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太陽落山之后,熱氣也漸漸地消散了,等到在西方夕陽落下的地方,有一彎淡金色的明月升上了夜空,人間便已經重回了清涼。
不通風的牢房里的小隔間里,白凈的月光從外墻頂部的小窗斜著滲透了一些進來,同時也給一直悶熱的牢房帶來了一點點舒爽。一縷絲綢般的月光輕飄飄地灑在這處于墻角的牢房隔間里,灑在那個坐在石凳上、穿著深灰色粗布衣服的人的有些頎長而又單薄的背上,再從他身旁越過,在坑坑洼洼的另一面墻的內面上映出一個模糊的影子。
隨著更漏的刻度一點點地移動,月光滲入的角度也慢慢偏移,墻上的影子也隨著在一點點地挪動,但是影子的形狀卻沒有一點變化。這人只是在晚飯的時候吃了一碟青菜煮豆腐和半缽薄粥,然后就已經在這里閉著眼坐下,一坐就是好幾個時辰,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睡著。
這地方是聽潮府的大牢,位于距離全府首城崇禹東邊十余里的郊外的一片大樹林中;一條名叫“榆“的河流把這片樹林和崇禹城的周邊地區(qū)隔開,河岸這邊也極難接受崇禹城的各種輻射,所以這岸的人氣要相對更冷清一點。
大牢的外墻和頂部都是用黑色的石料堆砌而成,堅固又厚重,只有墻的頂部留有狹長的矩形透氣小口。從外部來看,大牢外層的每一側都是八十丈長,修得四四方方,像個大匣子。墻里面由外而內劃分成了兩圈,同樣砌了石頭墻壁將其隔開,牢房就挨著墻壁建起來,組成了一層方圈,彼此之間再用熟銅柵欄隔開了。所以牢房分外層一圈,內層一圈,其實內層再往里也還有剩余空間,傳言說是里面還會有用于關押重犯的牢房,或是有對頑固的囚犯實施特殊手段的密不透風的房間,可具體是什么,也就極少有人知道了。一般的獄卒也就只能在內外兩層活動,大牢里沒有光源,越往里就越發(fā)的混沌黑暗,再加上牢里也通風不暢,內層長期會有多種令人身體十分不適的氣味存在,若要是再行往里,那想想就讓人覺得更加陰森可怖又惡心,所以也極少有人會起這個心思要往里去探探究竟。
不過按照某些個江湖術士的說法,這牢房里里外外都修得齊齊整整,外墻渾黑一體,里面又長年不知四季、不見曦月,簡直就像是一方棺槨一樣,再加上大牢里面常年關押著各種罪人、惡人、冤人、屈人,其兇戾、陰冷之氣太大,會不利于在里面活動的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或者說其實是因為里面的工作條件確實太過苛刻,聽潮府大牢的執(zhí)事人員調換的頻率比起其他的同級別單位來,要高出不少。
這間小牢房位于最外面一層,雖然它倚靠著兩面大牢堅固的外墻,比其它的牢房要特殊一些,但也只是外層小牢房而已。越往里的牢房關押的犯人越是重要,顯然我們這里的這位住戶在這大牢里也只能算個小角色。
小牢房雖然不算是十分逼仄,但也總歸是不利于人的正?;顒?,坐著不動,減少消耗或許是最明智的行為了。從牢房里往柵欄外看去,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沒有一絲的燈光,全是無盡的黑暗與深邃。牢里的走廊在這里折彎,兩邊都一眼望不到頭,少有動靜,每天就只有在三餐的時候,才會有獄卒定時走過。
不知道是從左還是右走來的他們,用木桶提著清湯寡水的飯食與蔬菜,腰都不彎一下,便粗暴地將給囚犯分派的飯食擲在柵欄外的地上,幸好缽和盤都是粗陶制成,器體寬大而且粗糙。不過餐具雖然是耐摔,但卻沒有辦法穿過柵欄之間比較小的縫隙,犯人們都只能盤腿或是蹲坐在柵欄邊,將手伸出柵欄外,以此從碗里取食,或是把臉努力地往柵欄上靠,以求能吃得舒服一點;要是吃得慢了,等獄卒悠哉悠哉地轉完一圈回來后,就會直接把餐具從你手中奪下來收進桶中,然后一句話也不多說地又揚長而去。
因此,住在這間位于角落的小牢房里的人已經養(yǎng)成每頓只吃半缽粥或飯的習慣——一開始是被動的,等到后來習慣了,每次也就只吃半缽了,這十來天過去,他還適應得不錯。
