四個節(jié)氣,是一個清明的節(jié)氣。清明時節(jié),落日城下著連綿不斷的小雨。顧川披著雨衣,扎著皮鞋,走在巷子的小路上,偶爾會想到這個問題。

  “要是商人們掌握了落日城與周邊的通訊,會變得怎么樣?”

  在悄無聲息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很多變化都在醞釀之中。

  兩邊匆匆的行人與他擦過,顧川也不急,從一個拜訪的人家里帶著他訪談完畢的資料匆匆往德先生的家里去。

  德先生已經(jīng)交稿百科全書的工藝部分,而正在著手撰寫歷史部分。

  歷史部分的處理,他與圓塔家族及其出版社起了很大的分歧。按圓塔家族的想法,只需按落日城的史料進行整理即可……也就是按照內城大圖書館里的資料進行整理,無需實地訪問與考察。但德先生不然,他期望從老人們的口中得到更多第一視角的資料,與現(xiàn)有的史料進行互相的佐證。

  對此,德夫人就感到十足的困惑:

  “這有什么區(qū)別嗎?是歷史的部分太難了,所以圓塔家族希望你簡單處理,盡快交稿嗎?”

  德先生沒有回答,只是在撰寫更詳細綱要。

  那時候,顧川風塵仆仆,剛剛打開門,脫下雨衣,甩了甩發(fā)絲上的水滴。他聽到這話,忍不住說道:

  “恐怕這不是歷史的問題,這是政治避諱的問題?!?p>  德先生抬起頭來,驚異地看向顧川,露出贊許的面容,點了點頭:

  “你說到點子上了,小川?!?p>  “你們在說什么呀?我怎么聽不懂呢……”德夫人還是疑惑,忍不住問道,“小川,你能舉個例子給我嗎?”

  顧川把捧在懷里的稿件交給德先生審閱后,對德夫人說道:

  “我最近讀了內城大圖書館里的第三次黃昏戰(zhàn)爭的史書。里面寫到圓塔家族的先祖曾有過一次偉大的禪讓。它說啊,當時圓塔家族的長子,將家族的經(jīng)濟與人事權力讓渡于一位當時與家族內部沒有血緣關系的贅婿……并且由這位贅婿主持祭祖活動。這位贅婿是上任圓塔家族家主的第三個女兒的丈夫。這本書上說這次讓位于賢是一種偉大的德行,成功讓圓塔家族中興?!?p>  德夫人還有不解。

  德先生卻已經(jīng)知道顧川要講什么,露出賞識的目光,而自己則站起身來,把門窗關上,拉上窗簾,點上熒燈,省得有人聽到里面講話。

  “可是呢,”顧川頓了下,這才不慌不忙地講道,“只在禪讓后三天,這位長子就因一次外出商業(yè)活動因病暴斃了。那位贅婿連忙為長子主持追悼會。那本史書稱這兩人的友情地久天長,猶如金石盟約,不可打破。但……夫人,你不覺得這種歷史很假嗎?”

  金石盟約是落日城的一個典故。

  說完的時候,顧川的眼睛閃著一種屬于少年人的對傳統(tǒng)的叛逆與蔑視的光采。這種目光不是把知識照單全收的……而是始終用自己的思想在審視知識的。

  德夫人好像見到了年輕時候那個叫她癡迷的德先生的影子。她就轉過頭去,剛好與德先生的目光對上了。兩人相視一笑,德夫人轉過頭來。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她饒有興致地問,而她已經(jīng)不再關心歷史問題或者政治避諱問題了。

  “這書這么寫,寫得好像各個人都是圣人,大家只為家族或落日城的興衰考慮一樣。我在落日城也不曾見過多少偉大的人,但我倒也不是不愿意相信這點。只是我翻到前文,又發(fā)現(xiàn)這位后來稱為‘重塔’的圓塔家族中興之祖,就在禪位的一個節(jié)氣前,被爆出二度將他們家族的建筑生意弄得一片凌亂,無法收拾。難道這真的是一位有才有德之人嗎?”

  那時候,德夫人雙手交叉,有些說不出的緊張,問道:

  “難道不是這樣嗎?”

  而德先生則笑吟吟地看顧川:

  “那你覺得這段歷史的真相是什么呢?”

  顧川聞言,平靜地說道:

  “我沒有在落日城生活過多久,圓塔家族也是從先生您這里得知的,我對歷史文獻也所知甚少。因此,以下這些只是我的猜測。我單從這暴斃之快來講,恐怕這不是一次禪讓,而是一次有目的的政治逼宮。那位贅婿應是得到某種強力武器的控制權,成功扳倒了當時圓塔家族的長子。而后文,那本書還寫到重塔在一個節(jié)氣后就處死了大批與其他勢力溝通的圓塔家族之叛徒,是的,‘叛徒’。于是我懷著好奇一一查詢了這些‘叛徒們’的名字,發(fā)現(xiàn)他們無一不曾是長子派系的中流砥柱,還有為圓塔家族立下赫赫之功的,曾經(jīng)參戰(zhàn)第三次黃昏戰(zhàn)爭的勛爵!”

  說到這里,顧川哂笑起來:

  “那就實在說不清這是處理叛徒,還是內部的大清洗啦!可現(xiàn)在的圓塔家族已經(jīng)騰籠換鳥,由那位贅婿的直系后人執(zhí)掌,卻又奉著家族源頭歷史的權威,當然接受不了后者血腥的猜測的寫法,最好也別找什么老人交流聯(lián)系,就讓先生你和史書上寫得一樣就好了?!?p>  德夫人捂住自己的嘴唇,敬畏道:

  “我聽說,那位贅婿,后來納取了上任家主的四女和五女,也算是延續(xù)了圓塔家族的血緣,也說不上騰籠換鳥那么難聽罷?!?p>  而德先生則嘆道:

  “落日城的史書就是這樣的。只要稍微查查,把事件按時間聯(lián)系起來,就會覺得幾個事件的連續(xù)發(fā)生到處都需要不可思議的巧合。我實在不知道如果我按舊歷史書的方法寫,以后的人又會怎么看百科全書的歷史篇?!?p>  “歷史總是缺枝少葉,人們會說是歷史失傳了,難以辨析了?!碑敃r,這少年人安慰老人道,“何況歷史的真相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以后的人的現(xiàn)在。先生,你也看不到以后的人,何必擔心呢?”

  那時,德先生搖了搖頭,認真說道:

  “你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這是很好的句子。而我就是覺得以后的人不知道過去的人的事情,可能還要犯過去的人的錯誤,就感覺我做得不好呀!”

  顧川那時候只覺得這話太假大空,沒接話。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