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純原鄉(xiāng)

第三百五十一章 月底交差

純原鄉(xiāng) 暗墟之淵 2974 2024-01-30 21:47:52

  又到月底了,字沒碼多少,焯了。

  《曠野,都市,人》算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概念章,和《純粹》不同的是,這章更注重思想性,也確實花了心血去搞,可惜還是寫偏了。

  當然,在文字堆砌上確實是合格了的,主打一個量少(只有十首)但精(其中“裝睡”和“凌晨四點半的吉他”均差點寫了三個版本),里面沒有一首是一遍就寫出來,然后還沒怎么修改的,畢竟時間緊任務重,這一章寫的有些趕工。

  沒有時間醞釀靈感,就只能靠堆砌字眼來潤色,不過這也是個耗視力的活兒。

  寫詩其實是一件內(nèi)耗比較大的工作,抱著寫著玩的態(tài)度,那確實不累還能放松心情,清理內(nèi)在情緒垃圾,獲得前所未有的清凈。

  但是,我目前沒有時間這么做。

  如果抱著目的去寫,那就比較累了,單純的傾訴并不累,因為只需要說,甚至不需要思考怎么組織語言,所以說出來很容易,但都是廢話,對聆聽者來說很痛苦。所以寫作就是要去掉這些浮躁無用的,只抓重點去寫,用詞也要精準講究,在此基礎上對語言進行潤色,使其讀之自然,閱之愉悅,這才是好的表達。

  所以詩歌是需要很凝煉的,你需要盡可能去壓縮,而且明明表達的都是一樣的意思,但你還需要注入新鮮感。

  而最近我又明白了一件事,創(chuàng)作其實本來就是虛構為主的,大家都喜歡看的,那肯定已經(jīng)脫離現(xiàn)實了,既然如此,我便也更覺得這條路是充滿無限的,即便只是寫現(xiàn)代詩,也可以有許多種嘗試。

  按照我最初的打算,《曠野,都市,人》是要有一個對比感的,曠野,以及都市,這一章我希望能更加現(xiàn)代化,更貼近生活,但可能是受《純粹》的影響還沒走出來,在實際創(chuàng)作上,不自覺的就又回到了“藝術風”,所以前面幾首“遠山”“一米陽光”“莫奈”“荷塘”“拾夏”都是文藝幻想氣息多一些,沒有表現(xiàn)出“曠野”這個主題。

  當然,偏題歸偏題,這幾首完成度基本都不錯,尤其是后三首。

  “莫奈”純屬偶然所得,本來沒想寫他,可能是最近喜歡在網(wǎng)上看一些美術賞析,下意識的就想把詩當作美術去寫,比較注重畫面感,所以寫了幾句之后,感覺有中世紀的感覺,便聯(lián)想到了腦海中為數(shù)不多知道的畫家——印象派莫奈。

  至于為什么不寫梵高,因為之前寫過了。

  包括蒙克的吶喊,夏加爾的生日,我分別在《愛的吶喊》和《純粹》中也寫過了,甚至前兩天我還想寫一下斷臂的維納斯來著??梢?,詩畫不分家,雖然我畫畫不行,但通過鑒賞名畫開拓了審美,也算對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一種很好的啟發(fā)吧。

  這首詩里我引用了他著名的三幅畫,干草堆(我寫的麥草),印象日出,還有撐陽傘的女人(我用的“藍色天空慵懶著愛意”這句來代指了,畢竟畫中女主人公是莫奈妻子),其中撐陽傘的女人這副畫,我覺得很美,這種美是可以跨越時代的,也是所有藝術家畢生追求的境界。

  寫完了莫奈,我又感覺自己有些崇洋媚外,自慚之下,就寫了首中國風的《荷塘》,同樣是站在美術的角度上去寫的,寫之前,我甚至需要查一下荷花和蓮花有啥區(qū)別,最終決定寫荷花,然后又在本子上寫下了自己對荷花的理解:雅,華,貴,靜,幽,安,諧,清,尚,道,美……

  果然,梳理好思路,加上不詞窮,寫出來效果就是不錯。

  后面的“拾夏”,也不錯,拾夏這個名字很有新意,我自然不是第一個用的人。按照我的理解,拾夏有著很好的寓意,即在最好的年華做最該做的事。

  事實上,前五首我是按照色調(diào)來寫的,“遠山”是霧白色,“一米陽光”是暖黃色,“莫奈”姑且不算,“荷塘”是俏粉紅,“拾夏”是清新綠。

  這幾首都是亮色系,而后面幾首可以統(tǒng)一當作暗色系。

  還有一個隱藏細節(jié),那就是,這十首詩基本是按照字數(shù)從少到多排序的,我覺得這樣會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推動感,比較容易看下去,如果上來就是一大篇晦澀難解的,那就很敗壞閱讀感了。

  我的邏輯是,短詩主要用來吸引,長一點的詩么,什么有趣想法都往里面填就行了,可以說我傾向于寫長詩,因為短詩不太能容納我想表達的東西。

  這一章之所以寫的累,也是因為我越來越摳字眼了,盡可能地壓縮字數(shù),還需要經(jīng)常押韻,等等,以前我是懶得如此的,所以那時候倘若靈感不夠,寫出來的往往都是垃圾。

