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抗司馬曹羲揮筆著就至公論、截姜維鄧艾出言獻(xiàn)上破敵策
話說曹爽這一年多來,先是恢復(fù)了部分肉刑,而后又下放俊才充實各縣,最后則分割河?xùn)|郡來為撤郡設(shè)縣做好準(zhǔn)備,各項變法改制工作還算進(jìn)行的有條不紊,但司馬懿老謀深算,在曹爽分割河?xùn)|郡的節(jié)骨眼上派遣南陽圭泰散布了‘何鄧丁、亂京城’和臺中三狗的童謠,這件事大大打擊了大將軍一黨的變法熱情。
甚至就連變法的核心干才何晏都開始消極度日了。
舞陽侯府。
這一日,司馬懿秘密會見了王觀、高柔、蔣濟(jì)、衛(wèi)臻、孫資、劉放、盧毓幾人之后,便將司馬師和司馬昭、司馬駿幾人一并叫了過來:
“現(xiàn)如今,曹爽的變法已經(jīng)到了騎虎難下之時,如若我等能再送他點麻煩,那曹爽屆時就會困于虎背而無法抽身而退了!”
“父親的意思是?”
司馬師此刻有些不懂父親的具體安排。
司馬懿并沒有立即回答兒子的疑問,他望著屋外那勢頭正盛的太陽,露出了一個神秘的微笑:
“這陽光雖然刺眼,但過不了多長時候,就即將要日薄西山咯......”
——————————
就在大人們于密室之中商議大事之時,孩子們此刻正在無憂無慮的玩耍著。
司馬炎和何邵、諸葛靚三人此刻正推著桃符的四輪搖籃車在回廊中緩緩的走著,他當(dāng)初雖然并不怎么喜歡這個弟弟,但這個小家伙實在是過于可愛,以至于司馬炎這些天不知不覺就繞著他轉(zhuǎn)了起來。
司馬炎推著搖籃,來到回廊的荷花池下時,陡然見到了好幾株形似印章、含苞待放的荷花花苞,他陡然間心血來潮,一把摘下了三朵花苞,先拿著其中一朵遞到了小桃符的手中:
“將來給我家桃符封個王爺!”
小桃符一把接過花苞,咯咯咯的笑了起來,司馬炎又將剩下的兩個花苞拋給諸葛靚和何邵兩人:
“至于你們倆嘛,就封個公爵吧!”
何邵聞言,口中稱謝,一把便接住了司馬炎扔過來的花苞,而諸葛靚聽到司馬炎封王封公的叫囂,心中一寒,失神的他不慎讓那花苞掉落到了回廊東面的水池之中。
見此情景,幾人略顯尬尷的相視一眼后,并無言語,繼續(xù)推著桃符遛彎去了。
屋內(nèi),即將嫁給甄德續(xù)弦的靈覃,此刻正在繡著一副女紅,看起來一副心事重重模樣的她已經(jīng)不慎兩次將手指扎破了。
旁邊的憶容見了堂妹這副模樣,正要發(fā)問,不料靈覃卻先開了口:
“堂姐可否告知靈覃,那一日翁翁要堂姐出嫁,堂姐為何那般抗拒?難道是那甄德為人不端么?”
憶容聽了靈覃這話,總算是明白靈覃為何魂不守舍了,她暖暖一笑,抓著堂妹的手解釋道:
“我與甄將軍并不熟悉,不知曉他的為人究竟怎樣,但我常聽念容說起他,料想應(yīng)該是個誠實君子吧。至于我不愿嫁的原因,也不知當(dāng)講不當(dāng)講?!?p> 靈覃聽了堂姐這話,心中一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她央求道:
“好姐姐,你告訴我,你是不是已經(jīng)將芳心暗許給了某位公子啦?”
憶容笑著戳了一下靈覃的額頭:
“小孩子就知道刨根問底胡亂猜,我不告訴你!”
