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醫(y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p> 此語出自晉代名醫(yī)楊泉在《物理論》,對于醫(yī)者,如果不是仁愛之人,不可以將性命托付給他;如果不是耳聰目明、通達事理之人,不可以任用他;如果不是廉潔、淳樸、良善之人,不可以信任他。所以古代聘用醫(yī)生,必定選任名家大族的后人,他們具有仁恕博愛的修養(yǎng),才智通達,心思縝密,能知曉天地神靈的運行秩序,能明了性命吉兇的定數(shù),處理虛實的分界,確定順逆的節(jié)序,推求還原疾病的輕重變化,度量用藥劑量的多少,認識深入,細致入微,不會疏忽細小的病情,這樣的醫(yī)者才能稱為“良醫(yī)”。
且說張軌奉詔去民間去請皇甫謐,前往新安經(jīng)多方打聽,才得知皇甫謐已不在此處,有人提議前往山陽郡高平縣去尋,張軌便快馬加鞭,去往高平縣。
到達高平后,經(jīng)多方指引,終在鳥語花香處,清波碧草間尋到此人,見在石桌石椅上有兩個老叟在討論醫(yī)術(shù),兩人爭論不休。
左側(cè)老叟道:“前幾日我在泰山郡治得一婦人,此婦有子在身,卻小腹疼痛,按之則痛減,舌淡苔白,依賢弟之見,當(dāng)用何藥?”
右側(cè)老叟道:“定是婦人素體血虛,當(dāng)補血養(yǎng)血,止痛安胎,需用當(dāng)歸、川芎養(yǎng)血活血;茯苓、白術(shù)健脾以益氣血生化之源?!?p> 左側(cè)老叟哈哈大笑道:“我所用藥物與你不同,我所用方中有艾葉暖宮止痛;阿膠、地黃、當(dāng)歸、川芎養(yǎng)血滋陰,和血行滯;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全方具養(yǎng)血溫經(jīng),緩急止痛。”
右側(cè)老叟怒道:“你這老匹夫,又不曾告訴我此婦人得熱痛減,形寒肢冷,我自當(dāng)血虛而治,你當(dāng)虛寒而治。”
左側(cè)老叟見他中計,哈哈大笑,右側(cè)老叟心中不爽亦問道:“上個月我曾在徐州醫(yī)治一人,此人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鳴聲,胸膈煩悶,喘咳氣逆,咳痰不爽,兼有發(fā)熱無汗惡寒。依仁兄之見,當(dāng)用何藥?”
左側(cè)老叟捋了捋白色胡須道:“似此當(dāng)用射干、麻黃宣肺平喘,豁痰利咽;細辛、干姜、半夏溫肺蠲飲降逆;紫苑、款冬、甘草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斂肺氣;再用大棗和中。此方具有溫肺散寒,化痰平喘之效。”
右側(cè)老叟亦哈哈大笑道:“我所用非此良方,我用麻黃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干姜、半夏化痰降逆;以五味子斂肺止咳;甘草調(diào)和諸藥;此人表寒較甚,又加桂枝、細辛;再加芍藥疏理氣機之升降,此方具有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之效。”
左側(cè)老叟聽罷,亦不爽道:“你這匹夫,當(dāng)告訴我此患者口干欲飲,咳黃痰等明顯癥狀,怎得說的模棱兩可。”
右側(cè)老叟笑道:“你不亦是如此?”左側(cè)老叟聽罷,也隨即哈哈大笑。張軌見狀,上前詢問,一問得知:
左側(cè)的老叟名叫王熙,字叔和,高平人,一生有兩大功績,一是整理《傷寒論》,一是著述《脈經(jīng)》。王叔和擅長脈學(xué)之理,著有《脈經(jīng)》,總結(jié)漢以前有關(guān)脈學(xué)之成就,系現(xiàn)存我國最早脈學(xué)專書,對脈學(xué)影響甚大。另對漢代著名醫(yī)家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一書進行整理,該書因戰(zhàn)亂而散佚零亂,幾至失傳,王叔和對其重新加以編次,將《傷寒雜病論》析為《傷寒論》與《金匱要略》
右側(cè)的老叟名叫皇甫謐,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人,后徙居新安,其有著作《針灸甲乙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針灸學(xué)的專著,在針灸學(xué)史上,占有很高的學(xué)術(shù)地位,并被譽為“針灸鼻祖”。
皇甫謐見狀,笑道:“噫,你與我在宜陽郡女幾山一別,許久未見,近來可好?”
