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白馬義從
趙云在曹軍之中往來沖突,徐晃于軍外看得分明,心中也不由嘆服、膽寒,但見趙云槍起槍落處,竟是倒地的曹軍,天地已然被他的長槍挑起一片血雨。
徐晃忍住懼意,勉力指揮大軍繼續(xù)里三層、外三層將他團(tuán)團(tuán)圍住。
可不多時,趙云便憑借馬克如雄獅般的沖撞力和自己絕頂?shù)奈渌嚊_開重圍,向著營中殺去。
“越兮!你出來!”趙云一邊沖一邊怒喊道。
“越兮,你不是有話要和我說嗎?你出來??!”
“越兮,你個縮頭烏龜!快出來啊,決一生死!”
“越兮——”
趙云怒喊著,身邊不斷有糾纏上來的曹軍被他長槍挑翻。
忽然,面前三根旗桿在前方攔住了去路,趙云抬頭看去,乃是三軍使命的大旗。
中間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曹”字,倚著“曹”字兩側(cè)寫著“大漢丞相、理內(nèi)外事”。
左右兩面各有一支小旗,左面的旗上寫著“奉旨出師”;右面的旗上寫道:“吊民伐罪”,隨風(fēng)飛舞。
趙云看罷,一邊是壓不住的心中怒火,一邊是想激越兮出來,于是上前,拔出青釭寶劍將這三面大旗砍倒。
軍旗乃是軍陣之威,軍旗落,軍威墮。三軍見軍旗被趙云砍倒,不由為之一滯。
張南、焦觸、劉虎、馬勝四將立時殺了上來,領(lǐng)軍將趙云團(tuán)團(tuán)圍住。
張南、焦觸所持乃是雙锏、鋼鞭,劉虎、馬勝所持乃是長矛、大戟。
他們分作兩隊(duì),一隊(duì)長兵,一隊(duì)短兵,一左一右攻了上來。趙云當(dāng)即左手持槍,右手拔出腰間青釭寶劍與之相對。
長槍立時刺死張南、焦觸二人,青釭劍亦是手起刀落,砍斷劉虎、馬勝的長矛、大戟。
劉虎、馬勝大驚,正欲回頭而去,趙云長槍攢刺,立時將二人挑翻落馬。
眼見徐晃仍在外圍調(diào)動兵馬圍攻自己,趙云立時長槍在地上一挑,將焦觸的鋼鞭挑起,跟著以青釭劍的刃面在鞭上一彈,鋼鞭立時打著旋擊出。
徐晃見那鋼鞭越飛越遠(yuǎn),還道趙云準(zhǔn)度不足,未作他想。
豈料那鋼鞭竟而在空中橫向劃了個弧度,自背后向徐晃擊去。
徐晃聽得背后罡風(fēng)來襲,慌忙躲避,可為時已晚,那鋼鞭竟重重?fù)粼诹诵旎蔚淖蠹?。徐晃吃痛,?dāng)即被打翻在地。
趙云立即縱馬,趁著曹軍尚未合攏之際沖開包圍,直取徐晃。
可剛一接近,一支長戟立時刺來。趙云不猜也知道,來人必然是越兮。
“你總算肯出來了!我?guī)煾负桶酌珟熓逶谀??你要將他們怎樣?”趙云聲嘶力竭道。
越兮輕蔑笑道:“想知道?闖出來,我告訴你!”
說罷,他立時退出步兵軍陣外,步兵軍陣合攏,將他和越兮隔開。
趙云豈會被這些曹軍格擋,當(dāng)即縱馬上前,忽然一道白影閃過,竟而將他前路死死封住。
“方位搶得好準(zhǔn),簡直是預(yù)判了自己的進(jìn)攻方位!”趙云不由心頭巨震。
他仔細(xì)看向來將,只見他白袍白甲,腳跨白馬,與自己的裝束甚為相似。
“嚴(yán)藝?”趙云脫口而出道。
他并不認(rèn)識什么嚴(yán)藝,但是他的記憶之中對這個名字甚為熟悉,因而不及思慮便將這個名字喊出。
“趙將軍,別來無恙!”嚴(yán)藝抱拳拱手道。
他的身后慢慢聚集來十?dāng)?shù)名與他同樣白袍白甲、腳跨白馬的戰(zhàn)將,一同向趙云拱手道:“趙將軍,別來無恙!”
