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葉沒吃午飯。
唉,
看戲的時候吃太多了,導致沒有胃口。
楊舟吐槽:“遭報應了吧?”
楊小葉摸著自己圓滾滾的肚皮,開始給自己找理由。
“這些吃的,都有點靈氣,我這是為了修煉,積少成多,方可成大器?!?p> “你就瞎編吧!就這點靈氣,你再吃十個西瓜也沒有用?!?p> “不要這樣說嘛,西瓜它不好吃嗎?不香嗎?”
“......香?!?p> “這就好了嘛,吃嗎?”
“不吃。你吃太多了!”
“嘁?!?p> 楊小葉放棄了勸人同樂樂的愿望。
同樂樂,同胖胖,豈不美哉。
整個外門都在狂歡,一點兒也不像平常冷冷清清的樣子,這會兒大家都浪起來了。有經濟頭腦的竟然還在擺攤賣小物件,也有低價進水果高價賣出去的,亂糟糟的仿若凡間菜市場。有學煉器的師兄師姐們出來賣他們的成品,大部分都是稍微有點用處的小玩意,什么清心鈴助人冥想,其實就是催眠小鈴鐺。
畢竟效果好的物件肯定是自己要用的,不會有人把煉出來的法劍也一并賣了,除非那是真的窮到揭不開鍋。煉器一道,花錢飛快,賺錢其實也飛快。
若是法劍,高級符咒等切實有用的物件,外門弟子們那點微薄的儲蓄也買不起。
不過一些學徒們的腦洞創(chuàng)作,還是買得起的。尤其是有些腦洞非常雞肋,價格也就被壓得很低,甚至只是當個添頭。
楊小葉就買了幾個清心鈴,一卷雪蠶絲。這個雪蠶絲也是一種靈蠶產的,只可惜比天蠶絲差上不少,但這個雪蠶便宜,量產多,適合學徒使用。拿這個當練手的最方便不過了,若是一開始就拿天蠶絲練習,就算是統(tǒng)領一整個大陸的仙門,也撐不住這種消耗啊。
楊小葉是想把這些做成風鈴,風鈴這種東西好看又好聽,清心鈴的響聲,舒心。
就是有點考驗自己的手工能力。
楊小葉逛路邊攤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想起“菜市場”“跳槽市場”“雜貨鋪”這些詞匯。師兄師姐們招攬顧客非常熱情,楊小葉一路走過來,已經不知道停留了多少次。
也許以后她也會理解,師兄們對錢的渴望。
前期靠天賦和努力,中期靠金錢和積累,那么后期......
后期咱也不知道。
“師兄,這個是什么呀?!?p> 一個雜貨攤前,楊小葉拿起了一個小葫蘆。
“這個啊,是一個水壺,看起來只有手指長,其實可以裝下手臂那么長的葫蘆的水?!?p> 楊小葉驚嘆:“哇,這是壓縮空間嗎,好厲害!”
師兄有些被夸得紅了臉:“沒什么意思的,要買嗎?這個出門在外還是很實用的?!?p> 楊小葉:“那......可以便宜點嗎?”
經歷一番討價還價,楊小葉拿著這個可以裝大量水的小葫蘆,和一個可愛的小鳥形狀的哨子,離開了攤子。
這大概是師兄練習制作儲物袋時的作品,有關壓縮空間的練習,成功了,然而很雞肋。首先這個葫蘆能裝下的東西本來就不多,而且只能裝液體。
嘛,如果能裝毒藥,那說不定還有些用。
可偏偏,只能裝裝一些普通的水啊什么的,靈泉勉強可以,藥液,毒藥什么的,一旦是有腐蝕性的,就會破壞這個小葫蘆。
所以這個葫蘆,還真是雞肋。
但楊小葉好想買。
剩下那個小鳥形狀的哨子,則是一個有趣的小靈感,通過一些奇妙的設計,讓發(fā)出來的聲音似鳥鳴,每次吹響時,灌入的靈力不同,吹出來的鳥叫并不一樣。有概率能召喚來一些山雀。
當然,師兄宣傳的時候得這樣說:
“只要你吹地夠動聽,鳳凰也能喊來?!?p> 其實這個哨子設計時就決定了大部分時候只能吹出山雀的聲音,但只要你灌注靈氣的量夠奇特,吹得夠奇葩......
說不定有那么一絲絲中獎的幾率,招來一只孔雀。
沒什么用,就是挺少女心的。
但楊小葉想買。
女孩子嘛,總有那么一刻,想要剁了自己的手。
楊小葉是這樣想的,得剁手了,不能再買了。
然后她看見了師姐擺的,賣簪子的攤。檀木雕刻的簪子十分樸素,雕的是最經典的祥云形狀。紅玉簪子艷麗張揚,梅花狀的末端綴了顆珊瑚珠,更襯風采。白玉簪子則宛若江南美人的細膩肌膚,曲線溫婉,色澤動人。
......
啊啊啊啊,好好看!
給院子里每人買一個吧!
......
卻說楊舟,這幾日每天都在消化收獲,和院子里的人共同進步。
也就是互相當陪練,畢竟他們都是使劍的。
曾經和楊小葉有一扶之緣的徐不渝曾經被楊舟拉著嘰嘰喳喳說了一大堆,要求他把所有楊小葉的黑歷史細節(jié)說出來。
徐不渝的打扮也是統(tǒng)一的弟子服,只是系了根略長的月白色發(fā)帶,發(fā)髻梳理得一絲不茍,看起來周身氣質不太像劍客,反倒像書生。他的臉也很白,劍眉星目不太適合他,這人的五官還是偏向柔和,神情也是腹中有墨之人獨有的那種溫潤氣質。
結果更不像劍客了。
若是他的神情不是那樣正經,而再多情一點,就是傳說中最易遇見美人妖怪的那種小白臉書生了。
嘛,其實這樣守身如玉的表情大概更吸引人。
畢竟有些人就喜歡看反差萌和打碎一些看起來美好的東西。
不過楊小葉可不吃這一口,要用她成年人的審美來看的話,古風公子系列,大概是沒什么吸引力的,她更喜歡何紅雨那樣張揚些的氣質。若是紅雨姐姐穿上紅衣舞動起紅紗,青絲挽起,烏黑中落下一支紅玉簪,一定是攻擊性十足的美。再不濟,楊小葉也偏愛鹿山師兄那樣的歡脫少年。
說了那么多,這位書生徐小兄弟對楊舟的好奇心感到十分疑惑:
“私下談論他人私事,非禮也。”
楊舟:“怎么能算私事,我這是在關心你和楊小葉?!?p> “在下不懂?!?p> “那次你幫了楊小葉一個忙,她又不太好意思,我才來問問你細節(jié),她好回報于你。”
楊舟倒也開始瞎編胡造了。
學壞了。
“大可不必,小生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見到老弱婦孺,自當主動幫助?!?p> 老弱婦孺,楊小葉。
“哈哈哈哈哈哈哈——”
“楊兄笑什么?”
楊舟笑得快要斷氣了。
“沒、沒什么,只是想起些好笑的事情?!?p> “是什么好笑的事情?可否分享與小生?”
“大概就是,能不能換一種說話方式啊,聽起來怪拗口的?!?p> “......”
“怎么了?”
“小時候在私塾里長大,聽太多了,改不掉?!?

微光不見
啊,感謝親友團的推薦票和打賞...... 至少,這個月有稿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