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6評論

第1章

說實在的,我剛認識查爾斯·史崔蘭那會兒,并未發(fā)覺他有什么與眾不同之處,今天卻很少有人否認他的偉大了。我說的這個偉大指的可不是成為走運的政客或者立功的士兵的那種偉大。對這些人來說,與其說他們的人偉大,倒不如說他們的地位偉大。環(huán)境變了,他們的偉大也就縮水了。人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離了職的首相當初不過是個大言不慚的演說家,沒了隊伍的將軍無非是個很一般的市井英雄。但查爾斯·史崔蘭卻是真?zhèn)ゴ?。你可能不喜歡他的為人,但無論如何,你不可能不對他的藝術感興趣。他的藝術作品擾亂你的心,吸引你的注意。史崔蘭受諷刺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為他辯護或有悖常理對他進行贊譽也不再被視為某些人的古怪行為了。在世人眼中,他的缺點已成為他的優(yōu)點的必要補充。人們仍可繼續(xù)爭論他在藝術界的地位。崇拜者對他的吹捧和詆毀者對他的貶損,或許都是受一時的怪念頭指引,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他有天賦。我覺得,藝術中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藝術家的個性。如果藝術家有個性,我就愿意原諒他的一千個缺點。我認為,委拉斯開茲[1]要比艾爾·格列柯[2]強得多,但因為見得太多,總覺得他的畫有些乏味。那位克里特島畫家的作品中卻充滿肉欲和悲劇,像是把自己的靈魂的秘密拿出來獻祭。藝術家——畫家、詩人或音樂家——通過其崇高或美妙的作品裝點世界,滿足人們的審美感,但這一點也同人類的性本能很相似,都有其粗暴的一面。藝術家把作品放到世人面前的同時,也把他自己的偉大之處一并放到世人面前。追尋他的秘密和閱讀一部迷人的偵探小說有幾分相似。這個謎如同宇宙,其特點就在于永遠無法找到答案。史崔蘭最無足輕重的作品也有著奇特、痛苦、復雜的特點,甚至連那些不喜歡他的畫作的人也無法對它們漠不關心,這肯定就是原因所在。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人們才對他的生活和性格充滿了好奇,并興趣濃厚。

直到史崔蘭去世四年后,莫里斯·修雷特才在《法國信使》[3]上寫了那篇讓這位默默無聞的畫家免于被遺忘,并且照亮了后來一些或多或少愿意向他學習的作家所沿循的那條道路的文章。很長一段時間里,在法國,沒人比修雷特更具有無可爭辯的權威,他提出的那些觀點不可能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它們似乎有些夸大,后來卻被證明是公正的,而查爾斯·史崔蘭的名聲也在他所訂立的那些觀點上穩(wěn)固地建立起來。史崔蘭名聲噪起這件事是藝術史上最富浪漫主義色彩的事件之一。但我并不打算評論查爾斯·史崔蘭的作品,除非它們觸及到他的性格。我不同意某些畫家的看法,他們傲慢地聲稱,門外漢對繪畫一無所知,這些門外漢要想表示對藝術的鑒賞,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并掏出支票簿?!八囆g只有匠人才能完全理解”,這是一種荒謬的誤解。藝術是情感的表露,藝術語言人人能懂。但我也承認,評論家倘若沒點兒本事,便很難做出真正有價值的評論,而我本人對繪畫剛好是一無所知的。幸運的是,我在這方面無需冒任何風險,因為我的朋友愛德華·雷加特先生既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又是一位令人欽佩的畫家。他在一本小冊子[4]中已經(jīng)對查爾斯·史崔蘭的作品詳盡地討論過了。這本小冊子文風迷人,但這種文風在當今的英國遠不如在法國那么流行。

莫里斯·修雷特在其那篇著名文章中概述了查爾斯·史崔蘭的生平,他這么做是想吊一下讀者的胃口。他對藝術充滿熱情,評判卻很公正,他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喚起那些有識之士對一個極富原創(chuàng)性的天才的關注。但他是一個善寫報紙文章的高手,不會不知道只有“人們的興趣”才能讓他更容易地達到目的。后來那些過去與史崔蘭有過接觸的人(有些是在倫敦就認識他的作家,有些是在蒙特瑪特爾的咖啡廳里同他見過面的畫家)吃驚地發(fā)現(xiàn),那個當初跟他們在一起廝混、被他們視為失敗者的畫家,竟是個真正的天才。這時,法國和美國的雜志上開始出現(xiàn)一系列關于他的文章,有的寫對他的回憶,有的寫對他的欣賞。這些文章提升了史崔蘭的名氣,吊足了公眾的胃口,卻永遠也無法讓他們獲得滿足。這個主題大受歡迎,勤勞的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在他那部氣勢磅礴的專著[5]里列出了一長串的權威文章。

人類有制造神話的天性。它會抓住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的生活中令人詫異或迷惑不解的事件,編造出種種神話,并且近乎狂熱地深信不疑。這是浪漫主義對平淡生活的一種抗議。傳奇中的小插曲成為英雄通向不朽之路的最可靠的護照。冷嘲熱諷的哲學家想到下面這件事時肯定會暗自一笑:沃爾特·雷利爵士[6]之所以能讓人們記得他,并不是因為他把“英國”這個名字帶到了未被發(fā)現(xiàn)的國土上,而是因為他把披風鋪在地上,讓伊麗莎白女王踩著走了過去。查爾斯·史崔蘭生前默默無聞,他只樹敵,不交朋友。怪不得那些給他寫文章的人要借助活躍的想象力以彌補那貧乏的回憶呢。另外,顯而易見,盡管人們對史崔蘭了解不多,但也足夠富有浪漫情調的文人鋪陳敷衍了。他在生活中有很多離奇、可怕的事,他的性格中有幾分古怪,他的命運里也有不少可悲的遭遇。一段時間過后,在一個合適的時機,便會從這一系列的事件中冒出一個神話,而明智的歷史學家是不會貿然對這個神話發(fā)起攻擊的。