趙云的記憶深處開始慢慢活泛起來,他想起來了,這些都是當(dāng)年與他同在公孫瓚帳下的白馬義從。
在他穿越之前,趙云與這些人同為白馬義從先鋒。
公孫瓚在幽州為抵御烏丸胡虜,在軍中挑選善騎善射之士配以白馬,組成白馬義從。人數(shù)不多,僅有三千,卻極善沖陣。公孫瓚卻憑借這支軍隊(duì)橫掃塞外,連戰(zhàn)連捷,胡虜皆奔走相告:“當(dāng)避白馬?!?p> 能讓鮮卑、烏丸這樣在馬上生存的勇武民族都聞風(fēng)喪膽,白馬義從實(shí)力可見一斑。
然而,公孫瓚與袁紹爭鋒之時,袁紹大將鞠義竟以八百先登死士大破白馬義從,大將嚴(yán)綱被斬,連公孫瓚都被逼入絕境。
雖后來趙云力挽狂瀾,挑鞠義、破先登,力救公孫瓚,可自此白馬義從也一蹶不振。
趙云性格剛直,本就不為公孫瓚所喜,白馬義從已散,趙云更加英雄無用武之地。所幸劉備慧眼識英雄,在平原郡為相時,趁機(jī)借走趙云,作為自己的主騎將軍。
再后來,趙云被柳如是下毒害死,他這個冒牌趙云穿越,借殼重生,便有了他和越兮在這三國之中來回翻覆歷史。
“嚴(yán)將軍、各位!”趙云向這些白馬義從拱手道,“你們怎么會在此地,效忠曹賊?”
白馬義從回禮,嚴(yán)藝答道:“趙將軍離開幽州不久,幽州為袁紹所并,易侯也被袁紹斬殺。我等白馬義從雖被袁紹收歸麾下,免于意思。可我們與袁紹軍爭戰(zhàn)已久,積怨頗深,自此便為袁軍所報復(fù)、打壓?!?p> 易侯就是公孫瓚,幽州州牧本是漢室宗親劉虞,因不滿公孫瓚掠奪百姓,政見相左,最后被公孫瓚所殺。漢庭衰弱,見幽州已完全落入公孫瓚之手,只得封其為易侯。
“后來,官渡之戰(zhàn),袁紹這個惡賊又被丞相所滅?!眹?yán)藝?yán)^續(xù)說道,“越將軍將我等收歸麾下,聽聞我們是白馬義從舊部,一直禮遇有加,還答應(yīng)我們,待有機(jī)會就重建白馬義從!”
“所以,你們就做了曹操的爪牙,為他辦事?你們可知我剛才為何要斬斷那三面大旗?”
面對趙云的質(zhì)問,白馬義從沉默不語。
趙云復(fù)又道:“他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哪里是‘奉旨出師’?他欺君害民,又有誰認(rèn)他是大漢丞相?至于‘吊民伐罪’,更是掛羊頭,賣狗肉。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討伐奸人賊子,才是吊民伐罪。他一手遮天,興師動眾,來追以民為本的使君,致使數(shù)十萬百姓蒙難。他吊的什么民?伐的是誰的罪?他這是道道地地的害國害民。你們焉能助紂為虐?”
“不!是丞相殺了袁紹,報了故主之仇,于我們有雪恨之義;也是丞相將我們從袁軍手中解脫,對我們禮遇有加,與我們有知遇之恩。我們白馬義從,最重的就是‘義’字,豈可忘恩負(fù)義?”嚴(yán)藝義正言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