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是無情之物,貧賤是耐久之交
現實生活中,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常人多求富、求貴,而避貧、避賤。在這種潮勢下,常識中對富貴貧賤的認識,就不用說了。
有的人,吃的是麥做的飯和豆煮的羹,在對清淡滋味的品味中,筷起筷落,嘴亦含香;睡的是土砌的床和石磨的枕,在清貧家風的熏陶下,擁被酣睡,夢亦清爽。
有的人,有著清純秋水般的氣骨,家中雖僅有四面白壁,也能在精神上傲視王侯公爵們;有著春風般的和煦心境,口袋中雖無多的銀錢,卻還能在精神上憐憫那些孤獨無助者。
所以,這些都是由清貧樂道者的那種自娛自得與自足的心態(tài)造成的。
還有一些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爭來的一場空幻大富貴,不僅是有物得,還更有自失。
那么,如何理解安貧樂道者的得?如何理解求富求貴者的失?
歷史上石崇因為過度奢侈斗富在臨終赴刑場時,終于明白,因為財富給他招來了禍患。
所以,經過對比,洪應明在《菜根譚》中得出的結論就很明顯:當富貴與仁義兩者,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之時,君子應該取仁義,而非取富貴。有此思此舉,君子就不會被君相之類的權勢者所牢籠束縛,甚至被害。
關于富貴貧賤,洪應明還有以下思考:
首先,洪應明把富貴與貧賤之間具有的相對性指明了,認為富貴與貧賤的區(qū)別,并不是絕對不變、不可以相互轉化的。
把奢侈者和勤儉者做一下比較,奢侈者因揮霍無度,財產再富有,也總是感到不足;勤儉者因節(jié)約度日,理財有方,生活雖是清貧,手頭上還是有節(jié)余。與此同理,一個能人因為其有能耐,所以整天忙忙碌碌,天長日久,難免會有怨氣,反而不如笨拙者,安逸而身安心閑。
至于財富,把貪婪者與知足者做-比較,貪婪者因貪得無厭,雖擁有大量的財寶,心中依然覺得自己十分貧困,恨不得天下的金銀財寶全歸人自己的庫房;知足者則有知足常樂的意識,雖然貧窮,但卻擁有充實而又豐富的精神生活。關于地位,位高權重者的外形安逸,但每每因高處不勝寒而神傷心勞;位卑言微的處下者,每每身體因勞作而疲勞,但卻多精神的愉悅。
其次,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生長在富貴之家者,所可能產生的害處與對策。
一般來說,生于富貴之家的人,因-直高高在上,對于嗜好與欲望的追求品種與數量多,對于權勢的追求欲望強,心里常經受著猛火烈焰般的煎熬。而且在富貴之家內,即使是骨肉手足之間,那種種反映了世態(tài)炎涼與人間妒忌的言行與心態(tài),也都比貧賤人家與家中的外人更多。
在這方面,典型如三國時的曹丕與曹植兩個親兄弟,為妒忌之心所相殘。
與之相比秦二世胡亥殺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繼皇位而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更是觸目驚心。由此,不難理解為何中國歷朝的帝王將相的兒女們,在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每每在尋常百姓家的反而不會生出遺恨了。
所以,洪應明提出的對策是:寬厚之家待人接物處事時,應該堅持寬厚從容的原則與傾向,顯出大家的風度,最忌刻薄局促,此乃一;二則是忠告那些生長在富貴之家的人,不妨用一些清冷氣味來降低那些過分熾熱的功名利祿之欲,以免時時受欲望的纏繞、煩惱的折磨,更是為了避免害人害已。
所以說達人智者不妨從得失真幻的角度,思考相關的問題。另外,對于功名財富,還提倡一種滅處觀,也就是從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角度,徹底地看破功名富貴。
于是,就算是炫耀自己的糧食滿倉、金銀滿斗、全身披金佩玉的富豪,死時依然是兩手空空;十年百年過去了,即使是生前享盡榮華富貴的權貴富豪們,也早已變成了與磚瓦無異的灰塵,那時,榮華富貴又何在?
最后,談一下貧賤者與富貴者在待人接物方面的難處。
對于貧賤者言,難處不在于對自己的氣節(jié)節(jié)操的磨礪,而在于適當地處理自己的感情,所以,類似顏回的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才顯得可貴;對于富貴者言,難處不在于將恩惠施及他人,而在于以真誠的禮儀禮節(jié)來對待他人,所以,類似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孔明的事例,才會成為千古佳話。這其中,確實有一-定的值得思考品味之處。
從某種角度上說,天下富人有兩種。
一是那些巧取豪奪不義之財的富人,金錢成了他們最壞的主子,在他們心中,占上風的信條是:人不為已,天誅地滅,為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然而當金錢多到成為符號,物質欲望在宣泄后更加空虛,兼之日趨衰老,死亡恐懼漸逼,金錢卻帶不走一分一-毫,日吃山珍海味,夜眠黃金屋,一絲一毫也驅不走心靈的內疚和恐懼,難得心靈的安息。一如西諺有云:富人上天堂,猶如駱駝穿針眼。活在世間,依然如活在人間地獄,又有什么幸福?二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合法正當的手段,為自己創(chuàng)造財富的同時,也帶動更多的人共同富裕,金錢是他的好仆人,他可以將金錢捐之于社會,濟之于民生,其行近圣人,在物質財富之外,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其心即天堂。在這點上,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尤值一提,他依靠自己創(chuàng)建的微軟,白手起家,通過自己奮斗而富甲天下,但他卻從不奢侈揮霍,更不干斗富比闊之類的蠢事,相反是致力于回報社會,已經為慈善事業(yè)捐款超過了百億美元,而且在遺囑上寫明,要把99%的個人財富捐贈給慈善事業(yè)。不久前,有傳媒報道了一份相關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欽佩”與“崇拜”是國人對蓋茨的主要傾向,其中,52.7%的人表示“欽佩”蓋茨,51.2%的人“崇拜”他,48.8%的人認為蓋茨是“自我激勵”的榜樣,42.9%的人坦言“羨慕”他的成功與財富,只有11.3%的人對他懷有嫉妒的心情,但卻沒有一一個人仇視他。
所以,在《菜根譚》所論及富貴貧賤的話語外,這里還想重復兩段更為著名的話語:
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責,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
確實,這些語句并不難理解,難就難在是否去做,怎樣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