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趙云歸來之后,看到縣衙已然殘破不堪,見父親已經(jīng)駕鶴而去,便及時仙道母親與兄長是否安全。如常,趙云將父親背在身上,然后邁著沉重的步伐,加上雙眼極度悲傷的眼神踏至自己的家門而去。
你說也怪,這張角自稱得到了天師的引導,而以懸壺濟世為目的,卻不曾想起了歪心,還說什么“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鬼話,愚昧那些尋常百姓,那尋常百姓,又怎么會知道自己被張角所控制了,所謂的靈丹妙藥,只不過是張角用來欺騙世人的伎倆,但對于趙云而言,他并不知道這一切。只是在他離開童淵的時候,童淵對他說過,天下恐怕會打亂的話語。
話說,趙云邁回到了家中,看到自己的家如別人家一樣,所幸的是,家里并無太多財物,而自己家中的下人,已然也被那些黃巾賊所殺死。忽然之間,趙云看到了大院內(nèi)墻角處的一個賊兵,他無力動彈,只是躺在地上,不做聲息,好像在等什么。
見狀,趙云放下了父親,怒發(fā)沖冠沖向那賊人,道:“你等是何人?為何要來謀害我們?我們哪里得罪了你們?”
那人喘息不安,口中喃喃,低語道:“我本是大賢良師張角的手下,你們這些苦難的人們,讓大賢良師來救你們吧。我已經(jīng)接受了大賢良師的開導,天下紛亂,民不聊生,朝廷不管我們,如今大賢良師就是我們的神,就是我們的上帝。你這愚昧無知的人,為什么不去拜訪大賢良師,為什么不帶上黃色頭巾,為什么還是這般愚昧無知。”
那人說了一通話,但是趙云半句也不曾聽進去,只是在乎誰弄成這樣的?!包S巾”、“大賢良師”多么扎耳的話語。那一刻,趙云方才明白,這是黃巾賊干的好事,還有那個叫張角的大賢良師。他們怨恨朝廷,怨恨天災(zāi),以為只有張角才能解救他們。
趙云道:“張角?你們的大賢良師在哪里?他怎么不來救你們?你為什么躺在這里?你是誰?天下的事兒,豈能讓一個愚昧蒼生的術(shù)士來引導?請你們搏眼看看,看看你們,把這里弄成了什么樣子?你這是救蒼生,還是在害蒼生?回答我!”
那黃巾賊,見機說不過趙云,便道:“你永遠不懂大賢良師,他是在解救我們,今天,我見到了你。無法解救你,我只有用死來證明自己的無罪。你放心,我會在地獄等你,大賢良師會引導你的?!蹦侨嗽捔T,便拿起手中的劍,拔劍自刎。而趙云,卻來沒來得及上前,一個鮮活的生命又沒了。
此時的趙云,正處于悲憤與憐惜的窘困之中,他想解救蒼生,但是又為這黃巾賊做下的禍事而感到無比的憤怒。趙云見到那人拔劍自刎,但一想起自己的母親和兄長,但也沒顧那么多,他背著父親,在殘破的屋子里,四處搜尋,好像并找不到他們,趙云很失望,也很憤怒。到底他們怎么樣了。
他沒有選擇,當下一時半會兒找不到母親和兄長,也只有把自己的父親先安葬了,畢竟死者已故,入土為安是當務(wù)之急。很多事情,秋后算賬也為時不晚。
他尋找到一塊合適的土地,見四下樹林茂密,略帶干燥,而又有許多鳥語叫鳴,他隨手鏟開了泥土,把自己的父親草草葬了,立上了墓碑。上面寫道:“趙云之父趙義之墓。”做罷,趙云雙膝著地,道:
“父親大人,孩兒不孝,在你在職期間被黃巾賊所害,所當初孩兒學藝早些歸來,或許也不至于如此。孩兒不孝,希望父親打人泉下有知,保佑孩兒。如今張角愚昧蒼生,蠱惑百姓,我將以為己任。再者,今日父親之死,孩兒必然會討要個說法,我今生誓與黃巾為敵,不滅黃巾,孩兒誓不為人!還望父親在黃泉之下,能夠過的安好,如今孩兒將父親葬于此處,有密林、鳥兒為伴,父親不會寂寞。待孩兒滅賊歸來,必然會再擇良處,安置父親。孩兒走了,父親安好。”話罷,趙云決然而去。
對趙云而言,其實他的兄長和母親正避難一處,只是他方才歸來,不得而知。
話說另頭,話說呂布聽聞張角一事,便破口大罵,那時呂布正在丁原手下謀事。對他而言,自然也是所知甚少。畢竟沒有真正地看到過張角是如何如何愚昧百姓的。但對于呂布而言,可能是因為自身的膽識,也可能是因為自己有一個正經(jīng)的職位,所以對于愚昧百姓的張角,是又恨又怒。
這件事情,其實朝廷是知道的,但是由于黃巾賊,發(fā)展太快,已然有了一點動亂的傾向。首先搞事情的就是趙云所在的縣衙,不過由于事情不明顯,所以朝廷沒有太過于在意,但對于呂布而言,這就是公開的挑釁。
呂布武藝超群,他的夢想就是打敗天下所有自認為比他強的人,所以聽說張角會各種法術(shù)、語言,于是呂布表示不服,但是不服歸不服,如果真的要跟張角打起來,那還得申請調(diào)過去才行。
一日,呂布見丁原并無什么大事,便對丁原說:“我聽說在北方,有一個人叫張角,他自稱大賢良師,說能夠醫(yī)治天下所有的病癥,他那么厲害,朝廷難道就不做一點防備措施嗎?”