姐妹倆就這樣一邊做著女紅,一邊嬉笑訴說著各自的心里話。
不知不覺,華燈初上,已經(jīng)到了月上中天之際了。
——————————
三日后,大朝會上,依舊裝病的司馬懿特意安排了三弟司馬孚,在廟堂上提出了在各個州設(shè)置大中正以進(jìn)一步強(qiáng)化選拔人才效率的意見。
此言一出,所有太傅一黨的老臣紛紛出言贊成了起來。
曹爽、曹羲兄弟二人聽了這話后,心中驚了一跳,二人朝著丁謐使了個眼色,丁謐立即便出了班次:
“臣以為,尚書令此言欠妥,現(xiàn)如今各個州郡的氏族中正官權(quán)力已經(jīng)夠大了,如若還要在各州設(shè)置大中正,那朝廷手中,還哪里有半點選官的權(quán)力?!”
此言一出,太傅黨的士族老臣們紛紛怒罵了起來,大內(nèi)官張當(dāng)出聲制止后,廟堂上這才稍微安靜了一會。
司馬師此刻出班奏言道:
“丁尚書此言差矣,氏族乃是朝廷的氏族,氏族選舉,也是為朝廷選才任賢,又豈會像丁尚書所說的一樣,朝廷無選官之權(quán)?”
丁謐嘿嘿一笑,將山羊胡一捋,反唇相駁道:
“中護(hù)軍,若氏族真如你所言一般純白如雪,那王莽的頭顱此刻就不會被收藏在內(nèi)府之中,而是會配享在太廟之中了!”
本朝受禪大漢而立國,大內(nèi)府庫之中自然收藏有前朝的一切珍寶奇物。
王莽的頭顱,自然也在其中。
司馬師被丁謐說的一時語塞,只能不再言語。
朝會之上雖然經(jīng)歷了一番激烈的爭論,但這件事情依舊沒有吵出個頭緒。
休沐放假的曹羲此刻心中思緒萬千,看來此番司馬懿對設(shè)立大中正阻撓變法一事,是勢在必得了。
他恍惚之中,忽感一陣疲累,于是便在書房榻上斜倚而眠。
沒過一會兒,回廊中央的荷花池中忽然出現(xiàn)了影影綽綽的一個人影,曹羲凝神望去,卻發(fā)現(xiàn)那人的影子漸漸消散了起來,曹羲急于知曉此人是誰,可他越是看的仔細(xì),那個影子就變得越加模糊。
正當(dāng)曹羲趕上前去,想要看清那人的面貌之時,他陡然間便驚醒了過來。
曹羲這才察覺自己只是做了個夢。
當(dāng)曹羲清醒過來以后,他這才回想起了夢中的細(xì)節(jié),夢中人的衣著打扮、行為舉止,竟與當(dāng)年表妹夏侯徽少年時別無二致!
曹羲這才明白過來,自己這是夢見了逝世多年的表妹夏侯徽!
媛容啊媛容,你可是有什么話想要對表兄說嗎?
曹羲回憶起少年時代的種種,一時間不禁淚眼婆娑、感慨萬千。
“夫君,你這是怎么了?”
衛(wèi)鳶方才見丈夫在書房之內(nèi)小憩,怕其著涼,回身去取了一件衣物打算為其遮蓋御寒,當(dāng)她返回時卻見曹羲已經(jīng)起身,且看起來神情蕭索,眼含淚光。
曹羲見妻子到來,收攝了一下心神,他與衛(wèi)鳶一向以誠相待、從無隱瞞,因此真誠的回答道:
“我方才夢見一影,形神酷似表妹,其立身在荷花池中,有欲言而止之狀,但俄而卻消逝不見,夢醒之后,不免神傷。”
衛(wèi)鳶明白自家夫君乃重情重義的赤誠君子,因此并沒有感到不悅,她柔聲寬慰丈夫道:
“夫君,媛容表妹逝世已久,想必是你最近忙于變法的公務(wù),這才夢見了她。夫君不必神傷,改日我買些祭品,你我夫婦二人去媛容墓前探望一番也好。”
曹羲聽了妻子的話,心中哀傷之情稍緩,他喝了兩口熱茶后,重新回到了幾案前,開口說道:
“如今司馬家一意孤行,想要在各州設(shè)立大中正來制約變法,加強(qiáng)氏族的選舉之權(quán),我這兩日絞盡腦汁,寫下了這篇至公論,想必可以在輿論上遏制一下司馬家的氣焰!”