但羅伯特·史崔蘭牧師并不是一位明智的歷史學家。他說人們對他父親后半生的誤解頗多,公開宣稱寫這部傳記[7]的目的就是“消除那些已傳得沸沸揚揚,并給仍然在世的人帶來巨大痛苦的誤解”。毫無疑問,對史崔蘭生平描述的大眾版本中有很多讓一個體面的家庭感到難堪的事。我在讀這本傳記的時候屢屢發(fā)笑,并暗自慶幸——幸好它寫得實在枯燥乏味。史崔蘭牧師在傳記中把他的父親描述成一位出色的丈夫、父親,一位慈祥、勤奮、正派的君子。當代牧師在研究學問(我覺得是對《圣經(jīng)》進行詮釋)中獲得了一種對事情進行粉飾的驚人本領,但羅伯特·史崔蘭牧師“詮釋”他父親一生中的全部事實(對一位孝順的兒子來說,記住這些東西易如反掌)時所采用的那種精妙的手法,在時機成熟時肯定會讓他榮登教會中最尊貴的寶座。我似乎已經(jīng)在他那肌肉發(fā)達的小腿上看到了主教的皮裹腿。他做的是一件危險,或者說勇敢的事,因為史崔蘭的名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那個被人們普遍接受了的傳說。而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喜歡他的藝術作品,或許是因為他們討厭他的性格,或者是因為同情他的慘死;而兒子的這番好心卻不亞于朝父親的崇拜者頭上潑去一盆冷水。史崔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薩瑪利亞的女人》[8]九個月前曾賣給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后來由于這位收藏家突然離世,此畫被再度拍賣,結果被克里斯蒂拍賣行買去。這次拍賣正值史崔蘭先生的傳記出版、人們議論紛紛之際,而這幅畫的價格竟比九個月前低了235鎊,看來此事并非巧合。倘若不是人們那制造神話的非凡天賦,將這個擊碎了他們的全部獵奇渴望的故事不耐煩地扔到一旁的話,或許單靠史崔蘭的個人力量和獨創(chuàng)能力是無法扭轉局面的。很快,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博士那部最終撫平所有藝術愛好者疑慮的作品就出版了。

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博士屬于這樣一派歷史學家:他們不只相信人性本惡,還認為人的惡劣程度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毫無疑問,與那些故意將浪漫偉人寫成道德楷模并從中獲得快感的作家相比,讀者從他們的作品中獲得的樂趣要更多一些。對我來說,倘若作者認為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9]之間只是一種經(jīng)濟關系,我會覺得非常遺憾;要想讓我接受泰伯利歐斯[10]是一位如英國國王喬治五世那般沒有任何過錯的君主,那就需要更多的證據(jù)。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博士在評論羅伯特·史崔蘭牧師那部天真的傳記時所用的那些詞句,叫人很難不對這位不幸的牧師感到同情。他那維護體面的遁詞被斥為虛偽,他的鋪陳贅述被斥為謊言,他對某些事的緘默被斥為背叛。就這些缺陷來說,倘若作者是位專業(yè)作家,理應受到斥責;但作者是傳記主人公的兒子,所以是可以被原諒的。連盎格魯-薩克遜民族也受到了斥責,被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博士斥為假正經(jīng)、騙子、做作、狡詐,烹調手藝糟糕透頂。我個人覺得史崔蘭牧師在駁斥人們已經(jīng)信以為真的他父母之間的某些“不愉快的事”時,還是有些魯莽了。這件事是這樣的:他在傳記中提到,父親在一封從巴黎寫來的信中曾將妻子稱為“了不起的女人”,而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卻把原信復印了一份。羅伯特提到的那段話好像是這樣的:“愿上帝懲罰我的妻子!這個女人太了不起了,我真希望她下地獄?!苯虝谄鋭萘Χκr期并不會用這種方式處理那些讓人討厭的事實。

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茲博士是查爾斯·史崔蘭的熱情崇拜者,如果他想為史崔蘭粉飾缺點本不會有風險。但他目光如炬,某些行為看似純真,但他一眼就能看出后面的可鄙動機。他既是藝術研究者,又是精神病理學家,幾乎能夠洞悉一個人的潛意識。沒有哪個神秘主義者能從平常事物中看到比他所能看到的更深的意義。神秘主義者能看到很難用語言形容的東西,精神病理學家卻能看到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東西??粗@位學識淵博的作家心急火燎地搜尋著每一件令這位英雄丟臉的事,我們從中獲得的那種樂趣的確不同尋常。每當他列舉出某件能夠證明主人公冷酷或者卑鄙的事,他在心中就會對他增加一分同情;每當他找到某件已經(jīng)被遺忘的可用來證明羅伯特·史崔蘭牧師的孝順是假的事時,他就像宗教法庭法官審判異教徒那樣歡呼雀躍。他的勤奮令人吃驚。沒有一件瑣事能逃過他的法眼。可以確定的是,倘若查爾斯·史崔蘭有一份未付的洗衣賬單,那么這事兒肯定會被詳細記錄下來;倘若他有一筆半個克朗的欠款未還,那么這筆債務的任何細節(jié)也絕不會被漏掉。

譯者:李志清
上架時間:2020-04-17 17:16:10
出版社:開明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jīng)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版