張軌道:“今日見到兩神醫(yī),特來看看?!?p> 皇甫謐便邀他坐下,把兩手伸出,王叔和與皇甫謐一人把手搭他一個脈上,三個指頭分別按在寸關(guān)尺上。正如王叔和的《脈經(jīng)》有云:“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關(guān)。陽出陰入,以關(guān)為界?!痹谂K腑定位中,左手寸脈候心,關(guān)脈候肝,尺脈候腎;右手寸脈候肺,關(guān)脈候脾胃,尺脈候命門。
皇甫謐捋著胡須道:”脈象一息四次,且從容、流利,不大不小,不浮也不沉?!?p> 王叔和亦道:”脈象柔和有力,節(jié)律整齊,尺脈有力、沉取不絕。“
皇甫謐笑道:”你若遠離朝堂紛爭,世俗紛擾,可再活一個甲子啊?!?p> 張軌起身躬身道:”師傅所見不假,徒兒此次前來便是晉帝下詔派我前來,請師傅入朝為大將軍治傷?!?p> 皇甫謐疑問道:“我早已上疏晉帝自稱草莽,怎的還要我入朝?”
張軌從懷中取出詔書,捧在手上道:“是有人在朝上舉薦師傅,下詔來征聘,若師傅不去,便要屠師傅滿門?!?p> 皇甫謐聽罷,眉頭一皺,苦起臉來。王叔和捋著胡須笑道:”看來你的閑云野鶴的生活就此了結(jié)了?!?p> 皇甫謐嘆息道:”我實不想入朝,孔圣人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缃衲阄叶家堰^了六十,軒轅氏又道‘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我等年事已高,五臟精氣不充,天癸竭盡,何必再去那朝堂。況此去,你我恐今生今世再難相見?!?p> 王叔和笑著擺了擺手道:”不見便不見,我都怕啊,再見之時你在病榻,以你之才都救不了,我若也治不了你,你不得笑我?“
皇甫謐聽罷,大笑,起身道:”好,也罷,不見就不見吧,就此別過。“
說罷起身,揚長而去。張軌向王叔和躬身作別,隨即轉(zhuǎn)身去追皇甫謐。王叔和笑了笑,見二人走遠后,伏在石案上痛哭流涕。
因皇甫謐年事已高,兩人于路上走走停停,約莫七八天,終于到了洛陽,早有尉官稟告晉帝,晉帝傳口諭宣,張軌欲帶皇甫謐面見圣上,皇甫謐執(zhí)意不肯,在張軌苦苦勸說下,終于還是把皇甫謐請到了金殿上。
卻見晉帝高高在上,洋洋得意道:“我屢屢下詔請你入朝,你皆不肯,今日如何肯來?”
皇甫謐躬身道:“聽聞皇帝下詔來救人危難,自當(dāng)奉詔而來?!?p> 晉帝俯身上前道:“這是為何?”
皇甫謐道:“為醫(yī)者,當(dāng)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如此方為醫(yī)家?!?p> 晉帝贊賞道:“為醫(yī)者,不為利,是為當(dāng)世良醫(yī),如若你救治好大將軍,要何賞賜?”