衛(wèi)鳶接過那至公論,覽目看了半晌,點了點頭道:
“夫君的文筆依舊不減當(dāng)年。只不過司馬家此次勢在必得,夫君只憑一篇文章,真的可以鉗制的住司馬家的野心嗎?”
曹羲笑道:
“夫人所言確有道理,一篇至公論只不過是一篇文章,但為夫卻在文中點明了司馬家的狼子野心,將此次設(shè)大中正之事上升到了國家安危的層面,陛下精通儒學(xué),看到此文定可明白我的深意,必定會對司馬家的舉動有所忌憚。因此就算此文終究改變不了司馬家設(shè)大中正的想法,但我相信他們一時之間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
夏侯玄為了防范司馬師,特意寫信安排了蘇慕從司馬駿的屯騎營轉(zhuǎn)到了司馬師的護(hù)軍營,蘇慕武藝精熟、為人爽直,且擅長營務(wù),一來二去,逐漸成為了司馬師的親信。
———————————
這一日,蜀漢衛(wèi)將軍姜維收到了一封加急的密信。
這正是先前在魏國涼州境內(nèi)被夏侯玄、郭淮、夏侯霸挫敗的胡王治無戴寄來的書信。
治無戴在信中說,自己在魏國已然沒有立錐之地,日日擔(dān)驚受怕,因此想要舉族遷入大漢境內(nèi),歸服王化,并希望姜維可以幫助他順利南遷入蜀。
蜀漢國內(nèi)如今人口稀缺,且治無戴乃是西域名王,如若能夠吸納治無戴的部族,無論是對蜀漢的國力還是威望都有好處。
姜維思慮再三,決定親自率兵北上,接應(yīng)胡王治無戴。
而這一消息卻不慎走漏了風(fēng)聲,被魏國雍州刺史、前將軍郭淮所探知。
郭淮并沒有獨斷專行,而是將此事立即上報給了如今已經(jīng)占據(jù)了西北半邊天、頗有實權(quán)的都督、征西將軍夏侯玄。
郭淮的建議是,安排一員大將率一支奇軍阻擋在姜維與治無戴部落互通的要道上,設(shè)法阻止蜀軍和胡兵合攏一處。
長安城,征西將軍行轅內(nèi)。
夏侯玄正與前將軍郭淮、征蜀護(hù)軍夏侯霸、南安太守鄧艾等人一塊商討著阻止蜀胡交接的具體計劃。
“諸位將軍,郭淮將軍日前得到消息,我大魏涼州境內(nèi)之前反叛的胡軍殘部,與蜀將姜維互通款曲,企圖舉族南遷入蜀,姜維打算親自率兵再次北犯,以接應(yīng)胡王治無戴的部眾。此事事關(guān)重大,如若讓胡蜀陰謀得逞,那勢必將會讓蜀虜氣焰大增,讓我大魏顏面掃地,而我中原也勢必會人心惶惶。故此一戰(zhàn),絕對不容有失!諸位有何良策奇計,不妨直說。”
這時,南安太守鄧艾起身了。
只見他結(jié)巴著說道:
“啟……啟稟將軍,末……末將有一計,可阻……阻胡……蜀互通?!?p> 眾人聽?wèi)T了他的結(jié)巴,因此也都沒有笑話他。
經(jīng)歷了這幾次大戰(zhàn)之后,沒有人會懷疑鄧艾的才能。
鄧氏,曾經(jīng)也算是南陽新野一帶的大族,但鄧艾卻自幼喪父,自小便顛沛流離,過著清貧苦楚的日子。
即便如此,鄧艾還是十分上進(jìn),他從小就喜好讀書,尤其喜愛兵書與農(nóng)書。
建安十三年,太祖曹操攻下荊州,將大部分的荊州百姓北遷至中原,鄧艾及其母親、族人便是在這時遷到了汝南,成為了朝廷的屯田民。