月出皎兮,雖然月亮沒有十五的圓,但是升到高處以后也是大方光華,就連沁進牢房來的月光也都多了一分旖旎。這時墻上許久不動的人影卻突然微微動了一下,就好像是月光下的一潭靜水,不經意地被一陣路過的清風拂起一絲不易為人所察覺的波紋。
牢房里的人從枯坐不動的放空狀態(tài)回神,眼睛仍然是閉著,但耳廓微動細聽,似乎是捕捉到了一絲從不知何處傳來了腳步聲。這聲音不同于在平日里飯點時,那些送飯的獄卒的懶洋洋的腳步聲,這步子邁得大且有一點急,而且由遠及近,是踩得越來越響了。
再細聽,腳步聲略顯雜亂沒有規(guī)律,如果不是因為走路那個人本身兩條腿的長短不一樣,那就是由聯(lián)袂而來的兩個腿長與腳力都不同的人的腳步復合而成。他還分辨出其中有一人腳步聲穩(wěn)妥且聲音細小,每一腳都踏得穩(wěn)穩(wěn)當當,但是沒有把力都卸載地上,要不然這是個柔弱無骨的嬌女,要不然這是個內力精純的宗師。
走廊這么長,不斷有回聲從那傳過來又傳過去,慢慢地疊在一起,越來越多、越來越響,再后來,他自己也分不清耳朵里哪些是腳步、哪些是回聲了。
不再細聽,腳步聲經過幾次回聲加強后確實雜亂無章,聽了也是空花心思,每日派飯的時候,也多是這種雜亂的腳步。其實說白了,這幾人是是男是女、在左在右、在近在遠、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對他來說都沒有半點關系,他心里真的就是這樣想的。
正在他要平復自己剛剛泛起了一點漣漪的心境,重新開始枯坐冥想時,耳邊又有一縷腳步聲,在一眾回音之中,漸漸從之前充滿空間感的飄忽不定變得扎實又穩(wěn)定了起來,而且越來越明顯、越來越能和回聲區(qū)分開來。
這聽起來是有人從大牢入口的方向朝著這邊來了,聽起來像是兩個人?
“就在前面?!?p> 隨著腳步越踏越近,一句人聲也鉆入他的耳朵;這聲音的主人他似乎熟悉,像是在今天當值的那名獄卒。他在獄里的十來天里,也聽他說過好幾遍“開飯了、開飯了啊”,最近的一次便是在兩個時辰之前,因此一聽這音色就能記起來。
腳步繼續(xù)接近,最終在他分不出左右的地方停了;又過了兩次呼吸的功夫,走廊里的回聲也慢慢安靜下來。
“就是他?”
這是另一個男人的聲音,相對之前那聲更加低沉一點,應該就是與獄卒一同來的另一個人了。
“回大人的話,就是他?!?p> 在跟前他聽得更加仔細,是那名獄卒的聲音沒錯,只是語氣里沒有了平時的懶洋洋,全是干練果斷,還帶有一絲諂媚。
那位被獄卒叫作“大人”的低音也沒有再說話,似乎是在打量著柵欄里面面壁的他的背影。
周圍只有輕微的窸窣聲,也許是外面的風在通風口上蹭出的聲音。那名獄卒借著通風口的微光再次比對了牢房門上所寫著的信息與自己手中名冊里的記錄是否一致,無誤后將名冊收回了自己的衣袋里。
然后,鄭琰玉聽到一陣金屬碰撞的聲音,想來是牢獄門開了,又聽那獄卒開口道:
“人字戊卯牢房,鄭琰玉公子,你有機會出去了?!?p> 不過咱的鄭琰玉公子可一點反應都不給,聽到這一消息,在情緒上毫無起伏,并不像是個犯人,反而像是在牢里看破了紅塵的超脫者。
鄭琰玉此時想的卻是,這獄卒話里說的是“有機會”出去了,而不是通常釋放犯人時會說的“某某某,你可以出去了”,這有些不同尋常,那現在會是什么情況呢?
好奇心在他的心里的一潭靜水的水底冒起了一串小氣泡,以至于他都忘記了自己這么快就能從牢里又出去這件事。他心里不住地猜想著,但在來的兩人眼中,鄭琰玉是沒有半點反應的。
過了一會兒,鄭琰玉終于肯轉過身來。他慢慢地把眼皮張開,先是有一會兒的惺忪模糊,也只能大概看清楚那位“大人”身材頗高,與站在身旁的獄卒比起來,偉岸了不止一點。等他眼睛看得清楚了,就著柔和的月光,他看見了一身青色官服,上面用墨綠色的絲線繡著十分細致精美、以至于他看不清楚是哪一種的瑞獸圖案,衣衽也都用墨綠色縫住,上面還沾了比較明顯的泥土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