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鞭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昨夜沒有守歲過十二點放鞭炮的的人家,會在一早放起鞭炮,這也稱為“接年”,而那些鞭炮聲只影響了大人,熟睡的孩子沒受到絲毫影響,依舊在被窩里睡的昏天暗地,不到九點以后沒有一個孩子會起床。
大年初一這天,已經(jīng)有人打來電話,說會過來拜年,還好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來拜年的人都不會來太早,一般都要十點以后才會到,這既不影響大人們備菜,也不影響孩子們睡懶覺,這個就是大人怎么叫孩子起床吃早飯,孩子都不為所動的理由。
一早,大伯和大媽,譽楓都過來了。
大伯燒的飯菜很好吃,家里如果來人而大伯有空的話,都會過來燒飯燒菜,像拜年這種多人聚餐活動,如果爸爸沒有回來過年,掌勺的人肯定就是大伯,奶奶和大媽只能給大伯打打下手,洗洗菜,切切菜,在灶臺下添添柴火。
快十一點的時候,拜年的人來了,這是屬于兩隊人馬,一方是爹爹堂兄弟的子女,一方是奶奶的娘家侄子,主人迎上去,給拜年的男人們遞上香煙,帶至屋內(nèi),招呼著坐著,招呼著吃上瓜子花生糖果,接著沏上一壺茶,端給客人手里,客人迎進屋內(nèi)時,放下拜年禮品,嘴里推讓著遞過來的煙,手卻很誠實的接過,立馬“吞云吐霧起來。”
女人們則抓起對方的手開始客套起來,嘮起家長里短,悲歡離合,那神情語氣仿佛一年只能相見這一次。這真是一門學(xué)問,木木經(jīng)常聽她們說起的臺詞,雞皮疙瘩會起來,這沒有嘲諷的意思,反之是敬佩,怎么用一兩句話用一兩個老家土話,順暢或不順暢的連在一起,把長輩說的眉開眼笑,笑逐顏開。尤其是對小孩子,嘴里左一個“我的小乖乖”右一個“我的小乖乖”,左一個“怎么這么懂事”右一個“怎么這么懂事”,羞的小孩子低著頭,止不住的老臉一紅,比大人的臉更像老臉。
說完見面的話,就開始拉桌子“布陣”了,桌布一鋪,麻將一倒,紙牌牌九就位,茶水香煙上齊,男人們就開始了叼著煙運籌帷幄了。
拜年的女人們穿的衣著光鮮,不適合在柴火灶臺下,滿是油煙的廚房中活動,卻依然時不時要來廚房轉(zhuǎn)悠幾圈,然后對著主家說上幾句“要不要幫忙”。主家人一個在灶臺上揮動著鍋鏟,一個在灶臺下雙手折斷樹枝,連連笑著說不需要不需要,沒有什么要忙的,廚房油煙大,樹枝柴火都是灰,快出去吧,別把衣服弄臟了。
女人們穿著高跟小靴子,長款羽絨服,拍著自己袖子上飄落下來的柴火灰燼,扭著腰,離開了廚房,在院子里拿起桌子上的茶葉水,手里抓了把瓜子邊喝著水,邊踩著小高跟去牌桌那里,看看自家男人贏錢了還是輸錢了。
這像一場老舊膠片般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