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磕不要緊,帶著文武百官一起朝著文飐這里磕頭了,甚至響起了“萬歲,萬歲”的喊聲。
文飐抬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眾位大臣的意思,我都明白。但是這還是要先看看父王意思。父王此前并沒有給我和七弟說過什么有關(guān)江山大統(tǒng)的話,而且父王母后都更喜歡七弟,還請大家不要太著急,以免傷害了我和七弟之間的兄弟情義?!?p> “先帝早就留有遺詔?!币粋€女聲響起,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她緩緩從隊(duì)伍中走出,站到了最中央,文飐和文飏那里。
是端貴妃。
此刻,她的臉上掛著兩行清淚,沖開了厚厚的脂粉,聲音里也帶著嘶啞和哽咽:“先帝在世時,曾數(shù)次和本宮商議過何人承襲大統(tǒng)的事情。但是本宮雖為貴妃,論地位仍然比不過皇后娘娘,二皇子也只是我的養(yǎng)子,雖然多年來我待他視如己出,但是仍然改變不了這一切。故而我們母子從未想過繼承大統(tǒng)這樣的事情,所以本宮從未向陛下討要過什么,在陛下屢屢想要討論此事事,本宮都會一言不發(fā)?!?p> “誰料想,陛下待我們情深義重,從不因出生嫌棄我們。前幾日,陛下親手寫了一封遺詔,上面寫道,要讓二皇子文飐繼承大統(tǒng),封七皇子為慶親王。”
“娘娘,空口無憑,請問遺詔現(xiàn)在何處?”禁軍大將軍鄭成斌此時也走了過來,和閆默忠兩人齊齊問道。
端貴妃擦了一把眼角的眼淚,道:“本宮親眼看著陛下寫下了遺詔,將其放在紫檀木盒中,派人放在了太廟的祖先排位下。眾位大臣如果不信,此刻便可親自去看一看?!?p> 說話間,一個宮女就捧著盒子走了過來,跪地將匣子呈給了他們。
“敦親王,可以先看看,看看這是不是陛下的親筆字跡。”
敦親王接過盒子,打開蓋子后展開了明黃色的圣旨,看過后便跪在了地上。宰相閆默忠、禁軍大將軍鄭成斌也看了。
確認(rèn)是遼王的親筆無疑,最后,還有用玉璽蓋的章子。
圣旨又到了端貴妃手里。
她拿著圣旨,展開,大聲宣讀:“二皇子文飐、七皇子文飏接旨!”
文飐跪地叩首,在場的所有人都跟著跪了下來,南喬也麻木地屈膝跪在了地上。
端貴妃的聲音響徹整個太廟:“余聞皇天之命不于常,唯歸于德,故堯授舜,舜授禹,實(shí)其宜也?;识游娘s,文韜武略、秉性純良、恭儉仁孝。上敬天地宗親,下愛護(hù)天下子民。有堯舜之相,秉圣賢之能,憂思國計、振朔朝綱,堪擔(dān)神器。朕為天下蒼生福澤計,立為新帝,肇基帝胄,承天應(yīng)人?!?p> “圣仁廣運(yùn),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龜紐龍章,遠(yuǎn)賜扶桑之域;貞珉大篆,榮施鎮(zhèn)國之山。七皇子文飏,醇謹(jǐn)夙稱,恪勤益懋,孝行成于天性,子道無虧;清操矢于生平,躬行不怠;封其為慶親王,欽哉!”
而后,便是重臣高呼的萬歲聲,伴著宣告先帝喪事的二十七聲金鐘聲,遠(yuǎn)遠(yuǎn)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