在屯田民中,有才學(xué)的人非常之少,鄧艾憑借自身才學(xué),被當(dāng)?shù)剜l(xiāng)官推薦為了典農(nóng)都尉學(xué)士,這雖然只是一個下級官吏職務(wù),但對于一個出身卑微的人來說,不失為一條改換門庭的進(jìn)身之路。
但因為鄧艾口吃,典農(nóng)都尉認(rèn)為他無法擔(dān)任重要職務(wù),便指派他充當(dāng)了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
鄧艾非常喜歡軍事。他每每見高山大川,都要在那里勘察地形,指劃軍營處所,遭別人譏笑也不介意。
就這樣,鄧艾平淡地當(dāng)了近二十年的稻草吏后,這才混上了典農(nóng)功曹的職務(wù),協(xié)助管理起了屯田事宜。
他本以為自己的人生不會再有什么大的波折了,可就在這一年,他的人生卻偏偏發(fā)生了重大的轉(zhuǎn)折。
去洛陽呈報述職的鄧艾,機(jī)緣巧合之下見到了時任太尉的司馬懿。一番交談之后,司馬懿很賞識他的才能,因此竟破格征召他做了太尉府的掾?qū)?,而鄧艾的人生也因此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始初年,鄧艾以一篇濟(jì)河論引起了朝野的關(guān)注,于是他被朝廷安排在東南淮泗一帶屯田,為國家積儲了不少軍糧。
從正始二年起,魏國在淮南、淮北廣開河道,大舉屯田。北以淮水為界,自鐘離以南,橫石以西的四百多里沃土之上,五里設(shè)一軍屯營,每營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衛(wèi)。同時,朝廷按照鄧艾的法子對淮陽、百尺兩條河渠也進(jìn)行了拓寬,從黃河引水注入了淮水和潁水,潁南、潁北因此水源充足,還修成了許多陂田。淮水一帶挖掘的這條三百多里長的水渠,不僅灌溉了農(nóng)田二萬余頃,更是使淮南、淮北連成了鐵板一塊。
這六七年間,從京都到壽春,沿途兵屯相望,雞犬之聲相聞,一派繁榮富庶的景象。
不僅如此,這些年淮南淮北所積糧秣,何止三千萬斛,這些糧食供東南邊境十萬之眾使用,都可足足支用五年。國家若憑此御吳,自然無往而不克。
這些自然都是鄧艾的功勞。
后來,鄧艾便出任了夏侯玄征西府的參軍,繼而轉(zhuǎn)任了雍州南安太守,成為了抵御蜀虜?shù)囊粏T大將。
只聽鄧艾繼續(xù)說道:
“將軍,艾……艾以為,蜀虜如欲……欲北上,與胡王交……交接,必……必從此……處經(jīng)過。”
鄧艾一邊斷斷續(xù)續(xù)的說,一邊以手指地圖。眾將抬眼看時,發(fā)現(xiàn)鄧艾所指之地正是沓中。
沓中,雖是陰平郡中一苦寒小縣,但其卻處于魏國涼州與蜀漢隴州的交界之處。如若胡王治無戴想要南下入蜀,此路的確是上上之選。
夏侯玄點了點頭,心想這鄧艾果然有料敵機(jī)先之能。有了鄧艾奇謀,夏侯玄也不再猶豫,他直接下令道:
“士載所言極是。夏侯霸將軍聽令!”
“末將在!”