皇甫謐道:“泰始六年(公元270年)時我上表皇上求書,皇上賞了我一車,一直無以為報。今若治好了大將軍,我不敢討賞;但若治不好,也求莫要責(zé)罰?!?p> 晉帝點了點頭,便命張軌帶領(lǐng)皇甫謐到大將軍府上。卻見大將軍府上仍是緊閉府門,張軌連連叫門,卻是家丁出來傳話說“大將軍下令,不見任何人?!本瓦B之前吳矯孫驥前來探望都被拒之門外。張軌說是皇上下令來見,家丁才進去稟報。
少頃,大將軍之子吳感出來請了二人入府,經(jīng)張軌一番介紹,吳感大為驚訝,連忙跪倒在地,痛哭流涕,求他救父親性命。皇甫謐扶他起身,請他入見。
吳感請皇甫謐入得內(nèi)室,命侍人退下,皇甫謐上前看望,見吳存面色白中帶有微紅,冷汗冒出,摸其手腳冰冷,搭其脈搏脈微欲絕,忙叫來吳感對其說道:“大將軍如今陰寒內(nèi)盛,陽氣衰微,若不急救,定當(dāng)危及生命,你速去擇炙甘草二兩,干姜一兩半,生附子一枚需去皮,破八片,此藥乃漢末神醫(yī)張仲景所創(chuàng),有回陽救逆之效,可速煎為大將軍服用?!?p> 吳感聽罷,連忙跑出府門前去抓藥,趁此時機皇甫謐從藥箱中掏出一個布袋,展開有密密麻麻粗細不同的針,叫張軌把大將軍扶坐起來,張軌走上前去扶時,宛若搬巨石一般,顫顫巍巍,扶坐起來后張軌跪坐在榻上,讓吳存靠在張軌身上。
此時皇甫謐取出一根針來,細細擦拭,其第一針扎在了吳存的大椎穴上,其皇甫謐所作《甲乙經(jīng)》記載:三陽、督脈之會??芍侮栁VT證;又取出一針,第二針扎在了風(fēng)池穴,此穴可調(diào)理諸陽;隨即取出第三針,針刺在涌泉穴,可收斂浮陽,引氣歸元,開竅醒神;又取第四針刺合谷穴,可調(diào)和氣血、通經(jīng)活絡(luò)、鎮(zhèn)靜安神、益氣升陽。
少頃,吳感捧藥而來,灌入?yún)谴婵趦?nèi),過了些許時分,面色逐漸好轉(zhuǎn),四肢漸溫。又過了些許時分,竟?jié)u漸清醒過來,瞪大了眼睛張著嘴巴環(huán)視一周,吳感問父親姓甚名誰,又問了問是否認識自己,見對答如流,欣喜萬分。
吳存清醒過后,連連叫餓,吳感連忙吩咐侍從準備飯食,趁侍從侍候吳存進食之際,吳感請皇甫謐出了內(nèi)室,連連叩首道謝,驚的皇甫謐連忙扶他起來,進而嘆息起來。
吳感深感疑惑問道:“家父已然清醒,神醫(yī)因何嘆息?”
皇甫謐道:“大將軍如今陽氣消散,陰氣凝聚,常言道:'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如今只是片刻清醒,不久便要入九泉?!?p> 吳感聽罷,慌亂起來,接著又嚎啕叩首,連叫神醫(yī),皇甫謐搖了搖頭道:“人生在世,終有一死,即彭祖亦有壽終之日,何況大將軍乎?”
說罷,就請告辭,獨留吳感在地上嚎啕,張軌未見過幾次這種世面,不知如何是好,但皇甫謐見過許多生老病死,背上藥箱便離開,張軌也便跟著皇甫謐走了,路上還問皇甫謐是否太絕情了。
果然不出皇甫謐所料,吳存吃罷飯食,叫了幾聲徐倪,便陷入了昏迷,于夜里悄然離逝。事后,晉帝聽后悲痛不已,親到靈前拜祭,賜他謚號剛侯。
吳存死后,皇甫謐并未離開洛陽,前文也曾提起咸寧元年(公元275年)瘟疫盛行,洛陽人口死亡大半,皇甫謐于是就在洛陽暫住,救治百姓,直至疫情退去方才離去。
再說此事過后,晉吳兩國又過了幾個月安生日子,兩邊互不干擾,一日江東吳郡傳言掘地得銀子,長一尺,寬三分,上刻有年月等字,于是吳皇大赦,當(dāng)年改元天冊,不知又會有何事發(fā)生。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