  后面幾首,按理說就開始進入“都市”這個主題了,但其實我很久之前就一直想寫好都市風的詩,但是太難了,基本都翻車了。

  這次也不例外。

  因為我有種執(zhí)念,我希望讓詩歌從古典束縛中走出來,更加現(xiàn)代化,我想過用現(xiàn)代詞匯取代“山水云月風”這些古老意象,但很明顯這條路不通。

  因為,像“么么噠,尊嘟假嘟,家人們”這種詞一出現(xiàn)我自己都要吐了,自然不可能用,但即便是“性價比”“維生素”“塑料袋”“多巴胺”這種現(xiàn)代名詞,很明顯也不能讓人產(chǎn)生任何新鮮感。

  我這才明白,現(xiàn)代人過于追求方便高效,使的大多數(shù)詞匯都有了極其明確單一的意思,但是也失去了延展性和想象的空間。

  所以,這條路我覺得是錯的。

  其實,這一章本來就是著重于“都市”和“現(xiàn)代感”,雖然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但我覺得,有機會的話,將來再寫一章《曠野,都市,人(續(xù))》之類的,補救一下也好,除了這章,還有秘境。

  《秘境》是第四卷開始以來質(zhì)量最好的一章了我覺得,但是題材偏鄉(xiāng)土情懷,還是不夠廣闊,后面我希望再寫一章《秘境(周游世界版)》。

  再說回來,來到“曠野,都市,人”后半部分。

  “大眾化”我就不說了,反正你肯定能看懂。

  “閃躲”,我個人比較喜歡這種帶點質(zhì)問與發(fā)泄的,感情色調(diào)有點像“不過問的青春”,這首算是簡化版吧。

  “裝睡”也不說了,這首沒什么記憶點,但是害得我寫了倆版本,還是不滿意,只好一直改。

  到了“流浪漢”就不再有陰陽諷刺,而是回到了內(nèi)心的思考,有一種緩慢的沉重感,這首其實和之前那首“遺棄的夜晚”是同一首,只不過“流浪漢”寫的更加完整。

  既然如此,為什么還要分為兩首呢?只發(fā)“流浪漢”不就好了?事實上這兩首的區(qū)別不止體現(xiàn)在字數(shù)上,“遺棄的夜晚”更注重表達一種情緒色調(diào),而“流浪漢”則多了份傾訴感,更能讓人思考他傷感沉重的原因。

  也可以這么理解,“遺棄的夜晚”是寫給美感流讀者看的,他們只想看文字的絢麗,不愛看無病呻吟的廢話;而“流浪漢”是寫給孤獨感性的人看的。

  “凌晨四點半的吉他”,這首是我寫的最累的一首,寫了一個版本,不滿意,又寫了第二個版本,還行,但是還是差點味,最后決定還是用第一個版本,但是精修了很多細節(jié),絞盡腦汁之下還現(xiàn)編了些幾乎沒用過的詞匯,如“虛飾”“試煉”“郵去”“船夜”。

  這首我想追求的是一種松弛感,一種傷感但又不那么傷感,甚至能自己看開還能故作灑脫的感覺。

  故事的主人公,應該是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獨自在異鄉(xiāng)生活,半夜輾轉反側,實在困不著了,只好在黑暗中抱著吉他,輕輕彈唱。

  不過寫出來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刻意強調(diào)吉他(畢竟我特麼也不會),寫了半天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敘述點,雖然感情還算比較統(tǒng)一。

  但總的來說,沒達到自己的預想,還是失敗。

  至于版本二我為什么不用,那我就發(fā)出來看看吧。

  《凌晨四點半的吉他》(棄稿版)

  路燈還在值守,

  明天還在牽掛,

  要做的事不算多,

  假期卻不舍得睡。

  悄悄寫下片言,

  默默念著不怕,

  真的盡力而為了,

  傷心有什么辦法?

  夜色本就是很好的,

  在城市的渲染下,

  我也靠和弦的輕刷

  夢尋你的溫柔和長發(fā)。

  現(xiàn)在也該是很好的,

  在民謠的懷舊里,

  我總算趕上輛火車,

  風景倒退無悔不流淚。

  你還要走多遠才感覺疲憊?

  風很急,雨很大,你在那

  如若倒下,怎么繼續(xù)攀爬?

  我還能鐵了心去尋你恨你,

  天很黑,心很重,你在那

  若想回家,就快放下掙扎!

  我那么愛你,那么怨你,

  你既然走的那么瀟灑,

  就該奮力闖出一片天涯。

  你既然出走,就別回頭,

  說過的話怎能當玩笑,

  難道我也學你裝聾作??!

  ——

  其實也還好,直白的敘述,反而更符合彈唱時那種隨性的狀態(tài),努力修一下也能用,但是感情有些激烈了,不太適合夜晚。

  我習慣把最后一首寫的比較低沉。

  先寫到這里吧,后面的章節(jié),我爭取穩(wěn)產(chǎn)高能。

  這東西畢竟是比較耗心力的,每次寫完都有種解脫的感覺,需要獨處和放空來恢復精神,手機也不能一直玩,盡量少被短視頻某些垃圾三觀污染。

  加油吧,老鐵,下個月再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