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28節(jié)
陶家和林家的交情,不是眼前這一代的事,至少是陶寬爺爺手里就對林家有著格外得照顧,只要是林家的事,陶寬爺爺都會愿意去幫,尤其是那個吃的東西格外短缺的時代,陶家對于林家照顧可謂是貼心貼意,沒吃的就送吃的,沒穿的就把家里的布票帶過去,至于林家當年怎么樣得幫助陶家,陶寬爺爺沒有和陶家的孩子說過,就是陶寬爹也不曾聽陶寬爺爺說過。林家的大兒子對于陶家的幫助沒有了太多的了解,但卻記住了陶磊砸了自己家里的鍋,孩子氣盛,要不是林家的大人對自己的幾個孩子管得緊,陶磊有可能就被林家的孩子給打了。大人的管并沒有讓林家的大兒子心服口服,只是強壓自己的恨,都是時間是最好良藥,經(jīng)過了這些年的磨礪,林家的孩子也就慢慢得對陶磊放下了仇恨,只不過是對陶家的人不愿正眼去看,盡量得避開。陶寬爺爺也不會對林家的大兒子有過多的注意,他相信林家的孩子會在林家的大人管制下,慢慢變得更會體諒別人,包容別人。陶磊去砸了林家的鍋,陶磊是不該的,但也有著背后的原因。陶寬爺爺也不強求林家對自己的孫子——陶磊的諒解了,過去的事都過去了,自己對林家的好,沒有必要牢記著,不管是對林家的恩還是林家對自己家里的仇,陶寬爺爺都不愿過多的計較。有了這樣的想法,陶寬爺爺也就不去理會林家的大兒子對自己的態(tài)度,至于林家后來的情況,陶寬爺爺也不能算到,即使是能算到,自己能否看到還是個問題?,F(xiàn)在最主要還是跟著來人去生產(chǎn)隊長家里,看看生產(chǎn)隊長有什么安排。陶寬爺爺跟著來人走進生產(chǎn)隊長家里,在外面等著的社員們就有些羨慕嫉妒恨了,憑啥你陶家的老頭要來參加自己分田的事,你都沒有再在生產(chǎn)隊里做工分了,還來參合這樣的事。難道真的和大早上大家在議論的一樣嗎?昨晚生產(chǎn)隊長在陶家吃了飯,還喝了酒,就這一頓酒就把整個生產(chǎn)隊給分好了?大部分人都是搖頭表示不太相信,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陶寬爺爺確確實實被生產(chǎn)隊長給叫到生產(chǎn)隊長家里去了。生產(chǎn)隊不比大隊。大隊里有大隊部,是一級機構(gòu),有辦公室,也有大家坐的地方,但這樣的地方也不是自己這些人都能隨便坐進去的地方。生產(chǎn)隊不同,生產(chǎn)隊也不可能把自己生產(chǎn)隊里的事放到大隊部去開。以前吧,還有個固定的場所讓大家記工分,或者是開會,慢慢得因為有些原因,大家都愿意集中到生產(chǎn)隊長家里去了,尤其是到了這個接近分田的時候,大家都更愿意集中到生產(chǎn)隊長家里去。生產(chǎn)隊長家在巷子里,大家就干脆坐到巷子里的過道上去。陶寬爺爺隨著來叫他的人,由原來坐著的地方走到生產(chǎn)隊長家里去。進了生產(chǎn)隊長的大門,這才看到廳堂里坐著的是生產(chǎn)隊的保管員,和其他的幾個生產(chǎn)隊里的管著事的人。但生產(chǎn)隊長的門口卻坐著很多社員,自然就不好把大門給關(guān)了起來,敞開著大門,只能說話聲音小點就是了。生產(chǎn)隊長叫來陶寬爺爺是商量抓鬮的事。這樣的事不可能幾個說了算,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對,但百分百的公平,一個家是這樣,一個生產(chǎn)隊里更有可能了,況且這樣的事關(guān)系著自己后來吃飯的問題,田分的好壞,就決定了自己家里的生活水平。生產(chǎn)隊長示意陶寬爺爺做好,但生產(chǎn)隊長還沒有開始,陶寬爺爺自然不敢多言多語,他自己都是仰仗生產(chǎn)隊長對自己的照顧,才被叫到生產(chǎn)隊長家里來的,至于要等誰,陶寬爺爺不知道,更不會去問,但看到到場的幾個人,按理說陶家所在的生產(chǎn)隊里該來的都來了,但有個問題就是生產(chǎn)隊長沒有坐在最高的位置。這就意味著還有最高職位的人還沒有來,陶寬爺爺心里這才明白:生產(chǎn)隊長所要等的人就是大隊支書。陶寬爺爺慶幸自己沒有大大咧咧得做到最高的位置上去,否則自己得找個臺階下才能保全面子。等人的時間過得很慢,也很難熬。到了這個時候大家都不太言語,生怕說錯什么,尤其是坐在巷子里的那些社員。生產(chǎn)隊長的嚴肅和整個巷子里的氣氛有些壓抑,都在默不作聲。突然,巷子口有些騷動,接著就聽到大隊支書和社員們打招呼的聲音,都是一個村莊的,很多還是大隊支書的本家或者是親戚,大隊支書也不是公社書記,他還得這些人來幫著他才能把事做好。尤其像今天這樣要緊的事,肯定有人歡喜有人憂,分到好的田自然興高采烈,分到差的田免不了愁眉苦臉,這就得要有人來調(diào)和或者說是做思想工作,而大隊支書是最好的人選。再說,陶家這個生產(chǎn)隊本來就是銀井灣最強的生產(chǎn)隊,大家的生活比較平均,只是陶家因為有了一門手藝而比較突出,其他的人大部分都是大隊支書的熟悉的人,甚至在解放前還是有些有恩于大隊支書家里。生產(chǎn)隊長總覺得自己難以決定分田這樣要緊的事,沒有大隊支書鎮(zhèn)著,可能不太好做事,況且還是銀井灣里最先分田的生產(chǎn)隊,生產(chǎn)隊長也在大隊支書的面前露過怯,還是大隊支書給他撐得膽兒,所以整個場面都得大隊支書來撐著才能順利完成。生產(chǎn)隊長聽到大隊支書的聲音,自己也就踏實了很多,先前開到生產(chǎn)隊長家里的人只是幫著生產(chǎn)隊長做事,包括陶寬爺爺也一樣,但大隊支書則是生產(chǎn)隊長的主心骨。隨著大隊支書聲音的臨近,生產(chǎn)隊長還是站到大門口來迎著大隊支書。大隊支書一路打著招呼過來,他心里有數(shù),等下哪些人需要自己做思想工作的人都得先打到招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