丁原見此,卻說:“不不不,那只是一些方術(shù)罷了,抬不上臺面?,F(xiàn)如今天下,誰的實力強,誰就是老大。生死是天命所定,我等凡夫俗子又怎么能夠左右呢?所以張角他再怎么厲害,也不過是使一些方術(shù)罷了,不值一提,更成不了大氣候?!?p> 后來的故事,足以說明丁原這種說法的過失。不過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所謂的醫(yī)術(shù),其實是歸在方術(shù)里面的,他們很多人都認為生死是天命所定,人若果可以改造,那就是違背天命,自然會遭到不好的懲罰。其實在范曄的《后漢書》中可以看到,華佗這些當時的神醫(yī),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其實很低的。
那呂布聽了這話,便有些憤怒了,他說:“如果這么說,那張角就是一個流氓咯?然后他手下的百姓就成了黑社會了嗎?我聽說信奉他的人有許多許多,而他的技術(shù)真的比我厲害嗎?為什么,我在這里呆了這么久了,卻沒有人來做我的跟班呢?不行,我要上書表奏,要單挑張角,大敗這個目前所謂的敵人?!?p> 那丁原,見此,也不好意思再說,只是明著應(yīng)允了呂布,但是暗地里卻沒有一絲這樣做的傾向,他認為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心智卻還很小,總以為在職謀劃只是過家家那么簡單,如果真的如此,那就有點過頭了。
話說朝廷也知道張角的事情,但是由于張角只是明著做一些懸壺濟世的事情,還不曾有什么造反的事情發(fā)生。故此,也沒有做什么理會。但是身為曹操的父親曹嵩卻開口說話了,雖然曹嵩是個宦官之后,當時在朝廷還是有點影響,那時候曹操與袁紹關(guān)系好,兩個經(jīng)常做一些類似于流氓的事情。
那時候,曹嵩曾表奏說:“如今天下不穩(wěn),士人們被陛下關(guān)在了牢籠之中,他們的才華得不到發(fā)揮,只是讓一張讓這樣的人謀政參政,臣以為不妥。古者,以賢者為上,如今陛下,背道而馳,恐怕會有大災(zāi)難降臨?!辈茚砸彩潜锪撕芫茫瑢嵲诳床幌氯チ?,方才這么一說。但是不說不要緊,一說就惹上了大事。
張讓作為宦官之首,平日子最喜歡與皇帝打情罵俏,但是他們很陰險,常常討皇帝喜歡,利用這樣的方式在皇帝面前取寵,皇帝一旦高興起來,那宦官們的條件,那都是小事情,有些事情,直接都不考慮,采納宦官們的意見。這一次,對于曹嵩而言,他們暗地里罵了張讓,張讓絕對不會放過曹嵩。
曹嵩也知道一些事情,但是對于他而言,他也算是漢朝老臣,能夠效命于朝廷,已然是他的畢生所求,如果真的是君要臣死,那臣不得不死。不管是張讓的想法,還是皇帝的想法,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后人刨了祖墳。
話說,曹嵩回去之后,心中忐忑不安,總覺得會出什么事情,他就將今日所做之事,悉數(shù)說給了曹操聽,曹操一聽大驚,本想著想說父親一兩句,怎奈他是自己的父親,便取消了開口的念想。
那曹操便二話不說,起身急忙外出,過了好一會兒,卻叫來了袁紹,曹嵩對于袁紹有所耳聞,但也有所顧慮,曹操見機,道:“父親莫要生疑,這是我交好的朋友,四世三公之后,今日之事,即便是他父親知道,也不會有什么,因為大家都痛恨宦官。”
話罷,三人便開始商議,如此對付此次,皇帝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