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宋我為王

第72章 天不假年

大宋我為王 言不喻 2015 2019-07-01 23:59:09

  “叔文,老實告訴朕,唐軍有勝宋軍的可能嗎?”

  當馮延魯第三個走進御書房的時候,李璟的問題越發(fā)開門見山,越發(fā)直接。

  馮尚書未必知兵,但他去過東京,最了解宋國的實力。

  馮延魯回答的也很直接:“臣并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江南柔弱確實比不得北方堅毅?!?p>  出兵淮南的道理,大家都懂得。

  但這是關鍵嗎?引發(fā)后果才是。

  李璟沒有信心,馮延魯據實以答,無疑又是一盆涼水。

  李璟沒有再多問,他相信馮延魯的判斷,早年淮南之戰(zhàn)也記憶猶新,北軍之銳曾讓他為之膽寒。

  “趙匡胤可有圖謀江南之意?”

  淮南或許可有可無,但如果威脅到江南,那便是切膚之痛,哪怕打不贏,也要奮力一搏。

  “臣以為,若趙匡胤平定北方與荊楚,必定染指江南?!瘪T延魯回答的十分中肯,前提條件十分明確。

  自古以來,無論是曹魏滅吳,還是隋朝滅陳,先決條件都是北方統(tǒng)一,占領長江上游,而后順江而下。

  所以,趙匡胤想要一統(tǒng)天下,首先的敵人會是荊楚或巴蜀,而非唐國。

  李璟暫時松了口氣,心里也很清楚最終會有輪到唐國的那一天,不過將會很晚。

  不是迫在眉睫,那便不著急。

  李璟想了想,又問道:“倘若宋軍渡江南侵,唐國可敵否?”

  “長江天險,將士用命,或可一戰(zhàn)?!?p>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回答。

  李璟仿佛并不在意,繼續(xù)道:“此番若趙匡胤一舉蕩平淮南,飲馬大江,會不會皆揮師南下?”

  “強弩之末,有何可懼?所以,臣以為,不會?!?p>  馮延魯想了想,堅定道:“此事,臣有把握?!?p>  李璟點點頭,然后神色凝重道:“叔文,朕可以信任你嗎?”

  馮延魯心頭一震,立即跪伏在地:“臣一心效忠唐國,效忠陛下,日月可鑒。”

  “嗯,坐下吧!”

  李璟點點頭,問道:“那儲君人選……”

  ……

  馮延魯出宮的時候,心情與鐘謨大同小異。

  問唐宋實力對比,不足為奇,但最后那個問題,著實有些出乎意料。

  一個皇帝,詢問臣子儲君人選……

  不尋常!

  是試探臣子之心,還是另有所圖?

  抑或者,什么危機?

  驀地,馮延魯也是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合理,也趨近事實的可能。

  如果是這樣……

  離開皇宮,馮延魯來到了玄武湖畔。

  趙光美住在他家的別苑里,遠來是客,身為主人,自然應該招待一二。

  與此同時,他還考慮見機行事,與趙光美商談些許事情。

  情理之中,未雨綢繆。

  ……

  鐘謨的行程,要是前去招呼客人翟守珣。

  兩人少不得秘密商談一些淮南之戰(zhàn)的細節(jié),以及一些不便擺在臺面上說的條件與利益交換。

  不過在此之前,他先見到了神出鬼沒的阿九。

  “翟守珣可能有問題,你在淮南留的那一手,就壞在他手上?!?p>  “哦?”

  鐘謨微微錯愕,旋即釋然,質疑道:“既然有問題,為何還要派他前來金陵?”

  阿九冷冷道:“此番出使,又何嘗不是試探呢?即便結果不好,也不必擔心……這不,我來了嘛!”

  鐘謨知道阿九詭計多端,問道:“你和李重進兄弟,打算如何?”

  “我們打算如何之前,首先要知曉貴國官家,朝野的意向?”

  “官家,大概習慣了偏安江南,朝臣大抵也如此……”鐘謨長嘆一聲,聲音里充滿了無奈。

  “意料之中,那鐘令君打算就此放棄嗎?”

  阿九直勾勾地看著鐘謨,似笑非笑的眼神里,帶著幾分若有若無的嘲諷與同情。

  “當然不會……此乃先太子,也是老夫,以及淮南諸多有志之士的心愿,豈能就此放棄?”

  鐘謨有些激動,完全失去了他斯文沉重的形象,有些痛心疾首,有些慷慨激昂。

  阿九沉吟道:“那么,唯有繞過貴國國主了,不知可有辦法?”

  鐘謨聞言,眼睛一動,仿佛突然間恢復了平素的冷靜與深沉,問道:“那李重進與貴主呢?

  如果淮南戰(zhàn)事有變,形勢逆轉,或者其他重大變故,沒準……官家或考慮的?!?p>  “放心,已在準備,保準天下大驚。只是……鐘令君還在寄希望貴國國主回心轉意?忘了先前李重進的前車之鑒嗎?”

  阿九冷笑道:“鐘令君,不會連李重贊都不如吧?”

  “不必對老夫用激將法?!?p>  鐘謨想了想,倘若自己的揣測正確,那么……也許……真的只有這一條路可走了。

  鋌而走險??!

  可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

  “貴國國主拒絕了翟守珣?”

  玄武湖畔,趙光美如是問。

  “沒錯,只是……翟守珣以及我朝大臣,還會繼續(xù)游說,保不準……屆時,老夫能做的,便是竭盡全力維護三殿下的安全?!?p>  馮延魯也拿捏不準,事情是不斷變化的,李璟心中多少可是存了幾分心思的,也許還在權衡利弊。

  趙光美笑道:“無妨,不擔心。”

  “殿下還是慎重為好,今日……”

  馮延魯沉吟片刻,仿佛下了很大決心,說道:“今日,官家突然問我,儲君人選……著實古怪?!?p>  這確實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尤其是當前這等局面下。

  趙光美想了想,悠悠道:“看樣子,貴國國主莫不是身體抱恙吧?此番恐怕……比往日里嚴重些吧?”

  這個時候,著急討論儲君人選,或許是考察人選,卻也可能是……天不假年。

  沒錯,歷史上的李璟,不到一年后就駕崩了。

  至于詢問臣子,或許是例行公事,卻也可能……

  耐人尋味??!

  李璟一死,就該風流才子,鄭王李從嘉改名繼位。

  馮延魯有些驚訝,他只是簡單地提了一嘴,幾乎沒有其他提示,趙光美便能想到這個自己推演許久的可能。

  三殿下才思敏捷,名不虛傳。

  而且,他的語氣好像十分篤定……難不成唐國皇宮里有宋人的耳目?

  趙光美心里卻在盤算,倘若李璟的壽數確實到了,他就必須要認真考慮江山傳承問題。

  這個時候,穩(wěn)定至關重要。

  有道是國賴長君,而李從嘉是名副其實的嫡長子,應該……八九不離十吧!

  再往后的局面,不言而喻,趙光美自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那么,此行前來江南,當真就成了游山玩水了?

  鄭王府中秋宴的邀請,也只是接風洗塵這么簡單?

言不喻

抱歉,昨晚沒仔細校對,錯漏較多,已修改。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