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灌嬰按劉邦所說,曹參回軍平定濟北郡,攻打著縣、漯陰、平原、鬲縣、盧縣。灌嬰又俘虜了齊國守相田光。田橫聽到齊王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轉(zhuǎn)過來與灌嬰交戰(zhàn)。在嬴下,田橫的軍隊被灌嬰打得大敗。灌嬰繼續(xù)進軍,到達博陽,擊敗齊國騎兵,所部斬殺齊國騎將一人,活捉騎將四人。又在千乘把齊國將軍田吸打得大敗,所率士卒將田吸斬首。丞相陳涓也率軍平定齊國各地。
注:劉邦在齊地,估計至少投入了四十萬到五十萬的軍力。
公元前203年12月,漢軍降服了齊國。齊地被設為漢國的郡。韓信(淮陰侯)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復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zhèn)撫,局勢一定不能穩(wěn)定。為有利于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闭斶@時,由于漢軍主力全部出擊齊國,楚軍在滎陽緊緊地圍困著漢王。
韓信(淮陰侯)的使者到了,劉邦打開書信一看,勃然大怒,罵道:“我在這兒被圍困,日夜盼著你來幫助我,你卻想自立為王!”劉邦想去攻打韓信,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留侯張良湊近劉邦的耳朵,低聲說:“目前漢軍處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趁機冊立他為王,很好地待他,讓他自己鎮(zhèn)守齊國。不然可能發(fā)生變亂。”劉邦醒悟,又故意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劉邦跟張良商議后,派遣張良前往齊地,冊立韓信為齊王,同時征調(diào)齊地灌嬰等人的部隊攻打楚軍。
注:韓信(淮陰侯)討封,這已經(jīng)是第二次了。如果第一次是不知進退,第二次就足以證明不臣之心。
公元前203年1月,項羽聽說龍且的軍隊被打敗,心中恐慌,派盱臺人武涉去游說韓信反漢。田橫逃到梁地,投歸彭越。這時,彭越擁兵梁地,在楚漢之間保持中立,又像是歸順劉邦,又像投靠項羽。
注:彭越收留田橫,并且做起了墻頭草,這也為呂后殺彭越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203年2月,韓信(淮陰侯)立為齊王。武涉前往齊國對韓信說:“天下人對秦朝的統(tǒng)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滅后,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zhàn)。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jīng)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并整個天下,不肯罷休,他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太過份了。況且漢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項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而一經(jīng)脫身,就背棄盟約,再次進攻項王。他是這樣地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竭盡全力作戰(zhàn),最終還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夠延續(xù)到今天,是因為項王還存在啊。當前劉、項爭奪天下的勝敗,舉足輕重的是您。您向右邊站,那么漢王勝,您向左邊站,那么項王勝。假若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就該消滅您了。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什么不反漢與楚聯(lián)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如今,放過這個時機,必然要站到漢王一邊攻打項王,一個聰明睿智的人,難道應該這樣做嗎?”
韓信(淮陰侯)自知身邊全是劉邦的親信,自己只是空有名頭。于是辭謝說:“我當初跟隨項王,官不過郎中,職位不過是個持戟的衛(wèi)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guī)兹f人馬,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用,所以我才能夠到今天這個樣子。人家對我親近、信賴,我背叛他不吉利,即使到死也不變心。希望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注:韓信(淮陰侯)的話語中可以看出,韓信自己說是上將軍,而并非大將軍。此處足以證明,封韓信大將軍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只能是封大將。
武涉走后,蒯徹認為天下勝負的關鍵在于韓信(淮陰侯),想出奇計打動他,以求自己封侯拜相,像蘇秦張儀一樣流傳千古。就用看相的身份離間韓信,說:“我曾經(jīng)學過看相技藝?!表n信說:“先生給人看相用什么方法?”蒯徹回答說:“人的高貴卑賤在于骨骼,憂愁、喜悅在于面色,成功失敗在于決斷。用這三項驗證人相萬無一失。”韓信說:“好,先生看看我的相怎么樣?”蒯徹回答說:“希望隨從人員暫時回避一下。”韓信對其他人說:“周圍的人離開吧?!?p> 蒯徹說:“看您的面相,只不過封侯,而且還有危險不安全??茨谋诚?,顯貴而不可言?!表n信說:“這話是什么意思呢?”
蒯徹說:“當初,天下舉兵起事的時候,英雄豪杰紛紛建立名號,一聲呼喊,天下有志之士像云霧那樣聚集,像魚鱗那樣雜沓,如同火焰迸飛,狂風驟起。正當這時,關心的只是滅亡秦朝罷了。而今,楚漢分爭,使天下無辜的百姓肝膽涂地,父子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數(shù)不勝數(shù)。楚國人從彭城起事,轉(zhuǎn)戰(zhàn)四方,追逐敗兵,直到滎陽,乘著勝利,像卷席子一樣向前挺進,聲勢震動天下。然后漢王軍隊被困在京、索之間,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岳地帶不能再前進,已經(jīng)三年了。漢王統(tǒng)領幾十萬人馬在鞏縣、洛陽一帶抗拒楚軍,憑借著山河的險要,雖然一日數(shù)戰(zhàn),卻無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敗,幾乎不能自救。在滎陽戰(zhàn)敗,在成皋受傷,于是逃到宛、葉兩縣之間,這就是所說的智盡勇乏了。將士的銳氣長期困頓于險要關塞而被挫傷,倉庫的糧食也消耗殆盡,百姓疲勞困苦,怨聲載道,人心動蕩,無依無靠。以我估計,這樣的局面不是天下的圣賢就不能平息這場天下的禍亂。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您的手里。您協(xié)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xié)助楚王,楚王就勝利。我愿意披肝瀝膽,敬獻愚計,只恐怕您不采納啊。果真能聽從我的計策,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你和他們?nèi)痔煜拢ψ愣?,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憑借您的賢能圣德,擁有眾多的人馬裝備,占據(jù)強大的齊國,迫使燕、趙屈從,出兵到劉、項兩軍的空虛地帶,牽制他們的后方,順應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劉、項分爭,為軍民百姓請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會迅速地群起而響應,有誰敢不聽從!而后,割取大國的疆土,削弱強國的威勢,用以分封諸侯。諸侯恢復之后,天下就會感恩戴德,歸服聽命于齊。穩(wěn)守齊國故有的疆土,據(jù)有膠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諸侯,恭謹謙讓,那么天下的君王就會相繼前來朝拜齊國。蒼天賜予的好處不接受反而會受到懲罰;時機到了不采取行動,反而要遭禍殃。希望你仔細地考慮一下?!?p> 注:蒯徹是吹牛逼的鼻祖級別的人物。漢軍所有人的功勞都被蒯徹算到了韓信頭上。包括劉邦親征滅趙,拖住楚軍主力,硬是被說成無尺寸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