征蜀護(hù)軍夏侯霸起身拱手道。
“本督命你率軍一萬,星夜趕赴沓中,阻擋姜維與治無戴交接!”
“諾!”
夏侯霸領(lǐng)命而退,立即回軍部署去了。
“郭淮將軍聽令!”
“末將在!”
“本帥命你率軍一萬,自武都星夜前往陰平郡北,截斷姜維歸路!”
“諾!”
郭淮接令而退。
夏侯玄見各方調(diào)度已沒有什么問題,于是便讓眾人散去各司其職去了。
——————————
夏侯霸領(lǐng)命后,星夜兼程,率本部軍馬直奔沓中,果然與蜀將姜維在此遭遇!
夜露已重。
一支身著精甲、手持環(huán)刀長斧的大軍正人銜枚、馬去鈴,沿著隴右山道悄悄潛行。
這正是蜀衛(wèi)將軍姜維親自率領(lǐng)的、北上前去接應(yīng)胡王治無戴部眾的隊伍。
而令姜維沒有料到的是,在山坡之上,另一支隊伍正悄然注視著自己的部隊。
那正是提前一日抵達(dá)沓中,在此等候的魏國征蜀護(hù)軍夏侯霸的部隊。
就在蜀軍行至半山谷時,突然從山陵上傳來一陣震天的擂鼓聲與吶喊聲,緊接著,如潮般的魏軍便沖了下來。
蜀軍登時大亂,所幸姜維麾下的虎步軍都是驍銳悍卒,此刻勉強(qiáng)還沒有徹底崩潰。
“撤……”
姜維算是再次栽在了夏侯霸的手中,他憤憤的北望了一眼,當(dāng)機(jī)立斷,立即便率領(lǐng)著麾下的部眾策馬南逃而去了。
姜維怎么也沒有想到,魏軍居然洞悉了自己的計劃,而且還識破了自己北上沓中之計,他在驚慌之余指揮失利,胡王治無戴自然也無法繼續(xù)南下了。
姜維此刻驚慌之情稍減,總算是冷靜了下來,他心想:魏國既然看透了自己北上的計劃,那么一定會派人截斷自己歸路,倘若此刻戀戰(zhàn),后果不堪設(shè)想。
姜維百般無奈,只得徹底退出魏國邊境,迅速退兵回國。
執(zhí)戟良人
至公論如下: 夫世人所謂掩惡揚(yáng)善者,君子之大義,保明同好,朋友之至交,斯言之作,蓋閭閻之日談,所以救愛憎之相謗,崇居厚之大分耳,非篤正文至理,折中之公議也。世士不斷其數(shù),而系其言,故善惡不分,以覆過為弘;朋友忽義,以雷同為美。善惡不分,亂實由之,朋友雷同,敗必從焉。談?wù)撘援?dāng)實為清,不以過難為貴,相知者以等分為交,不以雷同為固。是以達(dá)者,存其義,不察于交,識其心,不求于言。且在私論,猶行之有節(jié),明處公議,則無所固之矣。凡智者之處世,咸欲興化致治者也。興化致治,不崇公抑割,情以順理,厲清議以督俗,明是非以宣教者,吾未見其功也。清議非臧否不顯,是非非賞罰不明,故臧否不可以遠(yuǎn)實,賞罰不可以失中。若乃背清議,違是非,雖堯不能一日以治。審臧否,詳賞罰,故中主可以萬世安。是以君子知私情之難統(tǒng),至公之易行,故季友鴆兄而不疑,叔向戮弟而不悔。斯二士者,皆前世之通士,晉魯之忠臣也,亦豈無慈愛骨肉之心,愍恤同生之仁哉?夫至公者,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理之要也,人之用也。昔鯀者,親禹之父也。舜則殛鯀而興禹,禹知舜之殛其父無私,故受命而不辭;舜明禹知己之至公,故用之而無疑。無私者,雖父黜而子不言,況用之于他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